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中国是世界第一大粮食生产国,2019年超过6.6亿吨的粮食总产量,而且中国的耕地面积排名世界第4,凭实力碾压了耕地面积排名前3的印度、美国和俄罗斯,但是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中国粮食那么多,为什么还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大豆呢?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2019年全球大豆产量3.4亿吨,中国人吃掉了1.4亿吨,接近全球的三分之一,需求量全球第一。这么大的需求,为什么中国不自己种呢?


其实大豆原本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都还能自给自足。1994年,大豆第一次从出口变成进口,1996年,大豆界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美国转基因大豆开始大规模种植,二是中国96年开始取消大豆进口配额制度。


美国这种转基因大豆比中国大豆强了不止一星半点,要知道普通大豆是需要除草的,然而除草剂中的物质会将大豆一起除掉,但是美国这种大豆不惧怕除草剂,所以单单在除草这一个方面就碾压中国大豆。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可以无视除草剂直接大面积喷洒,效率大幅提升,加上基因不同,转基因大豆单产量远超普通大豆。2019年,美国大豆单产量约3.2吨每公顷,而中国的普通大豆才2.04吨每公顷。在中国大豆90%都用于压榨豆油和豆干,然而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通常比普通大豆高2到5个百分点。


在过去二十年,四大主粮里面,需求增长最明显的就是大豆。因为大豆的需求与肉成正比,储存蛋白质的天然氨基酸有二十种,体内只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则需由食物蛋白提供。而中国经济大发展,国人对蛋白质的摄入方式有了选择权,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有两种,一种是各种植物,豆类,比如大豆、青豆、芝麻等,另外就是各种肉食。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2003年,美国农业部以天气影响为由,对大豆供需报告做出调整。简单说就是预测大豆供给会出现短缺,导致美国芝加哥大豆期货暴涨,中国那些大豆压榨企业,看到这种情况,于是组团去美国买大豆期货。短短半年时间,大豆期货合约价格从2300元每吨达到4300元。


但后面美国农业部又修改数据,大豆没有减产,大豆价格迅速暴跌在2200元美元以下,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亏损瞬间就到达百亿,超过70%的大豆压榨企业停产命悬一线,美国粮食巨头趁机以低价大势收购压榨企业股权,控制了中国80%的大豆加工厂,控制了加工厂,意味着掌握了上游大豆的购买权,买国内的还是进口的,他们说的算。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2004年对国产大豆是一个转折点,之前虽然增量大部分被进口大豆拿去,但是国产大豆也在缓慢增长。但在这次大豆危机之后,国产大豆开始受进口大豆的大量挤压,产量开始持续下降,直到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国产大豆的扶持力度,才开始缓慢回落。


事实上,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还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这种大豆会增加食物中的微量毒素。同时,转基因植物还涉及到物种生态环境保护、营养问题、抵抗作用、过敏反应等等问题,虽然现在多个国家都在种植,但是中国一直没有允许商业化种植。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但就算中国选择种植转基因大豆,短期也难以扭转大规模进口的局面。目前中国大豆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进口,这三个国家大豆产量占了全球的81%。中国只有20.2亿亩耕地,种出6.6亿吨的粮食,已经是全球第一了,但是每年吃掉的粮食需要7.6亿吨。


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都需要进口。国内普通大豆的单产量只有三大主粮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如果大豆种植面积强行大规模增加,此消彼长,势必会影响到其他作物的种植量。最后,战略性减少种植大豆,这既是领导层的政策方向,也是经济的自发抉择。

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年年大丰收,为何还要大量进口美国大豆?

虽然目前中国依旧得进口大豆,但是我国近些年已经考试了实验自己的大豆品种的商业化种植,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能够研发出一种比美国转基因大豆更出色的大豆,届时中国的困境将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美国   大豆   主粮   农业部   除草剂   转基因   氨基酸   蛋白质   中国   大国   期货   粮食   产量   需求   全球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