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01


《三国演义》一开篇就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论述: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也就是说,造成天下大乱的直接责任人是汉桓帝和汉灵帝这两个人,因为他们“亲小人,远贤臣”,崇信宦官,而禁锢贤臣。


“皇帝昏庸”、“宦官专权”,这是过去对天下大乱原因的习惯性理解。


这当然没有错,但这种习惯性的理解,并不能解释当时所有的现象。


比如,东汉末年的地方军阀是怎么突然崛起的?


大家都知道董卓,他废立皇帝的举动,引起了十几个地方军阀对他联合讨伐,董卓也成了造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的最直接的罪魁祸首。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董卓本人,还是讨伐董卓的人,他们本质上都是军阀,手里是有兵权的。


但问题是,依照古代的政治制度,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都没有军事调度权。


这一权力只能由中央掌控,然后再在特殊时期临时授予。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虎符”,就是临时授予调度权。


虎符分成两半,一半在官员或将领手中,一半在中央。


只有两个拼起来,才能调度军队。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所以,按理来说无论是董卓,还是讨伐董卓的郡守、州牧们,都是没有兵权的。


更不要说如此大规模的调度军队,针对董卓所在的洛阳了。


那这些人手里的兵权是从哪里来的呢?


02


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整个三国就是一段军阀混战的历史。


要理解三国,就要先解释,东汉末年的军阀是怎么崛起的。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答案其实很简单,但也很让人想不到,就是“黄巾起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巾起义”前后的董卓。


在“黄巾起义”之前,董卓就是一个普通的武将,政府可以对他随意调遣,甚至免职。


但在“黄巾起义”之后,董卓就迅速崛起为一个军阀,拥有自己的势力,而且已经到了和朝廷的调令公然对抗的地步,甚至私自调动军队。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大家都知道,当时发生了一件事。


大将军何进要诛杀宦官,招董卓来洛阳,酿成了后来洛阳被董卓控制的结果。


但其实,早在何进征召董卓之前,董卓就已经陈兵在洛阳附近了。


这等于是董卓私自调兵,在洛阳附近观望局势,可见朝廷已经对他没有什么控制力了。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董卓只是当时的一个典型而已,这个时候,袁绍、袁术、陶谦这些人也都成为军阀了。


不然也不会在讨伐董卓的时候,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诸侯和军队。


03


那么,为什么一个“黄巾起义”,一下子就会让东汉末年出现那么多的军阀呢?


这就要稍微从头说起了。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黄巾起义”的规模非常大,光起义军就有三十多万,间接的参与者更是高达几百万。


过去,我们认为“黄巾起义”就是一场由政治腐败导致的农民起义。


事实是,除了政治腐败的原因之外,直接引发“黄巾起义”的,是瘟疫,而且不是一场瘟疫,是长达几十年的持续性瘟疫。


要想知道瘟疫对当时社会的影响有多大,看人口记录就可以了。


在公元160年前后,中国人口总数是5500万。


但仅仅100年后,魏、蜀、吴三国人口加起来,居然还不到800万。


人口损失超过85%。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人口的急速减少当然有很多原因,比如战乱、饥荒和户口隐匿等等。


但在这其中,瘟疫的影响是最大的,除了普通老百姓的大量死亡,就连当时很多的名人都死于瘟疫。


比如“建安七子”中的徐干、应玚、陈琳、刘桢。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另外,之所以说“瘟疫”是一个社会性事件,是因为它不仅会带来死亡,还会造成恐慌和逃亡。


这很好理解,当瘟疫在一个地区造成大规模死亡,而所有人都束手无策的时候,活着的人就会想办法逃离死亡地带。


而这就正好可以被当时宣扬“太平道”的张角所利用。


简单来说,张角先用“巫术”安定和整合人心,最后以此来煽动和蛊惑人群。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具体的做法是,让身患瘟疫的人进行忏悔,然后喝下符水。


过段时间如果此人痊愈,就证明他是真心忏悔。


如果依然病发身亡,则说这个人没有真心忏悔,或者罪孽不可原谅。


我们都知道,符水和忏悔并不能真的治疗疾病,痊愈与否其实全凭患者的身体素质,但当时的人并不理解这一层。


在他们眼中,张角让原本不可捉摸的瘟疫,变得看上去有迹可循,有理可依。


04


虽然,张角的措施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平息瘟疫的效果,但在安定人心、抑制恐慌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不过,张角的作用不都是正向的。


通过忏悔来免除瘟疫之灾,这等于从另一方面告诉人们,瘟疫是上天在惩罚人间,这就演化出了一种“末世论”。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随着瘟疫的连续爆发,“末世”的理念被迅速的传播和广泛的接受。


张角的组织也在这期间发展到了百万人的规模。


这个时候,张角就想利用“末世论”和百万教众,谋求更大的政治利益了。


他想推翻和取代东汉政权。


公元184年农历2月,张角正式起兵,他的三十万军队集中在洛阳附近的三个地区,“黄巾起义”正式爆发。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当然最后结局是失败了,张角也没在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留下什么名声。


这场起义虽然没有达到它本身的目的,却直接造成了一个后果,就是东汉政府的军权下放。


这是什么意思呢?


“黄巾起义”发生后,三十万起义军在洛阳附近同时发难,而且这还只是主力军。


同一时间,几乎全国范围都有不同规模的起义,这种遍地开花的起义活动,让东汉政府措手不及。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东汉政府之所以会措手不及,这和当时朝廷废除地方军有很大的关系。


汉代的军队,曾经一度有中央军和地方军的区别。


中央军负责大型军事,比如征伐和平叛,而地方军主要负责地方治安和紧急军事。


但是到了东汉时期,政府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和将军叛乱,就废除了地方军,一切军事活动都由中央军负责。


但问题是,这一次“黄巾起义”的规模和范围都超出了中央军的应对能力。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所以,为了平息“黄巾起义”,东汉政府把军权彻底开放,允许各级地方官员,甚至地主豪强都可以自行招募军队,抵抗黄巾军。


这等于是说,只要有条件,人人都可以拥有军队。


05


而此时,一个“织席贩履”的人抓住了机会,他通过之前积累的人脉,募资成功,打造了一支私人武装,加入了消灭黄巾军的队伍中。


此人就是刘备。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说刘备“织席贩履”,其实是误会,刘备主要的生意是贩马。


当时马是非常昂贵的商品,要搁现在,价值与一辆千万跑车差不多。


而在乱世里,能倒卖如此贵重的商品,没有重要人士支持,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所以刘备起家前,真心不是穷小子,而是人脉又广又强,而且自身有点资产的“成功人士”。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可以这样说,三国的开端,在黄巾起义。


为了快速平定起义,朝廷打开了地方军权这个潘多拉魔盒,从此军阀遍地,再也不受中央控制。


历史给了刘备的机会,其实也给了许多人机会,“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


但刘备的皇族身份,给了他无限的政治资本,让他在起家后,屡次失败,又总能再度崛起。

三国刘备:“织席贩履”的小人物为什么也能逐鹿中原

成功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刘备做贩马生意攒下的人脉和资产,给了他在乱世时起家的基石。


那些天天等着天下大乱来临,好大干一场的人,先看看自己都准备了什么。


屌丝永远是屌丝,搁在乱世也是最先死的炮灰。


和平时代都干不出人样,想指望乱世翻身,岂不是笑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人脉   地方军   黄巾起义   张角   军权   逐鹿中原   洛阳   兵权   天下大乱   军阀   瘟疫   东汉   小人物   朝廷   军队   地方   政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