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简单来说,一种是空气传导的方式,声音经过耳道震动耳膜,触发听觉;还有一种骨传导的方式,通过颅骨将声音传至听觉神经,跳过耳道通过听觉神经感知声音。应用到耳机市场,就出现了我们经常使用的传统耳机,和已经有许多品牌推出过的骨传导耳机。

骨传导耳机虽然从目前的应用来说还属于比较小众的产品,但其历史却已经非常久远。最早的骨传导耳机在1935年首次应用到医疗领域,帮助听力受损的人可以听到周围的信息。

21世纪初许多厂商开始推出消费电子品的骨传导耳机产品,主要作用是为用户提供一种开放式的听音体验,在听音乐的同时依旧能够轻松获悉周围声音,受到了许多运动人士喜爱,逐渐发展为了运动蓝牙耳机的一大门类。

此次,我爱音频网将详细为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骨传导耳机,其与传统耳机的区别,目前市场上有哪些骨传导耳机品牌,以及骨传导耳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什么是骨传导耳机?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顾名思义,骨传导耳机就是采用了骨传导技术,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 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较于传统耳机,在听音的过程中减少了耳道以及鼓膜的参与,因此可以提供开放式的听音体验,以及使一些耳膜受损的人群也能使用。

骨传导耳机的核心技术主要在于发声器件——骨传导振子,骨传导振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佩戴舒适度、音质,以及续航等多方面的实际使用体验。另一方面,由于骨传导耳机独特的发音方式,对于音质改善方面的技术也是其关键。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在骨传导耳机的应用层面,根据其骨传导的传音方式、开放式的佩戴等产品特性,主要定位于运动蓝牙耳机市场,能够为运动用户提供更加舒适、安全的听音乐体验。

同时,对于不喜欢传统耳塞听诊器效应、小耳道长时间佩戴耳廓胀痛,以及听力受损等人群同样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从上我们了解到了骨传导耳机最主要的两项特征:骨传导传播声音、开放式佩戴。下面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骨传导耳机与传统耳机的具体区别。

二、骨传导耳机与常规耳机的区别

1、佩戴方式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首先是佩戴方式的不同,目前的耳机市场,传统耳机从佩戴方式上来分主要包括有线耳机、颈挂式耳机和TWS耳机的耳塞式佩戴,另外一个是头戴式耳机的包耳式佩戴。

两种佩戴方式都封闭了耳朵,因此会产生耳塞与耳道大小不对应导致长时间佩戴耳道胀痛、夏季佩戴炎热、耳道内部空气不流通导致细菌快速滋生、近距离长时间高音量刺激使听力受损等问题。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骨传导耳机的佩戴方式上,目前市场中的产品主要为挂耳式佩戴,记忆型颈线位于头部后方,骨传导振子位于耳道正前方。

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产品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出现了如逸鸥的耳夹式骨传导耳机、以及真无线耳夹式骨传导耳机,通过固定在耳朵软骨上,实现骨传导的传音方式。

两种形态在使用过程中均属于开放式的佩戴方式,在佩戴使用时无需堵塞耳道,从而避免了传统耳机佩戴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2、音乐体验

在听音乐上,骨传导蓝牙耳机相较于传统耳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听音体验。开放式的佩戴方式,解放了双耳,使用户能够在听音乐的同时轻松获取周围信息,并且长时间佩戴体验也更加舒适,同时也避免了耳膜受损的风险。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音质表现上,传统耳机耳塞式和包耳式的佩戴,为听音乐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能够有效降低外部环境的干扰,实现更加清晰地听音效果。并且随着主动降噪功能的加入,拥有更加沉浸式的音乐体验。

骨传导耳机音质表现上也能够满日常的使用需求,但整体听感相较于传统耳机三频表现会略有不足,低频表现最为明显,缺乏了传统耳机的震撼感。并且对于一些鼓点非常强烈的音乐,会有明显振子震动皮肤的不适感。

在响度上由于开放耳道会有所影响,相同听感下骨传导耳机需要更大的音量,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漏音,虽然目前随着技术的发展,漏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相较于传统耳机依旧表现明显。

3、使用场景

目前传统耳机产品形态包括有线耳机、TWS耳机、颈挂式蓝牙耳机、头戴式蓝牙耳机,以及运动的耳挂式耳机,涵盖了日常通勤、运动健身、娱乐等方方面面。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骨传导耳机相对较为专一,消费级产品目前主要定位于运动耳机市场。开放耳道的佩戴方式使在慢跑、骑行、登山等运动中时刻获悉周围环境声音,拥有更高的佩戴安全感,骨传导的传音方式也能够更好的应对风噪。

总的来说,骨传导耳机在佩戴体验上拥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同时也带来了在音乐体验上的不足。开放式的佩戴体验解放耳道的同时也伴随着音质相对表现不足、漏音等问题。并且随着主动降噪功能在传统耳机上的应用,在音频体验上的劣势又被进一步拉大。

但在其专注的运动耳机市场,骨传导耳机又有着传统耳机无法触及的优势,能够为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加舒适以及安全的听音体验。

三、目前市场上的骨传导耳机品牌

在目前的骨传导耳机市场,得益于整个耳机市场的增长,骨传导耳机也同样保持着快速的增长。其中Aftershokz韶音依旧是行业最大的制造商,紧随其后的品牌有Marsboy、Audio Bone、Invisio、Damson Audio、摩托罗拉、Sainsonic、KSCAT、ABCO Tech、earsopen逸鸥等。

除此之外,还有飞利浦、山水、南卡、纽曼、爱国者等品牌也在快速布局骨传导耳机市场。骨传导耳机品牌目前已经非常之多,竞争也相对较为激烈,并且还在有新的品牌在不断加入。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知名调研机构QYR发布的2014-2025年市场报告,历史和预测显示,全球骨传导耳机市场从2014年的31.94百万美元增长到了2018年的160.34百万美元。并预测到达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939.06百万美元,2019年到2025年复合年增长率预测将达到27.19%。骨传导耳机市场未来发展依旧将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四、骨传导耳机未来发展趋势

蓝牙及相关技术的进步,带动了蓝牙音频产品的无线化时代,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蓝牙耳机、智能音箱等音频产品均迎来了快速的增长阶段。

骨传导耳机作为目前蓝牙耳机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分类,拥有着开放式的佩戴体验、不同于传统耳机的听音体验,目前主要聚焦于运动耳机市场。但骨传导耳机的发展不会仅仅如此,依据其特性所产生的优势,在未来将会逐渐应用到众多领域。

骨传导助听耳机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骨传导耳机利用骨传导振子发声直接到听觉神经的传播声音方式,使其绕开了人耳鼓膜。骨传导耳机可以通过其它器件的参与收集周围声音,再通过骨传导的方式输出到用户,从而可以帮助一些耳膜受损、耳膜老化人群更好的接收外界信息,达到助听的功能。

骨传导儿童耳机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对于儿童而言,互联网的发展使其接受教育的方式更加便捷,但也因此儿童使用耳机的次数也在快速增加。但由于儿童身体结构还处于发展阶段,耳膜更加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损伤。骨传导耳机开放式的佩戴和听音体验,则可以有效避免入耳式耳机对于儿童听力可能造成的影响,帮助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

骨传导客服、外卖专供耳机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骨传导耳机的优势,非常适合部分职业的使用。外卖骑手是用餐时间最为忙碌的一批人,穿梭于繁忙的道路上,为了能够达到最大的效率,外卖骑手需要实时与商家和用户之间进行沟通,骨传导耳机开放式的听音体验,能够很好的帮助其在通话的过程中同时获悉周围安全信息。

客服人员则是每天耳朵最为繁忙的职业,需要进行一整天的语音通话。骨传导耳机传播声音的方式能够有效的保护话务员的听力,防止长时间通话受损。

骨传导耳机+

2021骨传导耳机市场分析,未来趋势解读

除了以上骨传导耳机自身优势能够满足的不同人群、不同场景使用之外,还能够以音频解决方案的方式结合如智能AR/VR/MR眼镜、智能头盔、潜水设备等其他产品使用,打造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听音体验。

五、我爱音频网总结

骨传导耳机作为目前音频产品一项重要的解决方案,虽然应用上还无法触及传统耳机的地位,但其开放式的佩戴体验和骨传导的传播声音方式,所能提供的更加舒适和安全的听音效果也是传统耳机目前无法达到的,这也是骨传导耳机能够在如今传统蓝牙耳机爆发阶段保持稳定增长的原因。

在市场方面,目前已经有众多的品牌加入到了骨传导蓝牙耳机的竞争,产品价格涵盖百元到上千元不等。但不同于TWS耳机的音乐体验仅影响个人,骨传导耳机由于漏音的原因会影响到周围人群,对于技术要求更高,因此优质产品会不断扩大优势,差的产品则被快速淘汰。

应用方面,目前骨传导耳机主要定位于运动领域,其他相对较少。但随着骨传导耳机在各项技术上的进步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在未来将逐渐扩展到如助听、健康等更多的蓝牙耳机市场,以及应用到更多的电子设备上,用以提升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耳机   耳膜   听觉   音质   市场分析   开放式   听力   音频   声音   趋势   优势   传统   快速   未来   方式   品牌   市场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