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密云水库,留得住“燕山明珠”

据报道,在密云水库建成60周年之际,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给建设和守护密云水库的乡亲们回信,充分肯定了乡亲们60年前响应党中央号召,积极投身修建密云水库大会战,以及60年来为保护水库、为首都生态环境改善作出的重要贡献。同时,殷切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善作善成,继续守护好密云水库,为建设美丽北京作出新的贡献。密云水库被誉为“燕山明珠”,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行设计修建的华北地区最大的水库,目前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也是首都北京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水源地。60年来,密云水库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累计为京津冀供水390多亿立方米,其中向北京供水约280亿立方米,年均供水量6.5亿立方米,相当于每年供出320多个昆明湖的水量。有一种十分形象的说法是:“北京人每喝的三杯水中,就有两杯来自密云水库。”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密云区不断创新完善保水机制举措,实施全方位立体化管控和保护,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笔者以为,保护好密云水库,就留住了“燕山明珠”。

保护好密云水库,留得住“燕山明珠”


众所周知,为根治潮白河水患,变水害为水利,解决北京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问题,1958年6月党中央决定动工修建密云水库,比原来计划提前了近10年。按照当初的设计要求,密云水库需要在一年内完成主副坝都要修筑到143米的坝顶拦洪工程,两年内完成3000万立方米土石方的填筑和开挖、25万立方米混凝土的浇筑、800多吨各式钢闸门的制作和安装。在当时施工机械设备不足的情况下,修建水库只能以人工和土法操作为主。60年前,20多万来自河北省和北京市28个区县以及水利电力部所属的部分工程局的建设者,服从大局、自带行装,在各区县负责同志的率领下陆续开赴水库工地,如期实现了“一年拦洪两年建成”的目标,创造了人间奇迹。在建设一线艰苦奋战的同时,是流域内各区县特别是密云百姓的巨大牺牲和奉献。修建水库共占用了28.6万亩耕地,占当时密云耕地总面积的四成多。同时,还迁出了65个村、11704户、56780人,为清理库底砍掉了1000多万株果树林木,拆除了4.5万多间房屋。所有这一切,仅用半年左右时间就完成了。而从1958年至2003年,密云水库库区历经了3次的大规模搬迁,共迁出102个村庄、6.9万多人。

毋庸置疑,60年间,密云水库从北京“大水缸”变成了“后花园”“聚宝盆”,走出了一条保水富民,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发展之路。如果说60年前20多万人艰苦奋战,历经700多个日日夜夜铸就了一座新中国历史上的治水丰碑,那么,60年来密云乡亲为保护这一泓碧水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则成为展示北京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一张亮丽名片。当年修建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密云水库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为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密云水库,密云的乡亲们默默地奉献了60年。从1958年到2003年,库区10.4万亩“押宝地”全部退出耕种,94个“库中岛”全面清理,水库一级保护区畜禽养殖全部清退……密云的乡亲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强水源保护,加大环境治理,使库区水质长期保持国家地表水Ⅱ类水标准。为加强水源保护,北京市专门划定了密云水库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近年来,各级政府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通过上游保水、护林保水、库区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多措并举强化水源保护,持续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确保清水下山、净水入库。这一切,已深度融入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蓝图之中。

总之,60年前修建的密云水库是为了防洪防涝,现在它作为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已成为无价之宝。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北京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山区是首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保护地,地位十分重要。在密云水库一片烟波浩渺间,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作为“燕山明珠”的密云水库即将开始新的一个甲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密云   燕山   水库   党中央   绿水青山   水源地   金山   库区   北京市   地表   水资源   乡亲   水源   北京   明珠   年前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