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啊!妈妈,快把这只虫子踩死!”团宝经常因为在墙壁上看到小虫子,就一惊一乍,立马抱住妈妈, 有时候还会哭起来。

“女儿生出来胆子还挺大,但是念了幼儿园之后特别怕小虫子,看到会飞的,都会躲到被子里。”宝妈说。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图文无关

但专家说,这并不是什么病,而是缺乏了解。

“我们从小也没了解过,为什么就不怕呢?”宝妈一脸疑惑。但有一点,宝妈可能没注意到,即使是80后的爸妈,在他们小时候,很多也是在田野撒开了玩,什么抓草蜢、天牛、知了,有时候甚至被蚂蝗吸上两口都是常有的事。

有了这些经历,对自然的认识,肯定比现在整天家校两点一线的孩子,要丰富得多,这些都是电子产品中触摸不到的。

即使是双休日能带孩子去亲近大自然,最终带娃度假的模式也会变成:周末自驾游,住临安、桐庐的民宿,在溪边玩水枪,最后多半变成家长在房间玩手机,孩子在玩酒店的游乐设施。

而团宝妈这个暑假打算带女儿去杭州一所“特殊”的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训练”,没想到,最终却收到奇效。

回来之后,女儿老爱带着放大镜,去家楼下的花园观察小蚂蚁,小飞虫,甚至在家开起了“野趣小课堂”,给爸爸妈妈讲起了萤火虫发光的原理、生存环境......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这就是团宝去的那所“特殊”学校

1、从见了虫子就怕的胆小鬼,到可以徒手抓蝉的小研究员

“你闻一闻”、“哈哈哈哈哈”、“你闻一闻”、“哈哈哈哈哈哈”……鱼腥草真不应该叫鱼腥草,应该叫“哈哈”草才对,闻了就忍不住哈哈哈的神奇植物。

开营的第一天,团宝就接受了“五感”体验。但她没有意识到,这仅仅是“拉练”的开始。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体验“五感”

大自然就是他们的第一课堂。白天,在野外给植物拓印,看枝头上呆头呆脑的斑鸠,记录屎壳郎如何推粪球(有内味了),观察与恐龙同期的银杏大家族;晚上,和昆虫们来一次“亲密接触”。

“团宝回来跟我说,有一天,她参加了森林里的一场“舞会”,我以为是篝火晚会,结果她说,是一群昆虫在‘唱歌’,他们拿着手电筒就像荧光棒,看到好多丑不拉几的生物在‘扭屁股’,平时胆小的她,竟徒手抓起了一只隐藏在树干的蝉。”一天晚上,她突然抱着我,说再也不怕小虫子了,以后她会保护我们,那天梦里竟然还笑出了声。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夜观

如果说认知是第一堂课,那野外探险就让团宝直接“升级”。第三天的团宝背上背包,带上水壶和帽子,涂上防晒霜,俨然一个野外生存家。

攀树、露营、溯溪,小探险家们学会了利用手臂和绳子的优势保持身体的平衡,学会了合作搭帐篷,学会看北斗七星,学会了判断一条小溪的上下游……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攀爬、合作搭帐篷、做蝉鸣器

“小朋友们一起想办法穿过一条小溪,还要制定计划,怎么走,什么时候走,可好玩了,每个人都有角色。”团宝回忆起探险的一幕幕,就像《鲁滨逊漂流记》那样惊险刺激,但这一切都是在老师安全保护情况下完成的。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溯溪

这一周时间,小豆豆们学会了对一件事做规划和具体执行方案,更在大自然中锻炼了随机应变的能力。

这群平均年龄在6岁的小豆豆,几乎是第一次离开家来野外独立生活那么久:第一次叠被,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搭帐篷,第一次爬树,第一次溯溪,第一次徒手抓各种昆虫......

这些经历,一定会在小豆豆们的日后成长中,成为他们宝贵的经验,帮助他们勇敢地前行。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泥潭奔跑

2、暑假有群家长专门把孩子往山里送,结果都收到了奇效

事实上,这两年,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放弃给孩子上暑期培训班,而是专门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后,明显感觉孩子变得独立、感恩和懂事。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天目山实景

为什么要送进山里?其实原因多方面。

到了暑假,很多双职工家庭,就面临孩子整天在家,电子产品不离手的窘境;被家里老人宠坏,各种好习惯没法保持;即使报满了培训班,却累坏了家长,孩子也是疲于奔波。

不少家长也有感受,进入暑假,城里的孩子,很多除了宅在家,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几乎都是在封闭的场所关着,一到晚上就要开始“作闹”。

“如果能把熊孩子丢进山里独自生活,让他们有更多摸爬滚打、上窜下跳的机会,如果每天能玩得累成狗就最好不过了,寓教于乐那就更好了。”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内心独白。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徒步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在野外亲手制作一顿午餐

孩子的童年越漫长,智力越发达。而童年,就是要在无序中自我探索,从而认知自我。

被高强度课本知识和庞杂信息包围的当下,孩子能获得一次专业的自然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就是对他们在自理能力、判断能力、爱的能力方面最好的养分补给。

一位宝妈分享了去年跟随大地之野的老师,去日本体验的一次自然教育。

比如野外烤棉花糖,烤到什么样的程度可以吃,什么样的长短即可以烤制又不会因为手离炭火太近而烫伤,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对外界的探索和认知,除此之外,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烤棉花糖

比如喂马,包括抚摸马的额头、脸颊,再把草放在手掌完全打开,让马自己低头去吃手掌上的草,这些在小孩子不知道之前,都是畏手畏脚,扔了草就跑。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大胆与马交流

但经过这次自然教育之后,据老师反馈,回去之后的宝宝们,不光独立完成了自己的事情,还主动帮助爸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3、现在的孩子需要“野”一点,杭州的“自然教育”已经渗透到社区

最近,不少新闻爆出,许多低龄小孩,因为生活或学习上的一点不顺心就选择自杀,让人感到惋惜。这种脆弱很多时候源于童年缺乏“自然教育”,直接导致心理承受力差。

以前,形容一个孩子“野孩子”多少带点贬义,但现在,做一个“野孩子”,在素质教育中,更需要被重视。

成立于2016年的大地之野自然学校,是目前为止国内较为系统实施自然教育的专业机构,也是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天目山营地实景

经过多年的发展,基地遍布杭州的天目山、龙坞,甚至在宁波也已经新开发了基地。近期热播的芒果tv小森林节目,也是由大地之野进行户外课程执行。

放弃培训班!这个暑假,有群家长把孩子往山里送,回来换了个人

不过,大地之野的负责人说,基地夏令营仅仅是自然教育的一种展现形式,这所学校真正要传递的是一种并行于课堂教育的学习理念,并不局限于场地。

——END——

来源:钱江晚报

所推送文章非商业用途,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培训班   天目山   暑假   家长   孩子   杭州   山里   昆虫   帐篷   虫子   野外   大地   能力   自然   基地   学校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