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沛源:加大ESG信息披露和数据供给十分重要和紧迫

  8月26日,首届“ESG全球领导者峰会”隆重举行,主题为“聚焦ESG发展,共议低碳可持续新未来”。

  本次峰会由新浪财经ESG频道牵头发起,联合中信出版集团共同主办。峰会汇聚60余位关心ESG发展的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就ESG投资、可持续发展、低碳转型等10个议题展开研讨。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 SIF)理事长商道融绿董事长郭沛源先生在“低碳时代的ESG投资”主题部分发表演讲。

  郭沛源主要围绕”碳排放数据测算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进行了演讲,他表示,从经济角度看,气候风险表现在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两方面,反映出气候风险的双面性。

  在此基础上,尽管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仍是政策推动方向,但量化的碳排放数据的现状短期内很难大幅改善,因此,估算企业碳排放就成为不得不走的现实路径。

  目前碳排放数据还很难获得。商道融绿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分析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A股4136家上市公司仅有1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全部生产单位的碳排放量,占全A股数量的3.6%。

  他强调,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了碳排放数据,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单个上市公司的气候风险。投资者还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设计碳指数或其他与碳相关的投资策略。

  以下为演讲实录:

  碳排放数据测算及其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

  郭沛源

  一、气候风险不容忽视

  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让人们认识到气候变化及其引发的极端天气事件对日常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从经济角度看,气候风险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暴雨、龙卷风、干旱、山火等,会造成看得见的损失,此谓实体风险,例如郑州暴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政府为应对气候风险、提升气候适应性而推动经济转型,由此会对一些行业造成风险,此谓转型风险。例如西安宣布2025年退出煤电,当地的能源、金融企业将会面临转型挑战。实体风险和转型风险,反映出气候风险的双面性。

  二、碳排放数据的披露与测算

  如何衡量气候风险呢?首先要有数据,特别是企业的碳排放数据。有了量化的碳排放数据,我们才可更精准地衡量高碳有多高、低碳有多低。金融机构也才可以更精准地衡量资产组合的碳强度。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在下半年工作会议中提出,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落地生效,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为具有显著减排效应重点领域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加强气候风险管理,有序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这些政策的落地都要有一定程度的数据支撑。

  目前碳排放数据还很难获得。商道融绿发布的《A股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分析报告(2021)》显示,2020年全A股4136家上市公司仅有14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全部生产单位的碳排放量,占全A股数量的3.6%。尽管强制环境信息披露仍是政策推动方向,但量化的碳排放数据的现状短期内很难大幅改善。因此,估算企业碳排放就成为不得不走的现实路径。商道融绿最近推出了碳中和数据库,目前覆盖了沪深300的上市公司。

  三、碳排放数据的应用

  首先,有了碳排放数据,就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单个上市公司的气候风险。譬如,我们可以知道,某上市公司去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多少吨,折合每百万元产值的碳强度是多少吨。我们也可以比较,同一个行业中,A公司的碳强度更高还是B公司的碳强度更高。第二,投资者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按加权等方法评估投资组合的碳排放数据。原理与第一点是类似的。第三,投资者还可以根据上市公司的碳排放数据,设计碳指数或其他与碳相关的投资策略。譬如,通过调权重,在不改变成分股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指数碳强度。

  总之,非可量化,无以管理。我们认为,碳排放数据是金融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基础设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碳排放数据的披露和供给都很不够,加大信息披露和数据供给十分重要和紧迫。

  谢谢!

(新浪财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数据   排放量   峰会   金融机构   紧迫   暴雨   实体   上市公司   强度   气候   气候变化   投资者   大幅   风险   金融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