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在“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表示,百度集团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运营层面的碳中和。


最近一段时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向世界作出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被列为2021年重点任务之一;而在“十四五”规划中,也把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列为了重要目标。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那么,到底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为什么很多大厂纷纷响应碳中和,它对我们企业、个人来说有什么关系和影响??什么是碳交易?未来将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其中会有哪些属于我们的机遇?接下来,我们就一点点揭开上面谜题的面纱。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其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先出现峰值,才有希望实现中和。要明白这些,我们就要从更大的维度去看。


2019年全球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中国占29%,美国15%,印度7%,俄罗斯4%,日本3%,德国、伊朗、韩国、印度尼西亚和沙特各占2%,剩余国家占32%。从这个比例可以看出,全球碳中和的游戏规则主要是针对中国这个世界工厂的,发达国家把实体生产环节放在中国,它们自己早早就碳达峰,然后就指责中国二氧化碳排量占比大,要负责任。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对中国来说,碳中和既是一个考验,也是一次机会。说考验是因为“十一五”期间中国上马了大量火电设施,这些设施使得电力产业压力很大。中国振臂一呼,我们发展清洁能源,逐渐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于是,东西方说来就来,一场能源革命和科技竞赛开始了,这是时代背景。


刚才说的时代背景是政治层面的,那环境气候层面呢?大家看,无论气温升高是否因为人的经济活动增加,全球变暖都是实实在在的。说气温升高是推进碳中和的重要原因,还不如说世界性通货膨胀在推升全球主要市场的碳排放权价格。


2016年起,全球碳价处于牛市之中。大家一起搞低碳经济,碳排放权的需求走高,叠加全球大放水的货币环境,碳排放权价格也水涨船高。关键来了,A股各个产业的上市公司,谁可以“生产”碳排放权,谁就有了新的业绩增长点。但要理解这种新的业绩,必须对它产生的机制有充分的了解。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权供应国之一,但没有定价权,只能把额度拿去欧洲卖,能卖多少钱是多少钱。当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不再拿去欧洲卖了。你看欧洲的碳价应声大涨。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The EU EmissionsTrading System,EU-ETS)起源于2005年,是依据欧盟法令和国家立法的碳交易机制,一直是世界上参与国最多、规模最大、最成熟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交易额达到1,690亿欧元左右,占全球碳市场份额的87%。


它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碳排放权牛市需要三个条件:(1)配额总量加速递减、逐渐取消抵消机制,相当于总股本减少,抬高单价;(2)不允许未来的碳配额提前使用,相当于限售,控制当期流通股数量;(3)碳配额从免费发放到拍卖,相当于引入一级市场打新股的模式,同时严惩超额排放(碳价的3倍)。


我国试点碳价历史最高点为122.97元/吨(深圳),最低点为1元/吨(重庆);欧盟EUA碳配额现货碳价历史最高点为47.91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380元/吨),最低点为2.68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22元/吨)。截止4月29日,我国碳试点碳价为 5.53-42.02元/吨之间(其中深圳碳市场碳价最低,为6.44元/吨,北京最高,为47.6元/吨),而同一天,欧盟EUA 碳配额现货结算价为47.91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380元/吨),为我国碳试点碳价的9倍到68倍。一句话,地方碳市场定价过低,全国碳市场建立后,碳价有望重估。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碳中和对企业有什么影响?


八大行业: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6万吨以上(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大约有7000 家。率先纳入的电力企业合计1700多家,总排放规模35亿吨,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9%。主要是火电占比大。对于电力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比如说,光电、风电、水电与核电占比较高的发电企业,除了可以卖电,还能卖碳。它们卖炭赚的钱是谁支付的?火电占比高的发电企业。所以,电力企业都在拼命提升清洁能源发电的比例。比如说,有色金属行业,金属铝,用水电生产的铝叫“绿色铝”比火电生产的铝越来越有优势,因为绿色铝生产商还能通过碳交易获利。


我们刚才说了,碳中和是一场摆脱煤炭石油的科技竞赛。它是由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定推动的。


碳中和机制,一句话概括就是买碳的补贴卖炭的。哪个国家或者企业使用化石能源占比高,那么,它就要为超额排放的二氧化碳付费,就像团建活动迟到要做俯卧撑那样。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看看世界格局,欧盟基本上在20世纪90年代实现了碳达峰,其峰值为45亿吨;美国碳达峰时间为2007年,峰值为59亿吨;而我国实现碳达峰的预测峰值约为106亿吨。会猛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其实是中美欧的“三国杀”,如今俄罗斯、印度都在观望。2021年是中国开始登场博弈的一年,至关重要。


碳配额总量是影响这个市场的最关键因素。总量由国家制定。那怎么定呢?国内实际情况和国外市场供求相结合。比如国外碳价是我们的十倍以上,那我们会不会考虑控制一下总量?


一开始有过渡期,在过渡期里没有抓紧时间产业转型的话,到了有偿期就难受。而且,现在银行贷款倾向于绿色贷款,传统项目难以获得贷款,而ESG项目容易获得贷款。ESG是英文Environmental(环境)、Social(社会)和Governance(治理)的缩写,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社会、治理绩效而非财务绩效的投资理念和企业评价标准。说白了,免费期有信贷配套。好,那碳排放权交易究竟对企业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在聊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先科普一下什么是碳交易。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什么是碳交易(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 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遵循“总量控制与交易”原则,政府对一个或多个行业的碳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纳入碳交易体系的企业每排放一吨温室气体(通常是二氧化碳),就需要有一个单位的碳排放配额。企业可以获取或购买这些配额,也可以和其他企业进行配额交易。这就是“总体控制与交易”中的“交易”部分。目前,全球已经有四大洲的17个碳排放交易体系正在运营,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中国正在推进七个碳交易试点省市的工作,并准备国家层面的碳市场。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目前累计所覆盖的地区GDP总量已占全球GDP的40%。


我们用下面的例子讲清楚碳排放权交易。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假如年假可以有价转让,那么它和碳交易就异曲同工了。两个员工,A和B,A有10天年假,B有5天年假,对公司来说,这两个人年假总额是15天。员工B没有年假了,正常来说就要请事假,他掐指一算,一天损失了1000块。公司给A的放假额度没变,但B要多休一天。放假总量无法达峰,无法实现放假中和。


此时假如年假可以交易,A出售一天年假给B,售价200块。公司对这两个人的15天放假总额度没变,年假多了用不上的A赚了钱,需要年假的B少亏了钱,实现了放假达峰。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B的事假损失比较大,如果只是100-200块,年假交易的动力就不足了;另一个是A剩余的年假比较多,如果A的年假所剩无几,那么他开价1000块一天,B请事假和买一天年假的成本一样,就没有动力去买年假。


碳交易的本质就是通过碳价引导减排成本更低的企业承担更多减排责任,赚更多的钱。就拿特斯拉来说,为什么它之前有冲动降价来扩大市场?又为什么那么积极想在德国建厂?因为本质上特斯拉是专职卖碳、兼职卖车的。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2005年欧盟建立了碳交易市场。随后欧盟、美国“区域温室气体行动计划”覆盖了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而该州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特斯拉从2013年开始向燃油车厂商出售碳排放积分。因为加州规定零排放汽车比例必须达到18%,未达标的罚款或者向新能源汽车厂商买碳排放积分,否则要离开加州市场。


最初碳排放积分便宜,燃油车厂商没有动力搞新能源车,就向特斯拉买点积分算了。后来,燃油车厂商的电动车技术成熟了,碳积分也越来越贵,所以它们都想单干了。看一组数据,2015年到2020年特斯拉卖碳收入合计约33亿美元,其中单2020年一年就卖了16亿美元,占营收70%。它赚了谁的钱?通用汽车和菲亚特克莱斯勒。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2021年上半年国内许多大厂开始纷纷切入新能源汽车板块了。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从技术细节上看,减碳是非常复杂的工作,但从本质上看,它的原理却相对简单。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放干水池里面的水,那么需要做的事情有两件,一是要关掉水龙头,让新的水不再流进来;二是要打开阀门,让积攒的水流走。一样的道理,如果要想让大气中的碳氧化物含量减下来,那么一方面就要“控增量”,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量。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通过控制活动来减排;通过技术的手段,让经济活动变得更有效率,使得单位产出的耗能变得更低;通过用核能、风能等新能源来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碳中和 碳达峰的危与机

另一方面则要“压存量”,把大气中存在的碳氧化物吸收回来。如通过增加植被种植,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或运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在化石燃料燃烧前后,对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清洗分离、精准捕获,然后将其重新加以利用,或者压缩成液态,然后封存进地下、海底等位置,阻止其直接进入大气层。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提出“要把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放在第一位,通过发展数字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控制煤电、钢铁、水泥、石化、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的扩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单位GDP能耗快速下降,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增长”。


此外,碳中和对新能源主题以外的其他行业也意味着新的变革与机遇。从供给侧看,碳排放减量可能相当于另一次供给侧改革。1)基础材料:可能推出更严格的环保措施或倒逼落后产能退出。2)农业:规模化养殖及高效种植更为顺应碳中和趋势。3)交通运输:碳排放控制将倒逼企业效率提升和成本控制,长期可能影响行业格局和供需关系;从需求侧看,碳中和目标有望带来新市场的崛起。建筑环保标准的提高和节能要求有望带来建筑节能玻璃、保温材料、轻质材料等新机遇。


最后,愿我们都可以低碳生活,拥抱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特斯拉   事假   年假   峰值   火电   配额   美国   新能源   中国   欧盟   总量   我国   全球   市场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