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请求的数据结构

一:网络协议HHTP

超文本传输协议

RFC2616

二:HTTP报文主要结构

1)Request

Method(get,post) ---请求方式

URL-------请求地址

Header------请求头

Body--------请求体

2)Response

Status Code-------状态码

Header--------响应头

Body--------响应体

三:HTTP状态码

200:成功,这个成功只是表示服务器正常处理完成了,并不能表示逻辑的正确性

301,320:跳转,一般可以在header中看到location,即跳转地址,区别是一个是临时跳转一个是固定跳转

304:未修改,服务器发现资源文件标识未变动,通知客户端读取本地缓存文件即可

400:客户端请求信息格式问题

403:一般是禁止访问,比如文件,目录等存在,但做了访问限制

404:一般为文件,目录不存在,但也可以将其他情况伪装成为不存在

500:出现这个一般都是服务端的代码直接抛出异常导致

502,503,504:这个类似,在网络异常等情况下都可以出现,也有很多代码抛出错误时候出现

四:HTTP常规Header信息与作用(Request)

Host:必须存在,域名指定(类似与分类,但端口用于区分访问那个域名)

Accept:表示自身可接受的信息类容,类似建议,有子项

User-Agent:客户端标识信息(系统版本,浏览器,内核等)

Cookie:特殊的信息存储位置,用于自动交互,无需代码干涉

Referer:来源,即通过什么页面或文件触发的请求,如果是浏览器地址栏回车则没有该值

Connection:控制长短链接,告诉对方当前链接状态(Keep-Alive,Close)

Range:指定返回信息范围(断点持续子类使用)

Content-Type:请求正文的类型,编码等信息

Content-Length:请求正文长度

If-Modifiled-Since:缓存相关,本地文件的标识有效期

If-None-Match:缓存相关,本地文件的特征码,对应返回信息中的ETag

五:HTTP常规Header信息与作用(Reaponse)

Date:时间,一般是服务器当前时间

Content-Encoding:返回正文的压缩编码类型

Content-Length:返回正文的长度

Content-Type:返回正文的类型,编码等信息

Cache-Control:缓存机制以及策略,时间,方式等

Etag:返回文件信息的特征码

Expires:返回文件信息的缓存有限期

Set-Cookie:要求设置的Cookie,可以多次出现的头信息

Location:自动重定向到其他新的地址,一般状态301,302时会出现

Connection:控制长短链接,告诉对方当前链接状态,默认Keep,当双方都为Keep时则链接会在下次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数据结构   缓存   长短   标识   客户端   类似   状态   类型   代码   地址   链接   服务器   文件   时间   正文   科技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