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代步车合法化为什么难?


老年代步车合法化为什么难?

低速老年代步车“老头乐”发展了十年,到今天也没有合法化。

最近工信部就《微型低速纯电动乘用车》征询意见,将老年代步车升级为汽车系列进行生产和管理,这毕竟是迈开了规范化的第一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今的老年人也有旺盛的出行需求。他们除了公交之外,还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最方便最经济的代步工具,老年代步车便应运而生。

诸多商家敏锐的捕捉到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各种样式的老年代步车纷纷上市。而就在市场井喷式发展的时候,法规却显得相当滞后。如今已经形成上千万辆的市场规模,而成型的法规到现在没有出台,市场在无序无规则的条件下发展起来,怎么会不乱?

当市场混乱到一定程度之后,交通乱象终于影响到一些人的利益,于是老年代步车开始被强烈诟病,要求全面封杀治理的呼声高涨,这样所有污名之词都自然的按到了老年代步车头上。

马路杀手,非法劣质,无牌无照,粗制滥造,横冲直撞,违规驾驶,逆行闯灯,乱停乱放,,,,,老年代步车整体形象变得很劣质,同时一种歧视老年人的心理也趁机表现。

而一些名牌车企出品的安全等级并不低的代步车,一些规范驾驶从不违章的老年驾驶者,也被淹没在这种指责中。

老年代步车长期无序发展。始终没有法规约束,老年人期待的合法合规的适老化老年代步工具为什么这么难产?

冷静下来我们不得不思考这些问题:

1、既然市场有这么大的实际需求,为什么不能及时出台法规进行引导呢?而放任老年代步车在没有法规引领下裸奔了十多年?

2、即然中国进入老龄化,那么多老年人合理的出行需求,需要有一款适老化交通工具为什么得不到尊重呢?

3、既然车辆等级不高,安全性不好,那为什么不顺势利导出产一款合格的适老化车型呢?中国空间站都能上太空,汽车工业发展到如此水平,难道不能制造出真正适合老年人使用安全合格的低速电动车吗?

4、既然说老年代步车和电动自行车没有自己的道路,那为什么不能为他们创造道路条件呢?

5、中国交通管理设施警察队伍这么强大,面对老年代步车驾驶乱象丛生,那为什么不升级有效的监管手段呢?

。。。。。。

其实这些问题也被老年群体疑问,其深层原因真值得思考。

仅有偏激的批评,再激烈的指责也对解决现实问题无解。

老年代步车发展受限,相关政策长期不能出台,源于三大基本矛盾的制约:

—、老年人出行需求变化与道路资源的矛盾

中国进入老龄化进程在加快,刚刚公布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2.7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也有旺盛的出行需求,而且这种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

在公交和最后一公里尚不完备的情况下,低速代步车因为满足老年人需要而得到井喷式的发展,誉为最贴近民生的适老化交通工具,被百姓亲切的称为“老头乐”。

可是这种车辆速度比机动车低,比自行车快;在机动车道龟速行驶,或者在非机动车道抢占道路资源,它不管出现在哪一条道,都对交通产生负面影响。

老年代步车合法化为什么难?

严重占用道路资源

一方面是老年人要求获得合理路权的呼声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道路条件不满足这一需求的现实。

有很多人说需要开辟低速电动车道。可是这个不但涉及道路市政条件改造的巨大投资,也涉及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修改,并从根本上涉及社会群体之间对道路资源权利的重新分配,可以说要实施的话,目前困难重重。

这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复杂矛盾,从根本上制约了老年代步车的合法性存在。而保有量快速增加则促进了政府进行限制治理措施的出台。

最近工信部将老年代步车正式划归为机动车管理,不允许介于非机动车和机动车之间的车型存在。就是在这一矛盾面前的选择,虽然对此有相当多的不同意见,但也是当前面对这个矛盾唯一可选项。

老年人合理的出行需求与道路资源条件不满足的矛盾是适老化交通工具存在及发展的第一制约因素。这是老年代步车存在和发展绕不开的第一矛盾。

低速电动车需求再合理,也不能脱离现在交通框架制约超前发展,受到条件制约显而易见。

二、民生实际需求与国家产业政策产生的矛盾。

并不是所有的需求都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

汽车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业融合了上下游巨大的产业链和资源整合。汽车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就业和税收。

而随着人们交通需求的改变,特别是老年代步车,低速电动车的大量发展,无疑侵蚀了汽车业的市场占有量。大量发展使得汽车需求受到影响,这在国家层面上是一个两难选择。

一辆老年代步车带来的税收可能是汽车的1/10。一辆代步车的制造运行的成本远低于一辆汽车。假如人们都使用这种车,不会影响汽车产业和税收吗?汽车业当然反对代步车合法化。

老年代步车需求群体主要为占总人口13%左右的老年人,并非社会主导人群。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低速电动车也不能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这也就造成了发展动力上的根本限制因素。

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最终把低速电动车纳入汽车生产管理体系不仅是从安全升级的角度,也是从保护汽车业的角度。

老年人代步车被边缘化,不被重视,发展显得动力不足,对现实困难绕着矛盾走,就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态度。

三、老年弱势群体出行个体需求与汽车社会的矛盾。

当今社会有一种歧老心理。认为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老年人已经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是社会前进的包袱。就曾有媒体多次报道,三个年轻人养活一个老年人这种奇谈怪论。

这种心理导致了对老年人不正确的看法和批评。

老年人在代步车上的个性需求与汽车社会的发展产生的矛盾,现在不能调和,而且还有深入发展之势。

社会曾对老年人早晨与年轻人共同挤公交产生不少意见。老年群体开代步车上街影响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通行也同样被诟病。

上班时间挤公交的年轻人和机动车用途主要为生产目的,而老年代步车却主要为消费和生活目的。这种现实也催生了对老年代步车的另眼看待。

批评者说:

老年代步车使用群体并不是社会创造财富的主流,为汽车让道居于从属地位天经地义。从这个意义上说为老年代步车等低速电动车开辟道路,缩小机动车的使用空间,不管在哪个层面都存在异议。

所以低速老年代步车属于小众,与汽车社会发展大局格格不入。

结语:

老年代步车现象,折射着事物深层矛盾。实际上是老年人出行需求与社会道路资源的矛盾;是老年人向往美好晚年生活与歧视老年人观念的矛盾;是民生实际和国家产业政策的矛盾;是百姓出行方式与交通管理方式的矛盾;是老年弱势群体出行个体需求与汽车社会的矛盾。

而存在即有道理,民生需求更是硬道理。老年群体知道什么交通工具最适合自己。

适老化代步工具是伴随人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刚需,虽然发展存在诸多方面的矛盾,但只可引导,不可封杀,只可规范,不能强禁。汽车并不适合大多数老年人。如何开发真正适老化的代步工具,仍然是现实课题。

以人民为中心,回应老年群体的实际关切,出台合理政策,把老年代步车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是民之所呼,政府之责。

了解到代步车发展的现实条件和诸多限制性矛盾之后,就能明白,治理好老年代步车,不但考验政府治理智慧,也验证着百姓法规意识文明程度提高的过程。

“老头乐”合法化还有艰苦的路要走。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心理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老年   代步   电动车   机动车   中国   老年人   汽车业   群体   矛盾   道路   现实   条件   需求   社会   汽车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