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教训 掌握防灾知识

铭记历史教训 掌握防灾知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9.1级地震,并引发大海啸,造成印度洋沿岸国家公众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近30万人罹难,50多万人无家可归。其破坏程度之大、影响范围之广都为人类历史上所罕见。

海啸发生后,英国媒体有这样一则报道。在海啸袭向泰国普吉岛的一个海滩之前,英国一位年仅10岁的聪明女孩蒂莉·史密斯,凭借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地理知识,迅速认出了海啸即将到来的迹象,让父母提前发出警报疏散了海滩上的游客,从而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的生命,演绎了一段传奇故事。事后,蒂莉说:“地理老师刚教给我们有关地震的知识,还告诉我们地震如何引发海啸。”这个小女孩在让我们为之钦佩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了掌握科学知识、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是由海底地震、海底火山喷发或海底泥石流、滑坡等海底地形突然变化所产生的具有超大波长和周期的大洋行波。地震海啸是海洋中发生地震时,海底突然发生很大的垂直运动,造成整个海水急剧抬升,并向外传播,于是产生海啸。海啸可以传播很远,一般可传播数千千米而能量衰减很少,因此可能造成数千千米之遥的地方也遭受海啸灾害。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近海是印度—澳洲板块和亚洲板块碰撞的地方。地震发生时,长期积累的弹性能量瞬间释放了出来,其中一个板块急剧地逆冲到另一个板块之上,上千千米长、几百千米宽、几千米深的海水瞬间被抬高了几米,然后以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这就是印度洋海啸产生的过程。

铭记历史教训 掌握防灾知识

地震海啸发生的最早信号是地面强烈震动,地震波与海啸的到达有一个时间差,正好有利于人们预防。如果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做好防海啸的准备。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如果发现潮汐突然反常涨落,海平面显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袭来,都应以最快速度撤离岸边。

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难如此严重,除了灾害本身破坏性大以外,政府对于海啸灾害的预防不足,公众灾害意识不强,也是造成这次灾害巨大的重要原因。平时多掌握一点防灾知识,关键时刻就可能挽救鲜活的生命!因此,我们应当开展经常性的防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科学素养,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有效防范灾害风险。

铭记历史教训 掌握防灾知识铭记历史教训 掌握防灾知识

关注我们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苏门答腊   印度洋   印度尼西亚   知识   英国   千米   海啸   急剧   铭记   灾害   海底   板块   教训   公众   发生   生命   地方   历史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