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意味着什么

转自微博,作者:徐佳杰plus,侵删

我想顺着昨天“我国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的话题多聊几句。
这30年来,不管是科技界还是企业界,都有个趋势,就是:想办法用“发酵法”或者“酶法”替代“石化法”来制造化工品。
这么说太笼统了,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尼龙”你们晓得吧?各式各样的尼龙,譬如尼龙6,尼龙56,尼龙66,用来做工程塑料,医疗器械,还有衣服。。
它们稳定性好,毒性低,用途广泛。

以前我们只能用石油化工法制造,高耗能高污染。
而现在呢?生物发酵法!科学家找到了“谷氨酸棒状菌”,用来发酵葡萄糖,以此制成“戊二胺”,而戊二胺是合成尼龙最重要的材料。
现在还有用大肠杆菌+酪氨酸合成尼龙的,大肠杆菌+葡萄糖合成“可降解塑料袋”主要成分PLA的。

现在问题来了!
葡萄糖从哪儿来呢?淀粉呀!
现在我们用发酵法生产的尼龙和塑料,原料大部分来自于玉米芯,玉米秸秆等等。
但玉米种植的面积总归是有限的,但人工合成淀粉就没这个问题。

所以有人担心:
“这项技术突破后,人类以后只能吃工厂里合成的东西了”,确实杞人忧天。
从科技发展的趋势来看,人工合成淀粉的主要应用领域,很可能是先去制造大宗化工品。
这样省出来的耕地面积,可以给更多人提供高质量的天然粮食。
这才是它“更有意义”的发展路径。

我们再讲得科幻一些。
棉花你们晓得伐?棉花纤维的通用式也是(C6H10O5)n,和淀粉“看起来”一样对吧?
没错,他们都是碳水化合物,区别在于它们分子和分子之间连接的方式不同,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性状差别很大。
今天我们用人工法制造淀粉,明天说不准就能找到一种酶或者一种菌,可以用来制造棉花的呢?
那种植棉花的耕地是不是都能省出来种植粮食了?

所以很多人才说,“人工合成淀粉”的突破,的确可能是诺奖级的。
因为他打开了一个新思路。

我国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意味着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酪氨酸   淀粉   碳水化合物   谷氨酸   分子结构   大肠杆菌   性状   葡萄糖   尼龙   棉花   玉米   粮食   分子   趋势   我国   化工   数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