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网"重塑未来

做科普一定要解决来自读者的两个灵魂拷问:第一,我凭啥要了解这些知识,对我有啥好处?第二,我对该专业一窍不通,你凭啥能让我听懂?

如果说我做科普还算比较成功的话,主要原因就是在创作前,就已经想明白了这两个问题。

这篇科普的主题是"智能云网融合",听起来跟您毫无关系,实际上却是影响未来生活的关键。

你为啥要了解?因为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不懂网络就打不上车买不上票,了解网络发展才能从容地迎接未来。

可这么专业的问题,一个外行又怎样能搞明白呢?没关系,我给您讲几个故事,听完故事就搞明白了。

1.什么是"云"?

2010年的深圳高峰论坛,主席台上坐着两个科技大咖,百度李彦宏和腾讯马化腾。

主持人问李彦宏,你怎么看待"云"?李彦宏毫不客气的说,15年前就已经证明不成了,它是新瓶装旧酒。

主持人有点尴尬,把话筒递给了马化腾,问马先生你怎么看?马化腾卖了个关子,说我觉得云计算还行,但是要在1000年后,等到阿凡达时代就可以了。

台下第一排有个穿黄衣服的人提出了不同意见,称我们公司对云计算充满了信心,这个人就是马云。

您知道我是什么态度吗?我对李彦宏马化腾心生敬仰,感慨这两位不愧是科班出身,是真的懂网络,而马云纯属外行瞎掰。

为什么会有这个认知?因为李彦宏说的15年前就是上世纪末,当时出现了"计算机就是网络,网络就是计算机"的新理念,主张把存储和计算全放在网络中去进行,这就是"云"的雏形。

实践过程中发现有两个问题难以解决,一是对服务器的依赖过大,一旦出现故障则全网崩塌,二是客户需求集中时,网络服务器难以应对。

这两个问题很致命,导致这个技术路线最终不了了之,这是网络科技进步史上不多见的创新失败。作为专业人士,我经历了这个过程而且印象深刻,

令我没想到的是,几年后"云计算"就不得了了,网络江湖"云"遮天下,马化鹏也不调侃云了,腾讯云跟阿里云竞争的很厉害。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云"的两个新特征,解决了两个老问题。

一是上万台的服务器联在一起,形成了"服务器池",每天崩溃几个服务器很正常,做上标记退出服务系列即可,好比是游泳池里舀出一瓢水,别处的水会补进来了,水面不会有坑。

这就解决了对服务器依赖过大的问题,即使服务器崩溃,也没有任何影响。

二是算粒虚拟动态化,将计算能力固化成很多计算颗粒,基于网络进行远程调配,这就解决了客户集中需求难以应对的问题。例如张家口开冬运会,本地云肯定不够用,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云就会来支援。

马云不过一个英语老师,难道对网络真有这么深刻的洞察力吗?这个世界没有神,真相是马云背后有个搞云计算的高人王坚,最近成为了第一个来自民企的工程院院士。

马云很信任王坚,每年都给他很多"云计算"研发经费,头几年啥成果也没有,一些员工认为他是个骗子。直到阿里云火了,他也被评上院士,才彻底消除这个误解。

2. 云和网是啥关系?

刚才讲的云故事,您可能觉得挺有意思,但还是不明白这跟自己有啥关系。

的确如此,用户感知的只是手机和网络,网速快慢和是否卡顿?这才是影响我们使用体验的关键。

我们的手机最先接入的可不是高高在上的云,而是实实在在的网,例如4G承载网,5G承载网、城域网,全光网络.......

以前网络的功能和服务绑的很紧,例如2G网络就是打电话发短信,3G网络多了一项访问多媒体。

但现在情况复杂多了,通过网络能做的事越来越多,政务、医疗、视频、教育……例如一个城市的所有医院资源被整合成个"医疗云",能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我前阵子出差要做核酸检测,打开"北京114预约挂号"后,马上就给我推荐了最近的医院。

用4G网络能够访问医疗云,用5G网络也能够访问医疗云,在家里用电脑上光纤网还能访问医疗云,您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但这并不简单。

从网来看,有4G承载网,5G承载网、城域网,全光网络...从云来看,有政务云、医疗云、视频云、教育云…所有云都构建在所有网上,形成了多对多的复杂连接关系。

4G承载网要支撑政务云、医疗云、视频云、教育云,而医疗云构建在4G承载网、5G承载网、城域网,全光网络之上。

站在网的角度向云望去,会发现有好多云;站在云的角度向网望去,会发现有好多网。



这就是本文最关键和最难理解的知识点了,您一旦理解了,就会心生感慨,我们平时习以为常的云服务,背后还有这么多复杂的连接关系。

3. 为什么要"智能云网"

谁对"网"最熟悉?是运营商企业,移动、联通、电信是网络的建设者和运营方。

谁对"云"最熟悉?是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等构建云服务的能力很强。

但位置互换就不灵了,这些年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应用闻名世界,运营商却觉得很郁闷,网是他们建设的,但钱都让互联网企业赚去了。

而互联网企业擅长设计面向用户的产品,但对底层的网络构架并不擅长。

那谁最擅长处理"云"和"网"之间的复杂连接关系呢?全球排名第一的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智能云网"是华为的强项。

例如玩手游,我在北京通过移动的5G网络,跟在南京通过联通宽带上网的你对砍,你手起刀落,我应声倒地,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现起来却非常复杂。

一个是5G接入网,一个是光纤接入网,两家运营商的中心网要对接,中间还经过了国家的光纤骨干网……这就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任何一个服务,都会调用非常多的网络资源。

如何调用资源很有讲究,例如手游最关键的网络性能是什么?是不能卡顿,最忌讳的就是"手先起,刀后落",宁可牺牲画质也要保证不卡顿。

而根据云服务的不同特点,提供相应的网络性能,这就是"智能云网"的核心价值。

说着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对网络架构具有极深刻的理解,和对网络资源的极强调配能力,而网络本身就是华为设计的,没有谁比它更适合做这件事了。

如果您看懂了刚才的手游例子,那就理解了现在很时髦的一个技术术语"网络切片"。根据不同的应用特点,从接入网、承载网、核心网剥离出一条独特的网络链路,以满足特定的需要。

这种"按需定制"的网络切片,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的云服务要求。

2017年我从军校自主择业,至今对当初繁琐的退役落户手续记忆犹新。首先要去干部部门开行政关系介绍信,然后拿着信去财务部门结算,再去组织部门开组织关系介绍信,这才刚刚开始。去军转办移交行政关系介绍信和填表登记,人事局报到,人武部进行预备役登记,派出所落户,街道办事处移交组织关系介绍信……这些部门位于城市的不同角落,一天最多跑两家,而且次序不能错,错了得重来,三天全部跑完基本不可能,加上具体办事人员不在,人员集中排队等因素,平均得耗时一周。政府部门有很多云,但互相并不相连,这就成了大问题,而在未来的"云网融合"的基础上,可以一线入多云,业务全互联,一键落户就会成为现实。


4. "智能云网"的未来

现在人们最不满意的不公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公。在全国中学生校长会议上,北京某知名中学校长介绍素质教育经验,称他们学校开出了13门第二外语教学。

这个发言令落后省份乡镇中学校长很不满,他们说自己学校连个合格的英语老师都招不来,居然让我们学习开设13门第二外语课程的经验,这不是瞎扯吗?

网络可以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公吗?可以把名校老师的课程做成录像,放在网上供其他学校下载使用,但因为学生基础不同,脱离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智能云网可以助力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公,将落后省份教育网接口与名校师资网接口打通,形成一体化的智能教育云网资源,落后地区的孩子们通过教育云网跨进了名校老师课堂,再根据自身基础选择最合适的课程,并由本校老师进行线下辅导和组织考试,这就实现了以教育云网为关键环节的教学闭环。

除了教育,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医疗了,医疗资源不均衡也是个重大社会问题,偏远地区人们生病后都往大城市跑。随着智能云网的普及,远程医疗将逐渐普及,偏远地区患者在家里通过网络挂号,在家乡就能得到大城市名医的医疗服务。

为什么一定要智能云网?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传统网络的信道容量不够,网络视频的清晰度远远达不到诊断的要求,智能云网可以提供医疗行业应用的大带宽;二是医疗信息敏感,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传统消费者互联网的安全管理达不到要求,而智能云网的切片功能,可以建设虚拟的医疗专网,并设置任意档次的一体化安全策略。

将来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您在偏远山村身体有恙,本地医院初诊后决定转诊到北京协和,您不必千里迢迢赶往北京,通过本地医院的智能医疗云网,就可以看到北京协和的名医。

"智能云网"只是第一步,它会持续演进,从云网融合向云网一体迈进,科技的进步永无止境,正在越来越快地改变社会,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作为普通人,我们要做的就是了解这些科技进展,然后迎接美好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华为   未来   智能   介绍信   腾讯   城域网   阿里   切片   不公   北京   两个   关系   医疗   服务器   数码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