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1、长江存储颗粒芯片的SSD固态盘上手。
笔者的致钛SC001Active 512GB型号刚刚上手时,第一感觉是太小了,比内存条还小一半,重量6克。包装盒上突出了致钛品牌,上方小字体标识“Xtracking YMTC 3D NAND”。准备接个m.2硬盘盒当移动硬盘,不知道能到多少读写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致钛SC001 512GB M.2 Sata3固态盘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重量6g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外包装

2、长江存储致钛SSD固态盘接硬盘盒测试:读写上400MB。

Orico奥睿科硬盘盒终于到了,赶紧拆开安装好致钛SC001 Sata M.2固态盘,读422MB/s,写413MB/s,拷贝大文件实测速度240.7MB/s,小文件拷贝速度73.8MB/s(总大小16GB,7380个文件)。不知道这个速度怎么样?
小编的电脑比较老,2015年神舟G60SL7S1型号,Z170主板刚好有个USB 3.0协议的Type-C接口,用了一根C-to-C线,先测试当作移动硬盘的速度。主板内m.2接口固态接满了,下次再测试致钛当作系统盘用时,系统启动速度和硬盘测试数据。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USB 3.0模式下读写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USB3.0模式下真实拷贝大文件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USB3.0 模式下零散文件真实拷贝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主板USB参数说明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3、UOS系统下测试长江存储致钛SSD:Sata III通道下读取515MB/s。
在UOS平台下发现硬件测试的工作很少,只好使用了“Hdparm -Tt”命令来简单测试致钛SC001 512GB型号SSD的读取速度,得到515.47MB/s的成绩,看起来比外接USB 3.0的速度(读422MB/s,写413MB/s)要快22%左右。而这个515MB/s的速度跟官方宣传的520MB/s非常接近,看来在参数上,还是比较实实在在的,需要给这种认真的态度一个大写的支持。而在外接USB 3.0模式下,422MB/s的速度其实也足够了,好处是发热比NVMe要小很多。
另外,记录的从开机界面的系统引导菜单到进入UOS桌面时间为16秒,比传统机械硬盘速度快很多,由于笔者电脑是5年前的电脑,相信在新电脑硬件中,如果采用NVMe型号的SSD,那么开机速度更快,其实对于打开大型软件和各种操作都是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测试平台:神舟G60SL7S1,技嘉GA-Z170-D3H主权,m.2接口走Sata III通道的协议,统信UOS系统。由于Linux系统测试软件太少,后面将会更新Win10下测试Sata 3通道下的读取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UOS系统界面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UOS系统中识别出来的致钛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hdparm测试读写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Sata III通道的M.2接口


4、Win10系统下致钛 512GB Sata版速度读写分别526MB/s、491MB/s。
闲来把它装电脑的Sata3协议的M.2接口使用Windows 10系统重新用AS SSD测试了下速度,发现速度提高了不少,分数从USB 3.0模式下的408分翻倍到850分,而延时也减半(从USB模式的0.109ms降到0.055ms),M.2接口Sata通道下读取和写入分别提高了24.6%、18.7%。其中4K随机读写提升4倍以上,从56MB/s提高到281MB/s。
笔者在测试发现一个问题,在USB模式下和Sata3通道下用AS SSD识别出来的硬件不一样(USB:JMicron,Sata:Phison),可能是软件没有更新导致识别错误,但是硬盘大小型号正常。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Win10测试Sata3通道下致钛读写速度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这个测试速度在USB和SATA模式下都表现不错,不过我觉得还是当移动硬盘使用很爽,速度快,发热也小。个人小建议,普通用途SSC可以考虑M.2接口的,这样既能当作电脑硬盘使用,又能加装便宜的硬盘盒充当移动硬盘使用,比一般的机械硬盘小巧很多,而且不怕挤压和轻度撞击。

个人最终把它当移动硬盘使用了,太方便了。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致钛SC001 M.2 Sata III 固态硬多场景测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固态   神舟   测试   硬盘盒   长江   移动硬盘   笔者   主板   通道   接口   型号   速度   硬盘   数码   系统   电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