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近日,小米公司辟谣造车一事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其官方通告表示:虽然小米集团一直电动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及研究。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换言之,小米集团其实早已对汽车领域进行布局,只是尚未找到合适的切入时机。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据悉,近年来小米集团一直在汽车领域进行相关探索,于2015年就开始进行国际专利相关方面的布局,近几年每年的申请专利量大多在100件以上,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说小米集团在未来走上造车之路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小米的造车之路:从探索到投资,再到实践

其实早在2013年,雷军就有意靠拢电动汽车领域。在《硅谷钢铁侠》一书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雷军曾两度拜访马斯克,雷军问马斯克:“三年前你打算做电动汽车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火,你是怎么看到这个机会的呢?”马斯克表示,他从没觉得这是个好机会,这件事的失败率比成功率大得多,他只是觉得这是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不想苦等别人来实现。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尽管在此之后,许多业内人士在与雷军交流中表示,他们对新能源造车这一领域并不看好,但是在2015年和2016年,雷军还是通过顺为资本先后跟投了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从目前来看,这一抉择是相当明智且正确的。

到了2018年,小米集团成功上市,开始全方位地探索其业务内容,并且在内部启动了名为“micar”的造车调研项目。在2019年,小米决策层在董事会上进言造车,其调研项目的结果表示,2019年至2020年期间将会是启动造车计划的最好时机,但是雷军仍然有所顾虑,造车被搁置,可能是因为顾虑到2020年小米十周年的相关事宜,雷军错失了杀入造车红海的良机。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2019年11月,小鹏汽车进行了C轮融资,小米方面投资了5000万美元,但造车一事仍在搁置。2020年是各个新能源汽车公司突飞猛进的一年,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过7000亿美元,而国内的新能源汽车三巨头:小鹏、蔚来和理想也不甘示弱,其中蔚来于2020年内的最高股价一度超过小米,涨势一片大好,甚至被不少网友戏称为“三英战吕布”。2020年末,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26日宣布联合打造全新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又多了一分。到了2021年,贾跃亭虽仍未知归期,但是其创立的FF汽车却在国外获20亿元投资。与此同时,百度也不甘示弱,于今年1月11日宣布将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进军造车行业。虽然前有华为帮助企业造好车,但是在国内的各大手机公司中,真正有意向造车的,小米还是独一家。

造车是否能够成为支撑小米的核心业务?

相信此时很多看客已经能够明白新能源汽车是现如今炙手可热的一个领域,但是对于小米为何要选择造车仍不明晰。对于华为而言,面对实体清单的重重封锁,造车或许是一条生路;对于苹果而言,汽车是其前任CEO乔布斯早就想颠覆的产品;对于贾跃亭来说,成功打造FF汽车并上市,是其还债的唯一希望;而对于小米来说,造车将会是改变其业务形态的一次重大变革乃至飞跃。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在笔者看来,虽然目前小米的发展较为喜人,诸如小米10至尊纪念版和小米11等优秀的产品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手机行业的发展正在走下坡路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如今的手机市场已经不再如往昔一般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点,反而是开始向小米10至尊纪念版这样的水桶机靠拢:动辄重量就超过200g,屏幕方面也几乎是被三星垄断。即便是最好的处理器,在手机上运行原神的时候依旧是力不从心,发热掉帧问题比比皆是。可以说现如今的手机已经发展至一个瓶颈期,大部分手机满足日常需求已经不在话下,那么追寻更高层次的突破意义何在?尽管各大手机厂商在不断地找寻创新和突破,例如伸缩式折叠屏手机,环幕屏手机等,但是大多都仍在路上,单单形态上的改变很难颠覆手机行业。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虽然撇去手机业务,小米还涉足诸如智能电视,智能家居,显示屏,笔记本,耳机等多个领域,但是从整体上来说,手机业务仍是大头,这些其他的领域并不是小米集团的重心所在,并且也很难支撑起大局。在手机业务前景并不明朗的时期,另辟蹊径,找寻新的核心业务,是小米集团能够有长足发展的关键所在,而这个核心业务,就是小米一直在关注,但是却从未敢加入的新能源汽车。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在笔者看来,造车一路向来不是坦途,过去不是,将来更不会是。现如今,无数互联网公司纷纷加入造车行列,电动汽车领域的红海市场已经初见端倪。从目前来说,小鹏、蔚来和理想已经纷纷上市,对于想要进军造车领域的小米而言并不是好事。如果小米正式立项造车,笔者认为其主要的核心思想很有可能与手机业务一致,也就是追求极致的性价比。但是在现如今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比亚迪在性价比方面独领风骚,一骑绝尘,并且比亚迪起步很早,相较于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有着巨大的经验优势。即便撇开这些竞争压力不谈,小米是否具备真正的造车核心专利还是一个问题。尽管小米每年都申请了数量不少的相关专利,但是大多主要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虽然估值已经超过1亿美元,但是缺乏核心技术的小米该如何造车,又将和谁展开合作,仍然是一个谜。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笔者认为,造车并不能一蹴而就,即便小米“备战”至今已5年有余,但是相较于其他已经摩拳擦掌的品牌而言,依旧不够。且不说特斯拉在刚起步之时也仅是一个PPT公司,即便是现如今股价超7000亿美元,仍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估值虚高。对于任何互联网企业来说,想要造车就意味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乐视作为一个极好的前车之鉴,其帝国之崩塌就在于数日之间,造车让乐视负债累累,难以维系。尽管时间来到了2021年,造一辆电动汽车的风险比2015年小了很多,但是面对如此之多的竞争品牌,整体风险并没有下降。

从小米的经营数据来看,其于2019年经营现金流超200亿,但是同时投资现金流也来到了300多亿,如果按照这个态势进行估算,小米于2020年的可用现金流可能依旧不多,更不用说小米于2020年的销量激增,其研发投入势必会更加巨大。就拿贾跃亭的FF汽车来说,142亿元融资最终换来的仅是预产车5辆,对于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米来说,压力巨大,所以造车迟迟没能立项。

总结

互联网公司纷纷造车,对于我们而言究竟是好是坏,犹未可知。但是根据笔者的经验来看,所谓的红海造车,最终还是会演变为科技技术的大战。自去年华为于10月30日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以来,关于“造车”的新闻就从未间断。虽然华为一再强调不会真正造车,只负责提供一些零部件,并且今年将会有500万台车预装华为HiCar以及贴标Hi的logo出厂,但是在笔者看来,华为选择造车也只是时间问题,毕竟当年的任总也说过不做手机等话语。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为什么造车会是手机厂商的终极目标?

对于阿里,百度,苹果,小米这些后起之秀而言,造车是新的边界拓展,还是业务的重心转移,我们犹未可知。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势必会是未来几年的热门,届时将会有更多的互联网公司加入,原本就已熙熙攘攘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将会变得更加拥挤,也会更加“热闹”和疯狂。就小米的这次仍未官宣的尝试来看,或许会是一件好事,毕竟,谁不想拥有年轻人的第一台电动汽车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三星   小米   红海   华为   箭在弦上   现金流   现如今   新能源   手机厂商   笔者   终极目标   电动汽车   核心   领域   业务   集团   汽车   手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