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为本保百姓身后事,逝有所安树殡葬新风尚

生态安葬 树立文明新风

“爸,还是你这儿环境好,不见风雨,四季如春,你看这大理石面板上,连灰都没有……”清明节前夕,特地错开高峰期来到墓园祭扫的刘先生跟父亲叙着家常。

刘先生给父亲选择的“人生终点站”是在泰州市姜堰区生态殡葬园内的壁葬区。此区以一石一墓、一墓一景为设计理念,墓融于景,十分别致。

姜堰区以创新“丧、葬、祭”三礼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突破口,投入3亿元,全力打造丧俗改革的姜堰样板,特别是高起点建成生态殡葬园,推广骨灰立体存放、壁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式葬法,让逝者葬得起、葬得好。并对选择节地生态葬、不保留骨灰统一江葬和选择遗体捐赠的实施奖励,每例分别奖励丧户1000元、2000元和5000元。

以民为本保百姓身后事,逝有所安树殡葬新风尚

绿

江苏多地将生态安葬作为下一步重点推进项目,逐渐转变人们的殡葬观念,从“入土为安”到“与花为伴”。殡葬政策越来越惠民、殡葬服务越来越新颖、殡葬方式越来越绿色,打造集人文关怀、生态保护和回馈社会于一体的绿色殡葬新格局。

近年来,扬州市大力推进节地生态安葬,选择生态葬的群体明显扩大,而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推动。扬州实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对自愿选择降解深埋、骨灰撒散等不保留骨灰方式安葬的城乡居民给予1000元补助,对自愿选择壁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安葬的城乡居民给予500元/穴补助。

苏州全市范围内32个经营性公墓提供生态绿色葬式达到100%,并建成4个绿色殡葬纪念园,累计建设骨灰堂114个,接受花坛葬3279份、海葬193份、壁葬183526份。

自1993年首次举行树葬活动以来,苏州已举办26次树葬公祭活动,15513份骨灰融入大地,长眠于苍松翠柏之下,骨灰堂已存放约78万份。常熟市更是达到“入室”率100%,实现公益性骨灰堂镇(街)全覆盖,格位费全部实行政府埋单。

海安市自2018年全国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以来,以全程跟踪骨灰流向为抓手,改良骨灰深埋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既彻底改变了田间地头碑坟林立的现象,又节约了大量耕地,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逝者火化以后,在房前屋后或村(居)集中间隙地,将骨灰深埋1.2米以下,不留坟头,只栽种小树或竖立不超过长60厘米、宽40厘米的小碑适当做记号,不影响耕作和土地利用。因项目建设需要迁坟的,迁入村(居)集中安葬点内,提高绿化覆盖率。不具备条件的村(居)民可选择在镇级公益性公墓或骨灰堂及在福海园公墓内的示范性草坪生态葬区安葬;不留骨灰和碑牌的,每具骨灰补助3000元。

以民为本保百姓身后事,逝有所安树殡葬新风尚

以民为本保百姓身后事,逝有所安树殡葬新风尚

移风易俗 文明殡葬不停步

殡葬改革这件难事,难就难在打破传统观念,而观念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而在于仪式习惯潜移默化的影响。江苏各地在文明殡葬的道路上先行先试,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厚养礼葬的观念深入人心。

苏州市1331个建制村和涉农社区,已全部建立红白理事会,积极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组织的引导规范作用,把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内容写入村规民约,发动群众支持拥护殡葬改革,变“政府独唱”为“全民合唱”。

全市建成殡仪服务中心48个。其中各市、区建成镇(街)级殡仪服务中心43个,集守灵、公祭、白事饭、骨灰安放等功能于一体,为村(居)民办丧守灵提供一站式、便捷化服务。

各地还出台了集中守灵奖补政策,张家港市锦丰镇给予每户集中守灵家庭5000元的补助,此项政策在全市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张家港市推行“两禁两集中”,即禁止在所有殡葬场所焚烧祭品、燃放烟花爆竹,而代之以集中焚烧、燃放。昆山市7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推行无烟祭扫的通知》,明确自2020年7月1日起,全市推行无烟祭扫。经过广泛宣传引导,得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支持,基本在全市全域实现无烟祭扫。

来源:中国社会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殡葬   姜堰   张家港市   移风易俗   殡仪   公祭   逝者   苏州   公墓   骨灰   全市   观念   生态   百姓   方式   政策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