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你肯定听过这样的忠告:千万别在雷雨天中放风筝,当心被雷劈。

然而具有科学实验精神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显然没有听过这样的忠告。他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暴雨天高举风筝,就是为了收集天上的雷电,以此来证明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性质相同。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富兰克林不仅喜欢研究雷电,还为后世留下了规避雷电的“避雷针”,现在各大城市的高楼建筑都以此来规避雷电造成的伤害。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不管是为科学献身还是规避雷电,一般正常情况下,我们都只会教大家如何远离雷电,但中科院在网上发布的一段引雷视频却引爆全网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在从视频中截出的动图来看,天空中轰隆隆的雷电之中,突然闪烁一道刺眼的白光,虽没有声音,却不难感受到其威力之大,这场面堪比星球大战。这不由得让人好奇,人人躲闪的雷电,为何我国要去“引逗”它呢。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人工引雷

以前很少在视频中看到我国引雷,但事实上,引雷并不是什么新型技术,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法国的人工引雷就陆续成功了。而我国科学家也在八十年代开始研究如何人工引雷。

据百科统计,从1989年到2009年,我国成功引雷过六十多次。以此看来,引雷并不是最近才兴起的技术。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初期的人工引雷和现在的人工引雷有所不同,由于雷电的随机性非常大,因此初期人们引雷都只是在一些雷电高发地区静等雷电的到来。这种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十分限制对雷电的研究。

之后,科学家为了更方便研究雷电,便发明了现在这种发射小火箭引雷的方法。从视频中截取的动图可以看到,从地面向天空发射了一个小火箭,没过多久,一道闪电便从天而降。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这是因为向天空发射的小火箭会带着一根极细的金属丝,为保证引雷成功的概率,这根金属丝需要具备足够强的耐火性和抗拉性。在火箭上升的过程中拉动金属丝,金属丝便会诱导形成一道雷电,雷电也会沿着这根金属丝引向地面。

这种把雷电引到地面的方式能创造巨大的能量,据百科记载,普通闪电所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一些超级闪电所产生的电力至少有1000亿瓦特。

从这些强大能量数据中,就不免让人猜疑,我们收集雷电是否是为了储存备用呢?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为何引雷

别看雷电瞬时产生的电量十分庞大,但想要把它合理运用成我们日常所用的家用电可能就比较麻烦了。

最大原因便是雷电的瞬时性随机性。一道雷电下来也就短短数毫秒的时间,若想全部收集,所产生的成本远远大于我们目前的本身用电费用;再加上雷电的随机性,导致想要储存和备用雷电就显得意义不大了。

那科学家为什么还要人工引雷呢?仅仅是为了其“视觉效果”震撼人心吗?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看完上文我们得知雷电具有瞬时性和随机性,如果想要近距离观测和直接收集雷电十分困难。然而雷电又具有能量大、电力强、电磁辐射大等特征,为了更好的研究雷电,人工引雷便是最为高效也最为方便的一种获取雷电的手段。

人工引雷不仅真实地模拟了自然雷电的特征,而且发生位置、发生时间都较为确定。基于此,科学家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展开关于自然雷电的科学实验。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不管是为了城市高楼防雷还是保护航天安全,都需要用的避雷产品。现在传统的避雷产品如避雷针、避雷带等,其保护面积都十分有限,为了研究新型避雷产品,就需要更加自然的雷电来对此进行抗雷实验。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在过去,人们只有通过人工高压电对避雷产品进行抗雷模拟实验,然而通过人工引雷的方式更加还原了自然雷电,这样做出来的抗雷实验数据便更加可靠。由此看来,人工引雷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人工引雷不仅能提供科学家更真实的实验环境,还能对我们天气造成一定影响。比如当降雨量不足时,通过人工引雷的方式可以加大降雨量;还比如当有些地方遇到冰雹灾害时,人工引雷也有一定的概率能削减冰雹数量。因此,人工引雷也是认为控制天气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结语

可能会有人担心人工引雷对大自然产生的影响,然而事实是,人工引雷对大自然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一次雷暴过程中,会产生几百至数千次雷电发生,然而人工引雷在一次雷暴中不过短短数次,因此人工引雷并不会对自然造成不好的影响。

我国成功引雷,场面相当震撼,为何主动引雷,是将雷电储存备用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雷电   金属丝   富兰克林   雷暴   避雷针   随机性   降雨量   科学实验   冰雹   闪电   科学家   火箭   场面   主动   自然   方式   我国   产品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