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第一学历"这个概念?看重"第一学历"是否合理?

必然是不合理,看重“第一学历”的用人单位,大多都是没有能力、全面考察面试者、真实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相关企业HR、“懒政”的一种表现,你看官方也回复了,具体怎么回事呢?9月初,有网友向教育部提问:“请问专升本(非成人高招专升本)毕业后的第一学历是,专科还是本科?”。之后,教育部学生司、对上述提问进行了答复: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我们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从这些信息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学历”这个概念,是一些企业自己定义出来的,这也是因为招聘市场,已经成为标准的买方市场,企业掌控绝对的自主权,在人才内卷的情况下,“第一学历”就成了企业“高效筛选”人才的借口。比如某公司,一共招10个人,结果来了200人,而这200人基本上从最高学历、以及其他的能力等方面,如果都基本合格的话,于是他就再搞一些、更加细化的筛选标准出来,比如他看一看第一学历,……而这些都是为了完成筛选、而不断推出来的评价标准。换句话说呢,如果他招10个人、只来了9个,连招够人都很困难的话,你觉得他还会去看、什么“第一学历”吗?这样看,是不是很合理呢。但其实,他们这么做,是一种无能又“懒政”的一种作法,如真的这家企业、它有能力真正全面考验面试者,就比如说华为招程序员,它会经历3~4轮面试,在最高学历达到要求后,第一轮,统一试卷考试,考什么?考你的编程思想,考你的算法能力,考你的C语言基础是否扎实,第一轮下来,刷掉一半,第二轮,主管侧重于、考查一些项目的开发能力,对项目中的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评判之后,这样下来,再刷掉一半。第三轮,与HR商讨一些、薪资福利之类的事情,最终敲定出合适的人选。你们看,这才是真正合理的流程,那些直接用“第一学历”来筛选人的,无非就是想少花钱,少花时间而已,属于典型的,想用战术性打法,来弥补自身能力不够、及战略性缺陷的一种表现。因为我们看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的能力强不强,我们就看他在这个领域中的最终成果,而最高学历,就是一个学生、在某个专业中学习后的、最终成果,你看,评选诺贝尔获,是不是直接看他最终的研究成果呢?你说,评委们会不会说,虽然你的最终的研究成果不错,但由于你之前的“第一研究”不太理想,所以我们不能选你。有的人,他就是因为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导致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比如有人高考时生病了,或者紧张过度,或者高中时期确实没有开窍,没有好好学习,之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专科考上本科,或又考上理想大学的研究生,等等,难道这样还不能证明他的优秀了吗?再有,高中学习的经历也很重要呀,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差别也很大,为何又不把、高中学历定为“第一学历”呢?所以,这种学历歧视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招聘市场,是标准的买方市场,企业掌控绝对的自主权。导致有些企业HR的“懒政”思想,才会产生“第一学历”这种奇葩概念出来。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这个概念   诺贝尔   华为   学历   教育部   自主权   买方   研究成果   专科   理想   高中   能力   标准   市场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