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愿有你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打工人不能现场送行

看到网上的消息,几万群众在现场为你送行,很多人潸然泪下,可见你在大家心中的分量重于泰山。

袁老,愿有你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打工人不能现场送行

很羡慕那些到现场参加送行的群众,正是袁老的研究成果普及大众,让大家过上了殷实的日子。个人很遗憾,我周围的工厂不论是投产的还是在建的,都在运转,没人请假到现场给你送行,但我们肯定会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的工作。

现场那么多人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给袁老送行,可见大家对你是有多么不舍得,多希望这是一场梦,梦醒了,还能看到在禾下乘凉的你。

老人家一辈子不容易,一生只做一件事,却关系全家万户最重要的一个饭碗问题。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都没见过大米长的什么样,吃的是一种叫煎饼的干粮,小麦磨得粗面,再掺上地瓜干。这种地瓜干可不是现在市场上见到的熟地瓜干,又甜又糯的那种,是猪吃的东西。秋天把地瓜从地里刨出来,然后用转圈的圆铡刀,这种铡刀是带个放地瓜的圆口,铡刀上面带着刀的切面,可以转动,这样就把地瓜铡成片,然后撒到收完花生的地里晒干,真的佩服老人家的智慧,收完花生收地瓜,让地瓜干有地方晒,收到的地瓜干一半煮熟了喂猪,一半人吃,冬天里煮着当饭吃。

袁老,愿有你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打工人不能现场送行

早年间,农村里有一种叫磨的东西,要吃煎饼得提前把小麦淘干净,并且要把小麦泡软,然后把地瓜干也是泡软,切成小块,然后家里的大人推磨加工,一边添小麦,一边添地瓜干,磨成糊状,然后家里的女人再上鏊子上烙成煎饼,这是个技术活,要不断的往鳌子下面加草,火大了煎饼就糊了,小了不熟就粘鏊子上,在火前烤半天也就烙100多张煎饼。那个时代的老人什么苦都吃了,想吃饭付出的时间也不是没经历过的人能想象的。

磨糊子这道工序第一天晚上就得准备,半夜里起来磨糊子,烙完煎饼天亮了,就该去地里干活了。那时候的人遭了多少罪,什么苦没受过呢。

说到半夜就得起来这件事,我还记起了一件事就是打花生油这件事。我们当地没有油坊,要去到县城70多里地,晚上吃过晚饭就开始走,推着车子装几百斤花生米去县城打油,那时的交通不像今天,走大路远,走小路推车子不比今天的驾驶技术容易。打油晚上去,第二天快落日的时候才回来,回来的时候推的东西一点也不少,花生渣都压成饼了,拿回家泡着喂猪。打完油回来的路上更辛苦,那个时候说治安不好,也许没人相信,但这是真的,好在天黑前能到家,这也就是为什么晚上去,白天回的原因,万一被人抢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

袁老,愿有你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打工人不能现场送行

说到治安差就想起了这么一件事,事情离现在30多年了,一个小姑娘去外村卖豆腐被不良少年祸害了,严打的时候恶徒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袁老的研究贡献用于农业生产,让我们吃上了大米,再也不用吃掺了地瓜干的煎饼,掺了地瓜干的煎饼是黑的。人吃饱了,有力气干活了,经济才得以快速发展,当然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惠民的好政策,现在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时代的青年更加自信,他们是幸福的一代人,都不相信曾经我们还有吃不饱的时候。

袁老,愿有你的地方禾下乘凉,一路走好,打工人不能现场送行

袁老的贡献铭记在每个人的心里,袁公千古、一路走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鏊子   惠民   大路   铡刀   现场   煎饼   地瓜   小麦   县城   大米   治安   花生   老人家   工人   晚上   东西   地方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