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付费刷课”乱象需多管齐下

文/马进彪

如今,我国的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位居世界第一。线上课程成为大学生们学习任务中常见的一部分,一些课程甚至全部要求在线上完成。然而,越来越多的“付费刷课”产业链也随之产生。流传在朋友圈与QQ群中的“人工刷课”“5元一门”“不学而过”……让不少线上课程沦为形式。(中国青年报8月16日)

治理“付费刷课”乱象需多管齐下

“付费刷课”的最大害处就在于没学过就“过”了,但这种“过”了纯粹就是一种自我逃避,以自己的行为来麻痹自己的精神,从该学到的知识来讲等于什么都没有学到,从该有的心理感受过程来讲等于什么都没有经历。因而,从行为上和心理上来讲这种“不学而过”就是对自己的放纵和自戕。

而之所以“付费刷课”形成了产业链,就是因为诸多刷课的“先行者”们将刷课的“好处”在网上展示出来,而那些本来不想刷课的人一看到刷课竟然这么方便实用也就放弃了自己的坚持而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一传十,十传百,在大学生间就产生了巨大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更成为一种推波助澜的效应。

与此同时,基于QQ群、微信群等社交工具,彼此间的相互“切磋”也就更为便利,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大学生也就成为了产业链中的一员。对他们来说,自己刷了课还不算,还要引诱其他同学来参与刷课。而这其中,先来的吃后来的,以提成的形式计算收入,至此,这个“付费刷课”产业链就完全形成了。

从而可以看出,“付费刷课”的最大诱惑就在于“不学而过”。但问题来了,为何这么多大学生愿意这样自欺欺人?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那就是他们认为自己如果不这样做那就是一种吃亏,与其他同学相比,付出得更多,却不如别人过得快,而这种成本与收益相比,显然是不合适的。

因此,对于治理“付费刷课”其根本上还在于遏制“不学而过”。首先,从学校来说并不是不能查出这些不学而过的学生,只要认真地查,就一定能查到。而对于那些“不学而过”的大学生,就要给予严厉的惩处,让他们意识到“不学而过”要付出更大的名誉代价,让他们感到得不偿失。

其次,线上平台也应当更加完善运行规则,提高标准要求,以技术手段禁止臆想“不学而过”的大学生。以现在的平台技术来说,完全可以做到使学生们不能刷课,或刷了课之后将信息反馈给学校,让学校在考核上给予相应的配合,这样,有技术有考核,就能在很大程上遏制“不学而过”的情况。

再有,对那些“不学而过”的大学生,社会也要树立起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荣辱观,让“不学而过”的大学生从内心感到不光彩和羞耻感,以激发内心的反作用力来避免在自己身上发生“不学而过”的事,让刻苦学习的气氛压过“不学而过”的取巧。总之,治理“付费刷课”乱象还需多管齐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多管齐下   中国青年报   羞耻感   反作用力   倾向性   害处   产业链   内心   形式   课程   大学生   学校   更多   平台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