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南朝的演进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南朝时期,汉族主要形成了以豪强主导的庄园经济为基础,形成了宗室、军头、世家三足鼎立的政治结构。为了强化皇权,刘裕建立宋朝取代晋朝后他本人和后继者开始将宗室子弟安排到各地出镇地方掌握军政大权以拱卫皇权,并提拔相比世家大族势力小的多的寒门子弟作为机要大臣,是为“寒门掌机要”,以分世家大族权利并加强中央政府的集权。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这一行政措施贯穿南朝始终,并且也被北方异族政权借鉴。南朝地方上依旧维持州郡县三级制,但州郡数量不断增加,辖区也日间缩小;中枢层面上基本沿用魏晋官制,但在中书省,由于寒门掌机要,原来部门内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因大都由寒门担任而成为了中书省的首脑,在门下省,掌握实权的是原本权利不大的员外散骑侍郎,而该职位往往由中书舍人兼任。南朝宋朝宗室内斗频繁。从魏晋南北朝到唐朝前期,世家大族和贵族政治占主导地位,皇帝身为世家大族的暂时共主,时刻有倾覆的危险。因此历代皇帝会给太子配置强大的直系班底,包括相当数量的东宫官僚以及禁卫军,并任命其余皇子出镇地方,以便自己去世后权力能够平稳过渡,但这也导致太子和其他宗室有反制皇帝的能力。刘宋中期爆发多次宗室内战,国力严重损耗。期间鲜卑魏国乘机南侵,攻陷了刘宋在淮河以北的青、冀、徐、兖四州及豫州的淮西六郡,数百万汉族人沦陷于鲜卑人之手,史称“泰始之祸”。宗室内战导致宗室出镇地方难以维持,中军禁军实力增强,武将出身的萧道成脱颖而出。公元477年,萧道成废立皇帝,成为权臣。公元479年萧道成得封齐公不久后篡位称帝,国号齐。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新生的齐朝依然延续了刘宋宗室子弟出镇地方的政策,这导致宗室内战在齐朝一样频繁。公元500年,萧宝卷毒杀雍州刺史萧懿,其弟萧衍起兵叛乱。公元501年12月,萧衍攻入建业,诛杀萧宝卷,齐朝灭亡。萧衍称帝,国号梁。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梁朝一样延续宗室出镇地方的制度,但萧衍是开国皇帝且长寿,因此宗室内战的爆发被延后,但公元547年萧衍接纳东魏叛将侯景。侯景本为高欢的部将,是鲜卑人。他在高欢死后发动叛乱,被击败后逃至梁朝。萧衍本封其为河南王驻守战略要地寿阳,但不久后又打算将其送回东魏,于是侯景反叛,于公元549年攻破建康城,饿死梁武帝。侯景自称“宇宙大将军”,纵兵屠杀汉族官员和百姓,死者高达20万,并将劫掠的人口贩卖至北方。鲜卑西魏与鲜卑齐国趁南朝内乱之机出兵南侵,分别夺取四川、荆襄和两淮地区。南朝损失人口数百万,仅剩长江以南和巫峡以东的狭小地区。各地梁朝宗王见此情况纷纷起兵讨伐侯景和相互内战,将军陈霸先脱颖而出。公元555年,陈霸先在经历浴血奋战、击退鲜卑齐国南侵并收拾江南各地乱局后代梁登基称帝,国号大陈。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汉族南朝的官制延续自魏晋,结构框架没有大变化,但中书省的权利分配有变,该部门长官长期由世家大族担任,宋齐梁陈四朝君主出身行伍,身份低微,不能有效号令世族官僚,于是给中书省原先职权较低、往往由寒门子弟担任的中书舍人一职加权。尚书省职权降低,失去了参与中枢议政的权力,只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其余方面基本不变。南朝由于地方分离倾向严重,往往令宗室子弟出镇地方,掌握军政权力,但其结果往往以内战结尾。南朝时期,南方汉族社会发展较为迅速,江南地区的山越、各类蛮族从孙吴至东晋到刘宋基本被肃清干净,汉族人成为了江南、江汉、浙江、江西地区的主要民族。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东晋南北朝时期,百万规模的北方汉族人南下,江南地区经济开始追上中原地区。南朝积极致力于在江南修建水利工程,开发山林、湖泊,淮南、江南人口或超过500万,与中原大州旗鼓相当。但南朝的汉族经济人口尚未超越北方地区,且政治上始终无法集权,不能长期建立维持一支服从中央的强大的职业军队,因此南朝始终无法北伐成功。

汉族民族国家的光复

鲜卑西魏通过宇文泰改革维持了稳定,但鲜卑东魏乃至于鲜卑齐国内乱频发。公元547年高洋去世,三年后其次子高洋篡位,国号齐,即鲜卑齐国。高洋在位九年,死后叔侄相残,君主昏庸,15年内四度更替,鲜卑齐国内政混乱,军务荒废。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次年其侄宇文护拥立宇文泰之子宇文觉代魏称帝,建立了鲜卑周国。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宇文护身为权臣,独断专行在559年废黜宇文觉而拥立宇文泰庶长子宇文毓,次年又废杀宇文毓拥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宇文邕即为“北周武帝”,在572年诛杀宇文护夺取政权。在其统治期间,鲜卑周国实行宗教改革,史称“周武帝”灭佛,大量被寺庙掌握的人口、财富重新被政府所控制,鲜卑周国府库充盈,有了与鲜卑齐国交战的物质基础。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鲜卑周国则励精图治,雄主宇文邕寻机厉兵秣马,在公元576年全力进攻鲜卑齐国,次年灭其国。公元578年,宇文邕暴病而亡,其子宇文赟继位。宇文赟的岳父杨坚脱颖而出。杨坚是鲜卑周国汉族军事贵族杨忠之子,有随国公的爵位,其女为宇文赟之妻。公元580年宇文赟去世,死前任命杨坚为大丞相,托以辅政之责。杨坚迅速组建了以韦孝宽、柳机、李穆、梁睿、苏威、杨素、高颎、窦荣定、元胄、长孙平等为核心的班底。这些人大多是汉族军事贵族,且在鲜卑周国长期不得志。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杨坚冕服像

宇文邕时期,汉族人尽管是鲜卑周国政治、军事的中坚,但始终无法进入统治集团核心。汉族军事贵族劳苦功高,升迁之路坎坷,名将韦孝宽打败、拖死高欢,却十年之后才晋位柱国;李穆为宇文泰辛苦创业,却因其弟谋反被牵连全家尽殁;高颎之父高宾因独孤信被诛被牵连仕途坎坷。同时不少鲜卑贵族对宇文氏也不满。宇文邕信任皇族疏远其他鲜卑贵族。宇文赟打压宗室、老臣,启用新人,各派对宇文家都心寒,宇文家在鲜卑贵族中支持降低的机会被杨坚抓住。杨坚掌权后,迅速清洗宇文家族,见汉族人夺权,各地鲜卑军头、贵族多有反抗的。杨坚依靠汉族军头和部分鲜卑贵族的拥护迅速肃清了叛乱。随后杨坚血洗宇文皇族和反对他的鲜卑贵胄,鲜卑势力大衰。公元581年杨坚夺位称帝。他立即恢复了自己的汉族姓氏,将朝堂礼仪改为汉礼,恢复汉式官名,以此表明隋朝是汉族本位的政权。公元589年,隋军轻易攻灭陈朝,终结了长达近300年的血腥岁月。汉族社会再次回到正轨。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鲜卑人去了哪里?

鲜卑人消失于历史并非源于全体归化入汉族,而是因为其人口本就不足,且鲜卑人全民皆兵,是军队的主体在开疆拓土、六镇之乱、鲜卑东西魏及各自继承者的对抗、杨坚建隋过程中的针对性打击等一系列长期动荡中其青壮年损失惨重、逐渐消耗殆尽,致使鲜卑人的民族社会无法维系,隋和唐初残存的少数鲜卑人已不足以支撑鲜卑民族社会的延续,整个民族的余部最终化为散户,被汉族社会吞没,彻底灭亡。不仅是鲜卑人如此,匈奴人、羌族人、氐族人、接族人也是如此,其主要人口大多损失在战争中,极少部分归化于汉族中间。历史上从未发生过所谓民族融合,鲜卑人的状况才是主流,唯有在异族大多数人口死亡民族社会不复存在的情况下,汉族才能逼迫残余少数个体彻底放弃原先的民族认同,以世代通婚的方式进行吞并。

杨坚光复汉族国家后,开启了著名的开皇之治。杨坚建立了一整套组织完备的官僚机构,并且励精图治,崇尚节俭,对汉族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杨坚将服役年龄由十八岁推迟到二十一岁,每年服役期限由一个月减为二十天,调绢由一匹改为两丈,并规定不服役者可以纳庸代役,丁男五十可免役收庸。汉族百姓的负担得以降低。此外杨坚编纂《开皇律》。开皇律彻底废除了肉刑,并规定人民若有枉屈,可以依级上告直至中央。各地判决死罪也必须经过中央决定,地方不得擅自处理,隋朝前期的法治因此公正清明。同时,杨坚军事外交双管齐下,重创了北方的突厥人,使其内乱而不能南下,汉族边疆稳定了二十多年。杨坚治下,汉族人口达到870万户,超过4000万人口,汉族历史的新篇章拉开帷幕。

三世纪危机与汉族的复兴

在汉族民族国家光复的同时,罗马帝国则在三世纪危机及其后续的蛮族入侵过程中永久的失去了西半部的领土,其主体民族也从拉丁人转变为希腊人。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由于罗马帝国不合理的经济政策,意大利本土的手工业和农业衰败,拉丁人民族社会发展停滞,罗马帝国征服的疆土大都是有文明民族存在的熟地,拉丁人无法扩张民族社会,三世纪危机期间,罗马元首为了维持财政,废除了拉丁人的特权,将公民权遍洒整个帝国境内,拉丁民族因此彻底没落,三世纪危机与拉丁人的衰弱同时发生。入侵的日耳曼蛮族劫掠迫害拉丁人,日耳曼人同样被拉丁人歧视,两个民族的敌视无法因为公民权相同而解决的,最终导致的只能是蛮族试图成为土地的主人而走向叛乱。这与汉族的经历一样。罗马帝国东半部领土保留并实现稳定后,其君主查士丁尼一世试图西征光复失地,但作为一个实质上的希腊民族国家,去收复混杂了拉丁人后裔与蛮族移民的土地本就是极端困难的。东罗马的努力最终在公世纪基本失败。一旦当地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版图就难以收复。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汉族最终成功延续的根源与文化无关,刘渊、石勒、石虎等人熟知汉族典籍,依然不会对汉族人心慈手软,真正决定汉族人命运的,是体量和区位。八王之乱前汉族人口恢复在2500万左右,依然能够维系北起幽州南到江汉东至大海西达河西范围内的连续社会。拉丁人则不然,罗马帝国实质是由希腊人社会、高卢人社会、拉丁人社会、埃及人社会等民族社会拼接而成,拉丁人并非主体,罗马自共和国时期也不曾主动维护拉丁人民族利益,反而长时间和意大利的拉丁民族邦国交恶,以压迫者身份出现,导致他们自建意大利同盟。总之,罗马人一词本质上更接近国家公民身份,本身靠武力和罗马公民特权维系。随着共和国瓦解,特权消亡,各民族矛盾暴露,蛮族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后,面对的不是统一的整体,而是互不相融的民族板块,只需逐个征服罗马疆域内独立存在的各民族即可。

大变革与民族国家的光复(下)

古罗马遗迹

五胡面对的则是汉族人社会这一整体,无力彻底消化汉族人庞大的体量。同时安居江南的东晋一定程度上成为北方汉族人的精神支柱,不断激发他们的民族意识。五胡之间本就龃龉不断,频繁的战争消耗了蛮族的数量。冉闵发动的大屠杀本就使胡人数量锐减,苻坚兵败后散居在各地的氐族人很快被清洗一空,刘裕北伐更是对慕容鲜卑人和羌族人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至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氐族人、羯族人早已化为尘土,匈奴人、羌人所剩无几,唯有鲜卑人尚有一定体量,但也无法和数量庞大的汉族人相比,无力替换汉族社会。侵入罗马的各蛮族互相之间冲突甚少,更热衷于抢夺罗马领土各自建国,各个日耳曼部族人口损耗甚微,有足够的体量进行人口替换或篡改历史记忆。欧洲破碎的地形有利于蛮族在新家园扎根,保证了新政权的存活率。汉族人体量庞大人数众多,被统治期间仍然能维持民族社会的存在,不至于被吞并消化,且能在被征服期间积蓄力量,重建军事贵族,最终用异族的方式消灭异族,这就是汉族能延续的根本原因。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开皇   汉族   民族   汉族人   宗室   鲜卑   罗马   齐国   南朝   罗马帝国   公元   宇文   贵族   人口   社会   国家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