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读表器挤进百亿市场 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如今自来水、家庭用电、燃气等产品,就如同空气一样被我们习以为常,而表计的使用,更是让这些产品更好的走入千家万户。以水表为例,从1825年英国的克路思发明真正具有仪表特征的平衡罐式水表以来,水表的发展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


而今到了万物互联时代,智能仪表也成为当前物联网时代的一个代表。如电表行业,从过去的机械制电表、普通电子式电表、预付费电表,到如今基本普及完成的智能电表阶段。智能抄表行业已经发展多年,据统计,2018年我国智能水表产量超过2400万只,渗透率达到23.83%,而电表的渗透率则更高,2017年国家电网智能电表覆盖率达99.03%。


AI读表器挤进百亿市场 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资料来源:国网电子商务平台


可以认为,在抄表行业中,中国市场已经基本完成了仪表智能化。智能抄表的好处显而易见,能够进行远程抄表,不用再亲自上前进行确认,节省人力成本,同时在损坏时或者故障时能够报警,及时处理,方便管理。


电表完成基本覆盖 水气表仍有发展空间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智能抄表的好处是不用再亲自去记录仪表的数据,同时能够更加精确的记录数据。以电表为例,过去的机械表对于小功率的电子产品计量可能不会很准,如漏记一些机顶盒待机时产生的电流,这可能对于一些居民而言会发现自己所要缴纳的电费更高了。


当然事情都有两面性,更准确的计量带来的更多是公平,毕竟除了少计费以外,也可能由于表计不准导致多收费的情况。而今在换成智能表计的情况下,对于相关机构而言,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并对相关能源用量进行统筹,对于个人而言,也可以避免表计不准而被更多的收取费用。


杭州联芯通半导体有限公司营销副总裁杨立在接受电子发烧友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智慧仪表的附加功效包含可实现远程抄读和实时抄读,数据客观、准确,可实时监控表具的运行状况。以智慧电表而言,智慧电表能协助电力公司精准掌控用电需求,进而达到能源物联网的供需平衡。以智慧水表而言,智能水表能协助水务公司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为水务公司减少损失。


当然,智能仪表并非完全没有缺点。以电表为例,相比传统机械表,基本电表价格在80元左右,加上主控芯片及通信模块价格可能在200元以上,如果再搭配其他模块,价格将突破300元。


除了成本以外,另一方面,在通信上,目前大多数智能水气表抄表采用的是NB-IoT,少部分则用LoRa。


但水气表多安装于管道间,在基地台布建不够成熟、导致一些讯号比较弱的地方,信号穿透性差, 断线难恢复。


而另一种通信技术Wi-SUN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外Wi-SUN已经相对成熟,如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的6600万具智能电表已全面使用Wi-SUN通讯技术。Wi-SUN支持IPv6协议,凭借端到端的IP可寻址能力,能有效统一讯息,实现双向互动功能,同时能够实现通信加密以及身份验证等功能。


同时对于运营商而言,Wi-SUN通讯技术的特色是终端即中继,无需加基站,免通讯费,可大幅降低网路布建成本。并且还具备Mesh组网的功能,最大可跳23级,提升了网络的覆盖距离与范围,如果以单跳距离在城市道路1公里以上的通讯距离来算,整个网络覆盖范围可达20公里。


此外,Mesh网状网络具备自动组网(self-organizing network)与自愈修复(self-healing)功能,应用在实际的安装环境中,自动组网在新添加设备时,会自动找其邻居,以找到更多可靠连接。而自愈修复功能则发挥在停电中断,端点将自动找到备用路径;网络如发生变化(如新增建筑物),网络会自动应答等。


当然,目前来看智能电表领域基本是Wi-SUN的天下,而NB-IoT在水气表使用较多,但Wi-SUN技术运用在在智能水气表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AI读表器横空出世 未来百亿级市场的新方向?


根据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统计数据来看,截止2019年国内存量电表合计约为7.96亿台,再加上发电量的不断上升,智能电表寿命通常为8-10年,这意味着未来每年存量的替换需求将超过8000万台。而在水表上,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年也会有近2000万的替换需求。加上智能气表,意味着每年智能仪表的替换量达到1亿左右。


按照每个智能仪表300元来算,这个市场规模将达到300亿人民币。并且随着未来智能水气表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市场规模也会不断增大。如此庞大的市场,自然吸引了不少厂商进驻欲分一杯羹。


上文提到过,智能电表已经基本完成覆盖,但智能水气表覆盖率仍然处于缓慢上涨的阶段。杨立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智能电表通常被安置在户外,因此方便更换,而智能水气表更多是放在家庭内部,想要更换需要邀请相关人员在家中进行操作,这也阻碍了智能水气表的普及。


而普及率相对较低的智能水气表,也给了一些技术新的机会,如AI读表器。所谓的AI读表器,即在水电气等仪器仪表上加装采集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将表盘照片传输至云平台,自动识别仪表读数有效解决企业用户仪表数据采集难题,快速实现离线节点在线化,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推进仪表智能化进程。


AI读表器挤进百亿市场 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图源:sanwave


从这一点来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AI读表器可以实现多表合一,解决数据融合难,汇总难的问题,为综合能源管理提供完整数据支撑;解决数据定向传输,数据无法共享的痛点,为表计非产权方(用能单位)提供采集方案;让传统机械表无须停水停电改造,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和改造风险,也是让仪表智能化最快的一种方式。


简而言之,AI读表器就是在原有机械表上添加一个摄像模组以及通信模组,通过读取机械表上的数据,再将数据传至相关企业,实现远程抄表的功能。由于是外挂式安装,因此机电分离无需布线和改动旧表。


当然由于表计通常都在阴暗角落,读取时可能遇到水雾,形变,模糊,光斑,划痕,污渍等情况,因此对于识别准确性的要求更高。这时候就需要针对仪表类的识别算法,通过AI算法,来智能识别仪表上的数据。


不用重新改造,就能赋能机械表智能化,节省企业成本,并且还能让AI技术实现落地,解决AI技术落地难的问题。如此来看AI读表器似乎已经踩准了当前的节奏,未来可能在这个数百亿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不过是一场泡沫


表面上来看,AI读表器不仅解决了企业改造的成本,也可以让传统机械表立即实现智能化,同时针对家庭中的水气表,也能够很方便的安装,同时通过AI技术的加持,准确读取数据,与如今的智能仪表似乎已经相差无几。


不过对于AI读表器,深圳市智联纬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伯承表示,这种技术基本没有意义。一方面在于电表已经基本实现完全覆盖,很少有传统的机械表。另一方面,更换智能仪表,也不用用户出钱,这是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的工作。


如果能够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自己住所的仪表已经基本被智能仪表所替代,再安装AI读表器不过是多此一举。另一方面,智能仪表在准确性上要比传统机械表更为准确,而AI读表器只在外部加装一个挂件,并没有对仪表的准确性有任何改进。


杨立也表示,目前在水气表等领域,由于智能表计的渗透率相对并不高,因此还存在一定机会,同时也能够与Wi-SUN进行联合,打开一定的市场空间。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建的小区住宅,基本都采用了智能仪表,这意味着AI读表器不过只是当前一个过渡方案。


AI读表器挤进百亿市场 不过是一场资本的狂欢

锅炉房安装的AI读表器


在家庭场景没有太大发展空间,那么在工业级场景中是否又有用武之地呢?在一些化工厂中,需要用到许多气体及溶剂,在这种场景中,表计的量比较小,但附加值较高。尤其是电化学领域中,因为需要保证传感器的准确性,在一段时间后就需要更换。


那么在这个场景中,只更换传感器就更能体现读表器的价值,毕竟AI读表器是外挂式的,并不用进行更换,节省了一定的成本。


不过尽管节省了成本,但在工业应用场景中,更重要的其实是安全性。刘伯承表示,智能仪表的作用除了精准读数以外,还需要对作业安全性进行监测,比如危险气体一旦发生泄漏,检测到空气中气体浓度超过了警戒值,智能仪表便可以控制阀门将其关闭,单纯的进行数据传输意义并不大。


另一方面,AI读表器即便加入了控制开关,还需要数据回传之后再确定是否关闭阀门,等于是将简单的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如果在AI读表器中加上各种检测模块,那么为何不直接更换成智能仪表呢,相信成本已经差不多了。


总而言之,AI读表器大致不过是个伪需求,现在来看,不过是一个为了让AI技术有落地场景,为了让场外玩家有切入点的技术罢了,真正深入到智能抄表行业中才会发现,他们真实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小结


目前我们的生活正在加速迈向万物互联时代,在抄表领域中这一特征更为明显,智能抄表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每年超过300亿的市场也让许多玩家趋之若鹜,而AI读表器便是其中的代表。但这不过是AI企业为了找寻入口所创造的伪需求,终究不过是资本的一场泡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水表   市场   电表   水气   节省   仪表   资本   成本   需求   传统   功能   智能   数据   机械   智能仪表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