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这是一篇关于“减法”的深度思考。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犹记得刚工作那会,部门主管给我们培训时告诉我们:“刚踏入职场,你们要学会做加法,工作要多一点,任务量要多点,要多学习,才能实现跃迁向上生长。”

抱着这样的信念,我时刻谨记着“要学会做加法”。的确,踏入职场这么多年,在工作中,我抱着这样的态度和做事原则,多学习、多承担,的确给我带来了收入和能力上的上升。

但渐渐地,随着自己在职场中的不断深耕,我发现“做加法”这件事,带给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以致于不堪重负。

去年年底,我一边要到外地去出差,一边还要远程监督团队的工作任务,每天忙得天昏地暗,连吃饭这样的事情,都变成了我随手应付的差事。

那时候工作量越发繁忙,自己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一场普通的感冒,让我在医院里住了一周的院。我开始反思自己,不断给自己做加法,还适用于现在的自己吗?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01做加法:是不断积累

大概是去年吧,听到梁宁老师的一堂产品思维课;大致内容讲的是如何用减法把产品做得趋于完美。

这给了我一定的灵感,做加法是增持自己,那么做减法是什么呢?是不断削弱自己的能力吗?

也许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的问题是:随着我们的知识量和能力的不断积累,带来的结果一定是1+1>2吗?这个问题恐怕并不一定,换句话说,知识量和技能的提升,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够成正比呢?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这个问题的答案,对于那些刚刚踏入职场的小白们来说,显然是非常适用的。正如同我刚踏入职场时,我的主管所告诉我的那样:“做加法,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积累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不断做加法,会带来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以AI技术举例,AI第一次热潮是出现在AI技术诞生不久的20世纪60年代;第二次热潮是在20世纪80年代。而到了现在,AI技术的发展得到了空前的加强。

从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到一些职业会被AI所替代,这些话题都成了如今我们大街小巷所热议的话题。这里我们有必要说一下AI的本质,AI其实就是借助数据和各种算法,来不断增强AI的能力,本质上,这就是一种加法思维。

但是,这种“填鸭式的AI”实现起来却很难。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例如,你看到一张苹果的照片会觉得“看起来很好吃”;但我们无法把这种具体性的描述教给AI。因为我们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说明性的句子”来定义“这就是看起来很好吃的苹果”。

因此,现今的AI不具备“用语言类描述和说明任何事物”,但我们会直接把各种“结果”给到AI,以加强它的思考算法能力。

这种AI带来的问题,同样体现在我们职场中。

初入职场,我们不断做着“加法”吸收积累各种知识和经验。但随着这种积累所带给我们的瓶颈,我们开始变得忙碌不堪,工作越来越繁忙,而自己的积累和学习也越发疲软,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我们越是忙碌,工作效率就越低,质量也越发下降。

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转变我们的工作方式。把工作从过去量的积累到现在转变为质的改变。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怎么做?

02减法思维:少即是多

当我开始明确了把减法思维纳入我的工作改变中后,我开始思考的问题从“怎么越做越多”变成了“怎么越做越少”。

千万不要小看这样的一个改变。对于时间管理四象限法则来说,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工作精力分配到那些重要又紧急以及重要但不紧急中去,是非常重要的。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而减法思维,我们则可以用上图这四个象限来作为自己对减法思维运用到工作中去的法则。

为了让工作变得更有效率和更有质量,我们就有必要去区分哪些是必做的选项,哪些是优先级更高的工作,还有哪些工作,是可以交给他人完成的。

而那些既不重要又不紧急的事务,我们就要用减法思维从工作减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你会发现自己的工作慢慢变得越来越高效,而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会提高,甚至还会有多余的时间去学习,处理自己的事务等等。

具体来说,应该怎么做?

像“咬苹果”那样工作。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例如,现今我们都认为将U盘直接插到PC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还有一种USB存储设备,是要通过数据线来和PC进行连接的。

咬苹果,是美国苹果公司的logo。我时常怀着咬苹果心态来对待以及处理工作事务。这提醒我,每当我想要“做加法”的时候,就大胆地咬下一口——做减法。

因为苹果公司,就是一个做减法的典型例子。

虽然关于iPhone手机的开发过程有各种版本,但史蒂夫·乔布斯确实是一个极简主义者,而且深受日本“禅学”的影响。

“对多余的东西做减法,追求最小限度的本质。”这既是乔布斯的工作理念,也是他的产品哲学。

减法思维的核心只有一点:“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工作中真正厉害的人都会做减法

也许你还会对“做减法”提出一些异议,因为它看起来好像不如实际上的那么重要;但在工作中,减法思维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

03“做减法”的效用

1.做减法能产生“说服力”

专业的设计师都会通过对现有物品做减法,获得新的想法和创意。拿目前市面上非常流行的圆形床来说,对“四个角”做减法,最后我们得出的就是圆形床。

当你为一个新的创意冥思苦想时,不妨先试试“做减法”吧。首先对“手段”做减法,人为地制造出“不便”,然后再从中挖掘出“概念”与“价值”。这会给你带来奇妙的说服力,以及一个新的观点和看待事物的角度。

例如,现今我们都认为将U盘直接插到PC上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还有一种USB存储设备,是要通过数据线来和PC进行连接的。

“数据线能不能去掉?”也许设计者正是注意到了“要使用数据线与PC连接”这样的固有观点,所以才用“做减法”的方式得到了现在的结果。

做减法,能够尝试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而很多时候工作中的难点,并不在于解决方法,仅仅只是我们看待它的角度过于固化了而已。

2.做减法让我们更为专注

什么样的环境才能使你静下心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恐怕大部分人都讨厌嘈杂的工作环境,或是凌乱不堪的办公桌等等。很多时候,这些东西往往会阻碍了我们对于工作本身的专注度。

经常看手机、或是被他人所打断等等,这些因素让我们难以对工作专注。而减法思维的核心,正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基于此,那些工作中可能影响或将要影响我们的东西,能够避免的就需要我们去避免。

如果你想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专注于工作,建议将你的手机放在距离你稍远的地方。把办公桌弄得更整洁干净一些,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的工作效率产生影响。

学会做减法,就是要剔除这些影响,让我们更为专注工作本身。

除此之外,“做减法”的另一效用是,摈弃那些繁重多余的工作,把工作重心放到重要紧急的事务上。

这样工作起来,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减法   苹果公司   都会   工作   加法   数据线   现今   实体   专注   事物   厉害   思维   紧急   苹果   事务   东西   能力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