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创造光影,满足视觉,是影视从业人永恒的追求,在电影工业一步步成熟的同时,也让电影创作有了更多有迹可循的规律,从画面来看,光质软硬、光比大小等名词都是为了人们去理解光线而创造出来的,背后有一整套的逻辑。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在前两期的节目里,我们带大家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常见的影视照明灯具与控光附件的使用;

在今天这期节目中,我们将结合实拍来分析不同的光线质感、角度所带来的差异,并运用单灯与多灯为大家演示几种基础的布光灯位。


内容提要:

- 光质——硬光与柔光

- 单灯光位演示

- 蝴蝶光、伦勃朗光分析

- 多灯布光原理


光质


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在灯光附件里通过太阳与云层的例子,提到了柔光与硬光,这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阴影边界的虚实,通过影子的明暗交界处,可以分辨灯光光质,当我们使用硬光时,被射物体阴影形状清晰,亮部与暗部没有明显的过渡区,明暗对比强烈,硬光可以很好的表现物体质感或强调情绪,在影视领域中经常会被用在一些硬汉、黑帮、惊悚题材的拍摄中,一般电影中很少用硬光来直接拍摄人物,更多时候是用它边缘分明特性来制造阴影。

电影《控方证人》,可以看到人物鼻影处产生了非常明显的明暗分割线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相对与硬光,柔光则比较万能,在好莱坞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用柔光来拍摄人物,柔光阴影边界不明显,亮部与暗部之间会有渐变过渡,拍摄人物时就像自带了一层美颜滤镜,同时也不用考虑多光源照射造成杂乱的阴影。

电影《她》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光位


在拍摄人物时,人物面部的光影可以起到造型与营造氛围的作用,即使只使用一盏灯光,我们也可以根据灯光相对于被拍摄者的不同角度,打出不同效果的灯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同方位下光线对于人物面部的影响。


001 顺光

顺光就是光源位于被照射人物正面的光线,有些时候这样会造成人物面部光心比较明显、面部不立体等问题。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但只要运用好柔光附件,我们也可以将正面光转化为比较万能的平光,或是调整灯光高度,让灯光斜向下打,在人物的鼻子下方投射出一小块阴影。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这样的光效被称作蝴蝶光,除了可以在眼眶处形成阴影,左右脸颊也能显得更加削瘦。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由于早期在派拉蒙电影中经常被用于拍摄女性角色,所以也被称为派拉蒙灯光或美人光,打出这样的光效也需要脸型的配合,对于五官不太立体的人来说,这样的光线并不太适合。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002 侧顺光

侧顺光是单灯人像布光中最常使用到的一种光位,侧顺光能在人物面部制造出由明到暗的光比变化,让人物面部更加立体,所以会经常用在剧情片的拍摄中。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在侧顺光的基础上,我们拉高灯位,在人物受光面另一侧的眼角下产生三角形的光区,产生明-暗-明-暗的光比变化,就是伦勃朗光。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勃朗光起源于17世纪的荷兰画家伦勃朗,他经常会在人物肖像画中设定一个位于画面外斜向下打的光源,在人物受光面的另一侧画出一块小小的光区,让人物表情显得十分自然,像是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光线效果。

伦勃朗代表作《夜巡》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这样的效果也被后来的摄影师引用到了电影拍摄中,这种光位十分经典,无论使用柔光还是硬光,都能产生不错的效果。

电影《星际穿越》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003 正侧光

正侧光是主光位于被射物体正90度的光位,会产生我们俗称的“阴阳脸”效果。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正侧光搭配硬光与柔光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但相比于顺光和侧顺光,正侧光所展现的风格和情绪更强烈,经常会传达一种戏剧化、悬疑的氛围。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画面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电影《原罪》画面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004 逆光

逆光也就是主光源位于被射物体之后的光位,以被射物体为中心,与摄像机呈约180度的平角,这样的光位可以制造剪影效果。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画面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强调背景环境的同时,也会让演员的肢体动作更加明显,在演员出场时使用逆光能让观众无法看清演员的面容,增加神秘感。

此处还加入了一个侧顺光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很多时候我们也会使用逆光勾勒出整个人的轮廓,或左右移动,形成侧逆光,将人物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有无侧逆光对比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005 顶光与底光

顶光与底光是两种比较极端的光位,说到顶光,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教父里马龙白兰度的出场,这一场硬光配合顶光的经典场景,为马龙白兰度饰演的教父增添了一丝神秘与威严。

电影《教父》画面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底光因为不存在自然界中,所以在画面中出现时,经常会给人不适或者阴森、恐怖的观感。打光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光源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所以底光与强烈的顶光很少会被作为主光来使用,当它们出现时,一般都会带着某种强烈的情绪,用以感染观众。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多灯布光


说完了单灯布光,多灯布光其实就很好理解了,为了营造具有电影感的画面,让观众的注意力被有目的地吸引,我们就需要画面中该亮的的地方亮,该暗的地方暗,通过加入更多的灯光,与我们上一章所讲的控光附件,我们就可以做到创造画面的层次了。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三点布光法是多灯布光中的基础,它由主光、辅光、轮廓光构成,一般使用侧顺光作为主光,根据想要呈现的光比效果设置位于另一侧的辅光亮度,轮廓光一般是位于辅光同侧的侧逆光,起到分离主体与背景的作用,将这三盏灯光布置好,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效果立体,前后层次分明的画面了,在下面的分步演示中,我们在三点布光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头顶的发光与背景光效营造。

视频加载中...

三点布光法是多灯布光中的基础布光法则,如上面演示的一样,在三点布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加入背景光,照亮背景交代环境、多加入一盏主光拍摄双人戏、多加入一盏辅光营造更柔和的明暗过渡等等,总之只要能避免灯光间的互相干扰,创造光比与反差,我们就能营造出十足的电影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打光的核心不是“打”,而是“控”。

单人或双人场景中营造光比

电影画面补光基础思路解析


综述


好了,以上就是这期关于光质、光比与多点布光的全部内容了,不知道有多少小伙伴是从第一期一口气追到第三期的呢,回顾这次的灯光专题,我们从灯光历史、灯光附件与打光实例等多个方面为大家带来了基础灯光知识,但理论再多,也需要实践得出真知,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拿起手边的灯光,尝试不同的打光效果,在光影的世界里找到更多的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打光   柔光   画面   基础   电影   光源   物体   面部   光线   阴影   附件   灯光   思路   背景   效果   人物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