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清本质是关键

大小演员不仅脸不脏,就连头发丝都打理得一丝不苟。剧中,不管是张云龙还是高伟光,发型可以说毫无瑕疵,发胶抹得苍蝇飞上去都脚底打滑。男演员都如此体面,女演员就更别说了。修身连衣裙,白色高跟鞋,精致得不成样子,恐怕不知道的观众还以为是“战区模特队”。更雷人的是,八路军独立团团部竟然在欧式装潢的大别墅里。去年由金沙执导,张云龙、高伟光、赖雨濛、王瑞子领衔主演的抗日剧《雷霆战将》,尽管与手撕鬼子等“抗日神剧”走的套路不一样,但是本质上还是一样,无非还是拿历史材料做“裁剪对象”,肆意编排故事情节和历史“演绎”,淡化历史、无视历史、编排历史,属于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笔者以为,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清本质是关键。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清本质是关键


众所周知,“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理论术语,是指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否定历史文化,否定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否定一切的历史观点和思想倾向。历史虚无主义的关键,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总是根据现实状况不断产生新的变化,但其背后的政治意图并没有改变,反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尽管打着学术的、尤其是历史学的旗号,但在研究方法上它是根本错误和极其混乱的,不属于任何一种学术思潮,而是一种伪科学。


早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传入中国,以胡适为首的知识分子开始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中华文化在任何方面都是落后的存在,因此必须全面接受西方思想,并提出了全面西化的设想。事实上,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对历史虚无主义持坚定的批判态度。例如陈独秀曾指出其极端特性,认为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性格高尚会发狂、自杀,而性格卑劣者则会堕落,最后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的认识上取得了共识,“虚无主义”被从革命话语中剔除。到了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各种西方理论方法涌入进来,使得国内的历史虚无主义再次活跃起来,“告别革命”“美化侵略”“全盘西化”等论调再次出现。这些历史虚无主义从一开始就是在全盘否定中国的方方面面,从匈奴文明,汉人野蛮到满清的礼仪天下,从国军血战沙场、共军“游而不击”到“美国从没对中国做过坏事”等等,都体现了同一种价值观,混淆主次关系,只揪住几个小鬼,却放走了大妖精。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曾经鲜明地指出:“在社会现象方面,没有哪种方法比胡乱抽出一些个别事实和玩弄实例更普遍、更站不住脚的了。挑选任何例子是毫不费劲的,这没有任何意义,或者有纯粹消极的意义,因为问题完全在于,每一个别情况都有其具体的历史环境。如果从事实的整体上、从它们的联系中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顽强的东西’,而且是绝对确凿的证据。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就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都不如。”进入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并未从此销声匿迹,而是改头换面,呈现出以纪念的形式攻击,以宣扬的姿态贬抑,以娱乐的手法丑化,以协作的方式借力,打着“最科学”的旗号,“发明”和“创造”了“美化民国论”“历史揭秘论”“崇高解构论”等典型论断,从而混淆视听,扰乱人心。他们虚无的是人民革命的历史和历史的进步人物,而对反动统治者、历史的倒退者以及卖国者,则加以美化,做翻案文章。


总之,历史虚无主义并不是对历史完全虚无,不是一种随意性,而是有他们明确的取舍标准,有所虚无,有所不虚无。对于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我们必须认清其本质,才能从根本上旗帜鲜明地加以批判和反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虚无主义   胡适   金沙   独立团   中国共产党   历史   儿戏   旗号   思潮   反动   虚无   中国   本质   事实   错误   关键   方法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