徐苏17 徐州城的两个盼盼 白乐天的一句孽诗 苏子瞻的半分牵挂(下)

论文采和人品,乃至为官之道,白居易为后世称道,但说起他的男权主义思想,呵呵,在今天这样一个女权至上的时代,几乎成了被批斗的典型古人物,其中就包括这一首燕子楼前逼死节烈女的小诗。

身在燕子楼上寡居的关盼盼姑娘看到了白居易的诗后,和了一首诗作为辩解:

和白公诗

唐 关盼盼 作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


随后,关姑娘只做了一件事:

不,吃,饭!


绝食数日后,终于到了香消玉殒之日。临终,关盼盼用尽了生命最后一丝气力写下了一句诗:


儿童不识冲天物

漫把青泥汗雪毫

徐苏17 徐州城的两个盼盼 白乐天的一句孽诗 苏子瞻的半分牵挂(下)

这实在是一句可拨千斤、可撼山岳的诗句,关姑娘直接将大文豪白居易比做“儿童”,“冲天物”在古代默认指的是仙鹤,汗不是流汗的汗,在这里做动词,指弄湿的意思。

雪毫,即(仙鹤)雪白的羽毛。

两句连起来理解一下:

你白居易像个黄口小儿一样,不会懂得仙鹤的高洁与自爱,如此轻佻、轻慢、轻松地将污泥玷污我洁白的羽毛!

诗毕,气绝。


苏轼在燕子楼这一夜,并没有睡得安稳,他在睡梦中听到三更鼓响,落叶飘零,仿佛看到了那几百年前绝然消逝的容颜,只一瞬间,从梦中惊醒,再也无法成眠,便在楼后园中四处游荡,似乎以为那倩女的幽魂依稀可寻。

翌日,天光亮时,一夜没有好睡的苏轼甚感疲倦,再看这空荡荡的燕子楼上,怎么也找不到一位佳人,此情此景,再想到当日黄楼内与另一位马盼盼姑娘的欢愉,难免一番伤感。

于是,词成


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紞:dǎn 击鼓声


苏轼在徐州的时间并不长,从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未及二年。期间,徐州名妓马盼盼一直追随苏轼,并痴迷于苏轼的文采风流。

徐苏17 徐州城的两个盼盼 白乐天的一句孽诗 苏子瞻的半分牵挂(下)

奈何,直到离开徐州时,苏轼也没有像唐代那位徐州刺史一样,以重礼纳马姑娘为妾。

两位盼盼姑娘,虽然在情事上的命运并不相同,但人生的结局却是一样悲惨。

苏轼离开徐州的五年之后,元丰七年(1084),马盼盼早逝,死因当然不是被哪一位嘴欠的大诗人所逼迫,责任也当然不应落到苏轼的身上。

史料对于一位风尘女子不会有任何明确的文字记载,但是,可以想见,望着苏轼渐渐远行的背影,马姑娘心中的思念,或许是她抑郁而终的人生结局中,非常浓重的一笔。

那一年,没有人告诉苏轼,曾写下“山川开阖”并引至他哈哈大笑的马姑娘离世的消息。

那一年,苏轼终于结束了黄州之苦,重新受到了朝廷的召唤,意图再起于东山。

徐苏17 徐州城的两个盼盼 白乐天的一句孽诗 苏子瞻的半分牵挂(下)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盼盼   徐州   至元   小诗   山川   黄口小儿   文采风流   更鼓   苏子   仙鹤   燕子   佳人   楼上   羽毛   结局   姑娘   两个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