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人家新能源车都发展好几年了,怎么还在用老眼光看待呢,这不把人看扁了吗?

最近一段时间,好几个朋友来咨询换车,总会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问到我,比如,现在该不该换新能源车?现在能不能换新能源车?新能源车为什么那么贵?选国产的新势力更好,还是BBA的新能源车更好?新能源车自燃那么多,我是不是为了保命买燃油车更靠谱……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嗯……可能不开车更靠谱!我相信,这些问题困扰的一定不只是我的朋友们。实话说,听完以上的“传统”疑问,我不得不佩服很多敢于吃螃蟹的人,也很感激那些遇到难题,仍在坚持向前的行业开拓者。

你细想,得要有多少底气,才能像韩寒一样花150万买一台漏雨的特斯拉;得要有多少勇气,才能在特斯拉负面消息频出的时候,坚持购买;得要有多少坚定的信念,才能像蔚来一样,因为部分用户觉得座椅不舒服,就花几个亿专门来调整改善……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我承认,认识新东西,接受新东西需要一个过程,即便很多开过电车的人往往喜欢说,“开过电车之后,再也不想开油车!”但不乏有人始终愿意站在对岸观望、指指点点。这样一来,到最后还是那个对岸的人,你无法体会内心真实的感受,比如电车有多省,电车有多安静,电车提速多猛,再比如里程焦虑你的接受程度到底为何,现在充电是否还那么难,现在的电池到底安不安全……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大家焦虑的里程问题。纯电车型,目前有通勤代步微小型车,例如宏光MINI,NEDC续航最低120km,从单一的使用需求来说,几乎没有里程焦虑,一个月卖2-3万台,也没见多少用户极力diss里程太少。如果你的使用需求是常年在外奔波,那么目前市面上推出的长续航纯电车型或者综合续航达到800-1000km的混动车型,也能控制你的里程焦虑。因此,里程是否焦虑,一方面跟你的用车场景相关,另一方面是电池问题和充电问题。

这里想先插一句,回答一下新能源车为何贵的疑虑。其中一个原因是,汽车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研发的投入很大,特斯拉一开始也不便宜,但随着研发成本的收回以及其他成本的有效控制,价格就有下调空间。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再举个例子,比亚迪秦PLUS DM-i目前有点一车难求的意思,平均提车周期在3个月以上,一方面是入门价格已经跟燃油车相近,另一方面DM-i技术降低了里程焦虑又是绿牌,电池还相对安全。细数背后,是比亚迪常年的技术积累,电池不用求人,成本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接着,我们再说电池的问题。大家可能看到“自燃”就会担心电池的安全,殊不知,电池的研发,除了保证更安全以外,还要能对抗严寒,优化电池衰减,解决电池虚标,考虑电池回收等等,这些都要求车企要么有严格的测试体系和有针对性的自主研发能力,要么能选用靠谱且成本可控的供应商。因此,很多品牌新能源车贵,很可能贵在了电池和电控部分。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纵观汽车行业,宁德时代、比亚迪、LG、松下等等,是目前比较大的电池供应商,丰田牵手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就连特斯拉目前也传言将在明年使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所以在电池的可信度方面,我并不认为外国的月亮要圆一些。当然了,随着能源的变化,电池的发展应该还有很大的空间。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我们再看看充电问题。无非两种担忧,第一充电速度慢,不能像燃油车一般快速补充能量,耗时长,使用不便;第二公共充电桩资源仍处于相对稀缺的状态,找充电桩难。那么目前的情况是什么呢?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其一,第三方充电桩虽还没达到遍地开花的地步,但已经在城区、服务区加油站旁边等核心地理位置配备了公共充电桩,包含快充和慢充;其二,部分车辆在购车时,会提供私人充电桩安装;其三,车企自有充电桩站点、换电站等建设,以及移动充电车配备。以特斯拉、蔚来等为例,他们已经先后打通了318川藏线路,已经有不少用户完成了自驾打卡,而且他们的充电站、换电站数量仍在成倍增长,像蔚来汽车的充电站还开放给其他车型使用,整个充电压力正在逐步减小。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如果你担心充电耗时长,那么特斯拉的超充桩(15分钟补200km续航)和蔚来汽车的换电服务(约6分钟满电出发)就可以一定程度解决问题。不过目前太具有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推进共享和标准一体化。

其次,纯电车型毕竟跟燃油车不同,整个使用习惯,乃至驾驶习惯都有所颠覆。在能源转型的大环境下,大家似乎更应该去适应它该有的节奏,提前补电,或者习惯家充,而不是一味的把新能源车跟燃油车拉到同一起跑线比拼。退一步说,燃油车从长远来看,是会退出舞台的,接受新能源车,是迟早的事。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另外,现在被我们拿放大镜看待的新势力品牌,他们除了提供高质的服务,还搭载了更多前瞻科技,不仅为用户带来了新体验,还刺激了传统车企转型,以推动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

回过头看看传统车企,先不论其新能源转型的速度,其燃油车即便有了上百年的发展沉淀,该召回的召回,该异响的异响,断轴、抖动也没少,包括自燃也没能做到绝对的杜绝。从2020全球智慧出行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提供的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起火概率万分之0.49,2020年是万分之0.26,比燃油车的万分之1到万分之2,还要乐观一些。一概而论的态度,是不是可以先放放呢?


士别三日,当对新能源车刮目相看

针对很多BBA粉问该继续相信BBA还是该换新势力,我倒认为问问你的心,你是喜欢BBA的品牌效应,还是真的想买一台适合自己的车。如果选择品牌,建议还是BBA,至于你信不信得过品质,能不能接受它现在的不完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写在最后:我们经常会说,你试驾了才有发言权,键盘侠始终只是纸上谈兵。我们此前开过比亚迪秦PLUS DM-i和宋PLUS DM-i,油耗比官方公布的要低,静谧性也足够好。另外,我们也把蔚来ES8开到了重庆的仙女山,近郊的试驾也没有里程焦虑,充电形式多样化,也方便。那么还有我们同事——欧拉黑猫车主,一个月下来电费平均130元,同行程的油车要800元,这都是实实在在的案例。一看不如一试,新能源车发展已经向前跨了一大步,你的印象是否也该刷新一下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新能源   宁德   特斯拉   充电站   万分之   里程   油车   刮目相看   电车   燃油   焦虑   电池   成本   能源   用户   汽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