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新突破!中芯国际N+1工艺流片成功

中芯国际突破7纳米工艺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纷纷相传。这则消息来自,珠海的芯动科技发布。中芯国际尚未有任何信息称,突破7纳米工艺。但其N+1工艺,在去年底已经完成流片工艺。此次,动芯科技宣布基于中芯国际7纳米工艺的芯片流片成功。并称所有 IP 全自主国产,功能一次测试通过。说明中芯国际的N+1工艺已经导入客户试产。后续继续改善产品良品率。

中国芯新突破!中芯国际N+1工艺流片成功

这里面有两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是,N+1工艺可能不是7纳米。可能在8至10纳米之间,属于10纳米工艺的可能性比较大。N+2工艺才是7纳米;二是,所说的IP全自主国产,是动芯科技设计的芯片。而不是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在这个节点上完全国产自主。也正是这样,中芯国际后续能不能继续生产该节点的芯片,还是一个谜。

前不久,中芯国际部分业务受到美国限制后,也传出占据业务量前三的高通可能把14、28纳米订单转移到其它代工厂,以保持业务正常运行。受到美国限制之后,中芯国际也在评估影响。

美国这样做法,可谓一箭双雕。既不能向华为提供服务,也限制中国芯片的整体工艺的推进。中芯国际作为大陆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影响着半导体产业的上下游。

如果美国继续限制,国内其它领域不突破的话,那么中芯国际也会步入华为海思的后尘。将会出现海思有设计无制造,中芯有工艺无材料、软件和设备的局面。中国芯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从物理的角度上分析,力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分。国际半导体协会就宣布,美国限制中芯国际将会损失50亿美元。

损失50亿美元,何止!中国暂时的损失肯定有,中国芯的反击方案是,一边加强国产,一边推行国际合作。这一旦突破美国技术,那么美国的优越性将不复存在。届时,就不是50亿美元,而是更多的50亿美元。

总评:

中国芯面临的问题,既是困难,也是机遇。把握得好,后续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把握不好,就会继续购买芯片。突破更高制程的芯片工艺是好事。但中国芯的更大挑战是整个半导体产业的核心技术要实现“去美国化”。(去美国化,不一定是全国产化或完全去美国化。只有实现技术交叉限制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华为   工艺   反作用力   科技   美国   节点   中国   纳米   芯片   损失   自主   消息   美元   业务   半导体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