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沪上”百亿大佬栽了:骗走员工8亿,被法院1000万悬赏

2019年7月,极度缺乏资金的陈建铭,以他名下的上海三盛宏业,向山东青岛的两家房地产公司,借了1亿元的高利贷。

借款的期限是15天,日利率是千分之一,年化36.5%,陈建铭以个人百亿资产作为担保。

15天的利息高达150万元,借款到期之后,三盛宏业支付了2个月300万的利息之后,迟迟不归还1亿元本金。

一怒之下,青岛的两家房地产公司,将三盛宏业和陈建铭告上了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2021年8月31日,青岛中级人民法院发布悬赏公告:向法院举报陈建铭转移、藏匿财产的线索,帮助法院执行到位,按实际执行的10%支付赏金。

又一个“沪上”百亿大佬栽了:骗走员工8亿,被法院1000万悬赏


按照执行标的1亿元,赏金最高达1000万元。

陈建铭的个人照片,赫然挂在法院的悬赏通告上。这位昔日的沪上百亿富豪,如今落得被通告悬赏,着实让人唏嘘。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陈建铭的麻烦远不止于此!


一、


陈建铭是浙江舟山走出来的企业家,1956年4月,陈建铭出生于浙江舟山的普陀区。

1982年,在杭州念完书后,26岁的陈建铭被分配到杭州省委党校,做了一名教书匠。

陈建铭主讲经济学,对马克思的《资本论》颇有研究。

教了10年书,陈建铭认为自己适合做一名商人。

1992年,陈建铭辞去公职,正式下海创业。

在省委党校的十年工作经历,为陈建铭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

陈建铭先是回到家乡舟山,成立了舟山中昌海运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海运业务。

随后,陈建铭成立了杭州三盛房地产有限公司,一脚踏进了刚刚起步的房地产行业。

此后,陈建铭的事业顺风顺水,生意一步步从舟山走向杭州,又从杭州走向了上海。

又一个“沪上”百亿大佬栽了:骗走员工8亿,被法院1000万悬赏

意气风发的陈建铭


2000年3月,成立了上海三盛房地产,正式将地产生意扩张到上海。

那一年,位于广东阳江的华龙集团,正式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了A股第一家以海洋养殖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600242成为了华龙集团的股票代码。

当时,远在上海的陈建铭并不知道,这串代码将与他产生不解之缘,并成为他倒下的导火索。


二、


2002年,陈建铭重仓上海,成立了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并将总部迁往上海。

陈建铭以三盛宏业投资为资本运作平台,将原来舟山的海运业务,也发展到了上海。

彼时,三盛宏业成了横跨房地产和海运两大主营业务。

生意做大了,陈建铭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2007年出现了。

与陈建铭同一年,来到上海上市的华龙集团,养殖业绩一直不好,连续三年亏损后,就被停止上市了。

为了重新上市,戴上ST帽子的华龙集团,准备引进新股东进行重组。

陈建铭抓住了这次机会,但限于房地产业务不允许借壳上市,他把另一块海运业务,运作借壳上市。

对于ST华龙的重组,分了两步走。

陈建铭先将旗下的普陀海运70%的股权,注入ST华龙,借此成为了上市公司的实控人。

2010年,ST华龙再次发行股份,收购上海三盛宏业旗下的中昌海运。

至此,ST华龙更名为中昌海运,正式由海洋养殖业转型到海运业务。

有了上市公司融资平台,陈建铭的房地产业务进入快速扩张期。

然而,600242注定命途多舛。

刚转型海运,航运市场就急转直下,2013年扭盈为亏,一股就亏掉了0.3元。

2014年,中昌海运运营更加恶化,一股亏了1.21元。

连续两年亏损,中昌海运再次戴上了ST的帽子。

为了拯救中昌海运不被退市,陈建铭又踏上了寻求转型之路。

又一个“沪上”百亿大佬栽了:骗走员工8亿,被法院1000万悬赏

当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风头正盛,雷军的“风口论”甚嚣尘上。

陈建铭对此互联网颇为着迷,大家都想做风口上飞起来的猪的时候,他却另辟蹊径,说要成为风口上的鹰。


三、


助力陈建铭成为风口上的鹰,是当时极为热门的大数据行业。

陈建铭寄希望中昌海运转型大数据行业,以起死回生。

2016年6月,中昌海运以8.7亿元的现金,收购了北京博雅立方100%股权,拉起了向大数据领域转型的号角。

同年11月,中昌海运将旗下的航运资产,全部置出上市公司,并正式更名为中昌数据。

为了将大数据产业规模做大,2017年2月,中昌数据再次耗资10亿,以30倍的溢价,收购了上海云克科技。

此时,在全国扩张地产的上海三盛宏业,资金已经非常紧张,再加上两笔大金额现金收购,让陈建铭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也正是这一年,三盛宏业开始以年化12.5%的收益率,发布理财产品,针对员工定向融资,一期就融了3亿元。

按照当时的计划,每年支付一次利息,到期就一次性付息还本。

此后,这一招屡试不爽,前后从员工手中融了8个亿。

一边是资金紧缺,一边是收购而来的公司造血能力不足。

中昌数据转型后业绩不及预期,2016年净利润3400万元,2017年上升到1.19亿,2018年只有1.21亿元。

这样的净利润,与前期高额的收购款比起来,如杯水车薪。

但陈建铭并没有因为资金,而缩减地产的规模。

相反,三盛宏业将从员工借来的钱,全部投入到地产业务中,开始疯狂在全国拿地。

2018年,三盛宏业对外公开宣称,其已经在舟山、杭州、上海、广东、沈阳等多地布局,土地储备超过3000亩。

即便房地产政策一再调整,形成路径依赖的陈建铭,依然在豪赌政策依然会再次放开,等待下一个房地产春天的到来。

然而,陈建铭到底是没有等到下一个春天。


四、


最先让陈建铭头疼的,是中昌数据跌跌不休的股价。

成为了中昌数据的第一大股东之后,迫于资金压力,陈建铭将中昌数据的股权悉数质押。

业绩不如预期,股价连连下跌,陈建铭的股权融资,面临着平仓的风险。

为了阻止股价下跌,陈建铭找到了场外配资公司,控制了101个证券账户。

从2018年2月开始,陈建铭陆续买进中昌数据的股票。

当时,中昌数据的股价跌到13元附近,共耗资28.6亿元。

2018年12月开始,中昌数据的股价开始启动,迅速拉升至21元。

在这个拉升过程中,陈建铭将先前买入的1.8亿股全部卖出,得到了28.8亿元。

此番操作,不仅维持了股价,暂时避开了质押平仓的风险,还获利1000多万。

但是,陈建铭操纵股价套现离场之后,中昌数据的股价出现暴跌,仅一个月的时间,就从21元,跌到了10元以下。

中昌数据股价暴跌,正式拉开了三盛宏业暴雷的序幕。

由于股价下跌,三盛宏业的股权融资无法归还,其持有的中昌数据股权,开始被债权人轮番冻结。

也在这段时间,陈建铭找到青岛的两家房地产开发商,以年化36.5%的高利,借了1亿元,以缓解燃眉之急。

然而,这笔钱陈建铭没有再还。

三盛宏业的的资金,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恶化。

2019年10月,三盛宏业开始拖欠薪资,上一年的年终奖,也没有发全。

2年前发布的员工理财,到期了无法还本付息,员工开始维权讨薪。

有眼尖的员工发现,陈建铭的妹妹和弟弟,还有公司高管,却在悄悄地兑付自己的理财额度,并大量转走公司的资金。

10月21日,得知真相的员工群情激愤,在公司堵了陈建铭。

不得已,陈建铭只好召开员工沟通会。

会上,63岁的陈建铭老泪纵横地说:“我最近在外找资金,内部事宜交由我的妹妹陈亚维管理,没想到竟会如此,其他的高管我不能担保,我妹妹转走的钱,我负责追讨回来。”

又一个“沪上”百亿大佬栽了:骗走员工8亿,被法院1000万悬赏

老泪纵横的陈建铭

讽刺的是,那一年,三盛宏业继续荣登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100强。陈建铭也以100亿的个人财富,位列《2019年胡润百富榜》第398位。

又一个“沪上”百亿大佬栽了:骗走员工8亿,被法院1000万悬赏

就是这样一位胡润排行榜上的百亿富豪,却骗走员工8个亿无法兑付,还不上1个亿被告上法庭。

2019年下半年,陈建铭面对多场官司,成为了高消费限制人员以及被执行人员。

堂堂沪上百亿大佬,竟然成为了老赖,让人唏嘘不已。


五、


屋漏偏逢连夜雨,死猪不怕开水烫。

2021年5月,陈建铭因违规坐庄,交易中昌数据的股票,没收违法所得1100多万,罚没2200多万,并且10年内禁入证券市场。

昔日百亿富豪,落得监守自盗,偷鸡不成反蚀把米,着实是走投无路。

曾经的“风云浙商”陈建铭,如今身败名裂,成了被1000万悬赏的追查人员。

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凄凉。

陈建铭的大败局,全是他一手造成。

借壳上市公司,将日落西山的航运业务上市,已埋下败局伏笔。

借壳上市后业绩变脸,为了不退市,盲目跨行转型大数据领域。高溢价收购标的,外行人被内行人坑,自己挖坑自己跳。

真正让陈建铭一败涂地的,是他押注二三线房地产,大量储备土地,豪赌国家调控政策放松。

然而,没有百战百胜的赌徒。

中昌数据的股价暴跌,成为了第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从此,三盛宏业的连环债务暴雷,让陈建铭跌落深渊。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倒在高杠杆、高负债下的大佬,陈建铭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省委党校   宏业   大佬   舟山   员工   风口   杭州   海运   上海   股价   股权   法院   资金   正式   业务   数据   房地产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