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语言暴力毁掉的中国孩子

正在被语言暴力毁掉的中国孩子

01

上周五,去开家长会。

有一个环节是,家长、孩子互相匿名写小纸条,说一说,对方什么言行最让自己难过。

家长的答案五花八门,什么“不听话”“同样的错误犯好几次”“太贪玩”“犟嘴”……

轮到看孩子的答案时,却发现他们的纸条内容,倒是惊人的一致。

“就你这样子,长大了也没出息”

“你早晚得进监狱”

“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东西”

“说我很差劲,跟别的孩子不能比”

“做错题说我笨得像猪”

“再哭我就打死你”……

其中还有个孩子写着:“妈妈说的话,全部都是。”

随后,老师选了几个孩子,让他们模仿一下自己的爸妈。

一个女生伸出右手食指,用力地戳着旁边孩子的额头,皱着眉,龇牙咧嘴地朝他吼:

天天就知道吃和玩,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像头猪一样,不许哭,滚去看书!

说完,连翻了几个白眼,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手机,像模像样地玩着,嘴里还不住地骂骂咧咧:“当初真不该生你。”

另外一个男生模仿的,是自己的父亲,表演前他说场景是在外面,在场的家长就来扮演,当时围观的路人。

然后,他一边假装用力地扇孩子的手臂,一边大声地呵斥:

要你有什么用,学习学不好,一点儿小事也办不好,下次再这样你就给老子滚。

说话中间还夹杂了几句粗话。

表演结束,在场家长的反应都很诧异,甚至都不记得自己,居然有过这些言行。

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孩子的,这不容置疑。

可是,在孩子的眼里,那些以爱为名说出的话语,着急之时的情绪发泄,何尝不是无意、无心却又彻底、难忘的痛苦和伤害?

02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正在被语言暴力毁掉的中国孩子

孩子的双手,拿一张26分的考试卷。整个人微微后缩,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怯怯的样子。

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正在被语言暴力毁掉的中国孩子

无意中,孩子弄碎了花瓶,低着头,用小眼睛偷偷瞥着你,等待暴风雨的降临。

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正在被语言暴力毁掉的中国孩子

抱着足球回家的小孩,刚刚跟小伙伴一起,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嘴角的笑容还没消失。

谁料一到家,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嫌弃地说: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这些话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

回想生活中,我们说过的这些话,不就是拿刀刻在孩子的心上吗?

这种伤害带来的痛苦,是连时间,都无法抹去的。

记得前几天,朋友说她在跟老公聊天时,无意中聊到儿子笨,不然怎么每次考试都考这么少,老公也说,可能是有点吧。

当时儿子刚从卫生间出来,听到这话就愣了一下,她也没怎么当回事。

之后的几天发现,孩子的表现有点奇怪,再也没有像往常一样活蹦乱跳,也不怎么爱说话了,整个人就是很丧的样子。

一开始,她怀疑孩子生病了,带他去医院检查,也没事。

一星期之后,在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儿子突然说:

妈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在你和爸爸的眼里,我是不是,特别无能啊?

这句话一出来,朋友就慌了,问他怎么会这样想。

儿子低着头说:“我那天,听到你和爸爸,说我笨了。”

其实,在孩子的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全世界,是他们最重要的人。

我们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对他们来说,是标签,更是无法更改的事实。

所以,即使你忘了,孩子也会记得清清楚楚。

就像网友在被采访,回想起父母当年对自己的言行暴力时,他说:

这么多年了,尽管我已经是奔四的人了,他们对我的影响还是那么深。但凡旧事重提,想起父亲酒后的语言暴力,我都会哭的稀里哗啦,情绪崩溃。

03

沈阳市心理研究所在调查研究青少年犯罪记录时发现,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他们找到六个在沈阳看守所的少年罪犯,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几个16岁的男孩,提到当年父母对待自己的情景,显得非常沉重。有个孩子说12岁时,爸妈就分开了。明明不是他的错,母亲却经常骂他,让他去死。最常听的一句话是,说自己没用,是废物。

正在被语言暴力毁掉的中国孩子

从来都没夸过自己,骂他最多的,就是猪脑子、猪脑子、猪脑子……说到这里,孩子无奈地用手拍了拍脑袋,好像怀疑,的确如此。

也许他们的父母从未想过,这些话,会推动孩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有这样一些词语,对孩子的伤害最深,为人父母的你,有没有说起过。

“猪脑子”

“废物”

“就知道吃”

“丢人”

“是人都比你强”

“怎么不去死”

……

心理研究显示,对六岁之前的孩子,经常说一些生气的话,会让他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而且害怕与人相处。

要明白,所有的语言暴力,都没有半点教育成分。因为我们这是在本质上,恃强凌弱,发泄自己的怒气和怨气。

长时间的不平等对待,会让孩子感觉被父母嫌弃,认为自己真的没用,甚至自暴自弃。

045

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打骂式教育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

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

接纳孩子,期望简单化

不要要求孩子必须完美,这是不理智也是不可能的。

永远记住这样的一句话:孩子走三步,才能赶上我们的一步;孩子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我们矮三尺。

发现闪光点,让孩子体验成功

我们常说赏识教育,就是说,在孩子遇到难题时,多鼓励而不是去压抑;取得进步时,及时给出赞美和掌声。

要知道,父母的一句鼓励,足以让孩子获得无穷的力量和勇气;父母的赞美,也能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立场坚定,制定规则

对于孩子的教育,表现要和善,但立场要坚定。

我提前就某些行为,与孩子制定好规则,在违反时,可以剥夺他们的行为当作惩罚。

比如,不可以吃最爱的零食,或取消休息日全家出去游玩的事项。

当然,不要一次剥夺太多,让孩子缺少改变的动力。如果他做的好,也一定要给足奖励,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父母的这些举动而感到压抑。

打骂,也许可以制止孩子一时的错误行为,但是,永远不会有一个优秀的孩子,是被这样教育成才的。

最好的父母,是永远不会让孩子感到陌生和恐惧。

幸福的家庭,是不会有犀利的指责和充满怒气的打骂。

话里有温暖,一举一动都是爱的家,才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洛克   暴力   孩子   猪脑   怒气   言行   废物   中国   海报   用力   话语   儿子   家长   父母   语言   发现   心理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