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洧南居士传

【明】归有光

洧南居士者,姓杜氏,名孟乾。其先自魏滑徙扶沟,邑居洧水南,故以为号。曾祖清,以明经任大同经历;祖璿,赠户部主事;父绍,进士,官户部主事。居士少为诸生,已有名,岁大比,督学第其文为首,而户部乃次居四。时户部得举,人曰:“此子不欲先其父耳。”久之,竟不第。


贡入太学,选调清苑主簿,庀马政。却礼币之赠,数言利病于太守。又欲开郎山煤,导九河。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会创芦沟河桥,雷尚书檄入郡选其才,得清苑主簿而委任焉。然苑人爱其仁恕,及闻居士之孙化中举于乡,喜相谓曰:“固知吾杜母之有后也。”升泸州经历,丁内艰,服阕,改巩昌。至则陈茶马利病,太守器其能,郡事多咨焉。竟卒于官,年五十。


居士为学精博,尤长于诗。所交皆知名士。平生尚气轻财,收恤姻党,字孤寡,不惮分产畀之。县中有事,皆来取决,伉直不容人之过,族人子弟,往往遭挞楚。然未尝宿留于中,皆敬服,而怨讟者鲜矣。


初,洧水东折,岁久,冲淤转而北。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居士于家事不訾省,闻有善书,多方购之。建书楼,且戒子孙善保守,刻石以记。


君既没,其从父弟孟诗状其行如此。嘉靖四十四年,化中登进士,明年,为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归有光,化中同年进士也,来为司马,因采孟诗语,着之其家传。


归子曰:大梁固多奇士,尤以诗名。吾读洧南诗,意其人必超然埃壒之表。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乃知古人之志行所存,不可测也。视世之规规谫谫,无居士之高情逸兴,虽为官,岂能辨治哉?化中盖深以予言为然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户部乃次居四 次:次序

B.却礼币之赠 却:拒绝

C.丁内艰,服阕 阕:终了

D.收恤姻党,字孤寡 字:抚养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洧南居士年轻时就有才名,文章写得好,户部曾想举荐他,但他却不愿意官位列在他父亲的前面;很长时间,居然考试不中。

B.清苑百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乡试中举后,都替居士有这样优秀的后人而高兴,他的孙子到巩昌任职以后,深得太守器重。

C.洧南居士为人刚直,对族人子弟要求极严,常有人因过错而遭其鞭打,但族人子弟都很敬重信服他,即使受责罚也很少有人怨恨。

D.归有光与洧南居士的孙子杜化中是同科进士;归有光为邢州司马时,根据洧南居士堂兄孟诗的有关叙述,为洧南居士作家传。


3.请根据最后一段中作者的议论,概括洧南居士的主要品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所条画,皆切于时,太守嗟异之。

(2)居士力言于令,改浚以达于河,扶沟人赖其利。

(3)及为小官,似非所屑,顾必欲有以自见。

每日一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

参考答案


1.A【解析】作答本题,可运用“因文定义”法,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A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列他为第四名,次:排定次序,名词作动词。

2.B【解析】作答本题,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原文语境分析可知,B选项“到巩昌任职的是洧南居士而不是他的孙子”。

3.超凡脱俗 勤谨敬业 志行高远 高情逸兴

每日一题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泪要擦,都会有自己的路要走

并反复推敲,最后作答。

4.(1)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

(2)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

(3)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

【解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切:吻合;嗟异:赞叹称奇;句意。(2)力言:极力建言;改:建议;赖:得到;句意。(3)所屑:看不上的;见:展现;句意。


【参考译文】

洧南居士,姓杜,名孟乾。他的祖先从魏滑迁徙到扶沟邑,(因为)该邑位于洧水的南边,所以(杜孟乾)用“洧南居士”作为自己的号。曾祖父杜清,用明经的身份担任大同经历;祖父杜璿,获赠户部主事一职;父亲杜绍,是进士,官为户部主事。居士年少为诸生时,已有名气,这一年正值大比(补充:大比,三年一次,在省城举行,中者称举人),督学评定他的文章为第一名,但是户部却按次序排位他为第四名。当时户部可以举荐他,有人说: “这孩子不想排名在他父亲前面。”(耽误)时间久了,最终没有考中。

以居士贡入太学(补充:“贡”,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如“贡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被选拔调任清苑主簿,管理马政。居士拒绝别人赠送的礼物钱财,多次对太守进言利弊的建议。又想要开采郎山煤,疏导九河。他谋划的诸多事宜都与时事相吻合,太守对他赞叹称奇。恰逢开始建造芦沟河桥,雷尚书檄文下到该郡选拔这方面的人才,得到清苑主簿(即居士)并任用他。然而清苑的百姓(更)爱他的仁义宽容,当听说居士的孙子杜化中在乡里考中举人,高兴地互相说道:“本来就知道我们的杜父母官(居士)一定有(优秀的)后人。”居士升任泸州经历,遭遇母亲丧事,服丧期满后,改任巩昌。居士到任就陈述茶马方面的利弊,太守重用他的才能,郡里事务大多咨询他。最终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岁。

居士治学精心广博,特别在诗歌方面很擅长。他交往的人都是名士。他一生崇尚义气轻视钱财,收养抚恤姻族人,抚养孤寡之人,不害怕分家产给别人。县里有大事,都来听取他的决定,他刚直所以容不下别人的过错,族中子弟,经常(因犯错)遭他鞭打,然而没有人曾经为此记在心里(补充:宿留,常见有三个解释:1.停留,等待;2.谓存之于心;3.谓使宿卫、滞留),都尊敬佩服他,对他怨恨的人很少。

当初,洧水向东流淌,时间久了,冲积淤泥(多了之后)转向北流淌。居士向县令极力建言,建议疏浚洧水使它与大河相连,扶沟人得到了好处。居士对于家事从不省察(訾省:1.谓计算、察核财物;2.计虑省察),(但是)听到有好的书籍,使用多种方法去买它。(居士)建造了一个书楼,并且告诫子孙好好保存守护它,刻在石头上用来记录(他的告诫之语)。

居士死了之后,他的堂弟孟诗记录他的事迹像这样(指上述文字)。嘉靖四十四年,杜化中考中进士,第二年,担任邢州司理。隆庆三年,吴郡的归有光(我),是杜化中同年的进士,前来担任司马,于是采用孟诗的文字,放进去为他(居士)写了家传。

归有光说:大梁本来就有很多奇士,尤其凭借诗歌有名(的很多)。我读洧南的诗,料想他为人一定是超然尘埃之外的。等到他做了小官,似乎这不是他看得上的,但他必定想要有所作为来展现自己的才能。于是了解了古人的志向行为存在的地方,是不可以观测到的。比较世上的那些浅陋拘泥之人,没有人拥有居士的高情逸兴(清高超逸的情致),虽然他们也做了官,难道能考察治绩(辨治:1.谓区分等级而治之。2.辨别治绩,考察治绩)吗?杜化中深深地认为我的话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扶沟   清苑   太守   司马   孙子   本题   户部   孤寡   上下文   语境   进士   族人   居士   子弟   有光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