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生怕死的名流后嗣唐朝宰相——许敬宗

导语:

按照常理来说,历史上一般盛世明君治下的朝廷一定是政治清明的,奸佞之臣一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但是回顾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有一段时期却出现了例外。这是一个强盛的封建王朝,在明君的统御之下,帝国的疆域和实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但是皇帝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重用了一批奸佞的大臣。这个朝代就是唐朝,这个皇帝就是唐高宗武则天,而这批奸臣就包括了接下来要介绍这位名叫许敬宗的朝臣。熟悉这段历史的小伙伴们都知道许敬宗是女皇武则天的肱骨臂膀,但是史传许敬宗此人品行并不佳,掌权期间多行不法之事。那许敬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窝囊求生的名流之子

许敬宗出生于隋朝末年的名流世家,他的父亲许善心在隋朝朝廷担任给事中的官职,而且相传他的祖辈是东晋名士许询。在这样的文人家庭中长大的许敬宗从小就文采斐然,小时候他就在京城中有了名气。隋炀帝当政的大业中期,刚刚成年不久的许敬宗就考中了秀才。凭借他父亲的关系,他很快在当时的朝廷便谋得了一个小官职。

贪生怕死的名流后嗣唐朝宰相——许敬宗

(图一:许敬宗画像)

公元618年,朝廷权臣宇文化及发动政变,隋炀帝被杀害,而许敬宗的父亲许善心也被叛军杀死。许敬宗本来也落入的叛军的手中难逃一死的,但是他苦苦哀求叛军放他一条生路,宇文化及对他的贪生怕死的表现深感不耻,对他进行一番羞辱后便放了他。就这样许敬宗狼狈地逃出了隋军阵营开始四处流亡。

不久,听说瓦岗寨的义军势力最为强大,于是许敬宗去投靠了瓦岗军。瓦岗军的领袖李密早年就听到过许敬宗的名声,便收留了他在身边做了一个幕僚。许敬宗在瓦岗的官位不小,历史上著名的唐朝大臣魏征此时就在瓦岗寨,许敬宗与魏征一起掌管着文书,由此可见李密对许敬宗的看重。不过好景不长,瓦岗寨很快就被王世充给消灭了,不得已之下,许敬宗跟随李密一起投奔了大唐。

仕途坎坷的唐初小吏

归顺大唐初期,许敬宗并不受重用,朝廷只不过给他安排了一个涟州别驾的职位。后来,求贤若渴的李世民偶然间听到属下说了他一句,便将他召到了秦王府任职。李世民手下人才济济,许敬宗的才干在其中并不突出,所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许敬宗都不受重用,他一直都在李世民手下做一个不起眼的文官。

贪生怕死的名流后嗣唐朝宰相——许敬宗

(图二:画作中的许敬宗)

直到贞观八年,许敬宗才被唐太宗提拔为中书舍人,兼修国史。之后的十余年的时间里,许敬宗的仕途起起伏伏,尽管许敬宗使尽了手段,但是他一直得不到皇帝的赏识。公元636年,长孙皇后逝世,在文武百官为皇后服丧期间,许敬宗因看到欧阳询的滑稽模样失声发笑,这件事被御史告到太宗那里,太宗贬他为洪州司马。

贪生怕死的名流后嗣唐朝宰相——许敬宗

(图三:影视剧中许敬宗)

后来为了让他继续编修国史,太宗又把他调回了京城,担任给事中一职。后来由于他的辞藻华丽,太宗也曾对他大加赞赏,一路升迁也曾做过礼部尚书这样的高位。但是许敬宗奸臣的本性很快就被皇帝发现,他曾将将女儿嫁给少数民族族长的儿子,并且借着这层关系收受巨额贿赂,这件事被御史揭发,皇帝盛怒,本欲将其处死,但念及他是开国功臣就只将他流放到郑州当刺史。

许敬宗的命运转折

许敬宗曾经担任过太子李治的老师,所以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又将他召回了长安。许敬宗知道只有讨好皇帝,赢得皇帝的信任他才能飞黄腾达,所以他极力地讨好唐高宗。但是李治继位之初,朝政大权尽归于长孙无忌、褚遂良等朝廷权臣,高宗并没有什么实权,而长孙无忌等勋贵官僚瞧不起许敬宗等寒门官员,别说与他结交了,这群人根本不愿搭理他,所以许敬宗在朝廷仍然不受重用。

贪生怕死的名流后嗣唐朝宰相——许敬宗

(图四:晚年的许敬宗)

后来太宗与权臣们的矛盾激化了,太宗想要废掉失德的王皇后,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但是王皇后的背后就是长孙无忌等勋贵阶级,而武昭仪的家族默默无闻,权臣们自然激烈反对太宗的这一提议。皇帝多次在朝堂上提到这件事,但是都被权臣们按压下去,其他的大臣畏惧权臣们的势力都不敢替皇帝说话。

许敬宗将这一切尽收眼底,他认为这是一个巴结皇帝、打压权臣集团的好机会。但是风险太大,原本他也犹豫要不要有所行动,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下定了决心。当时同僚李义府得罪了长孙无忌,李义府得知消息自己即将被朝廷贬出,在酒席间向许敬宗诉苦。许敬宗立马觉察到机会来了,他利用李义府投石问路,在看到李义府上表请求废王立武后立即得到皇帝重赏之后,他坚定了要帮助皇帝对抗权臣们的决心。

发达后的朝廷奸佞

许敬宗开始试图说服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同意皇帝废王立武,但是惨遭对方的怒斥。不过这一顿骂他也没有白挨,这件事情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武则天立刻秘密召见他,将其引为心腹,不久他就官升礼部尚书

贪生怕死的名流后嗣唐朝宰相——许敬宗

(图五;许敬宗之墓)

后来许敬宗与李义府等人协助武则天一步步掌控朝廷大权,他们构陷褚遂良等老臣图谋不轨,将这批太宗留下来的权臣贬出京城,从而取而代之,许敬宗最终官至中书令,权倾朝野。高宗和武则天感念其功劳,对其格外恩宠。相传许敬宗晚年有腿疾不便行走,朝廷特许他乘马入宫,至于财物赏赐嘛更是不计其数。

许敬宗并不是一个贤臣,相比于贤臣这个称号,他表现得更像是奸臣。许敬宗很长时间内都负责撰写国史,但是他这个人心胸狭隘、睚眦必报,对于那些得罪过他、与他作对的人他在史书中强行将其描述的罪恶。相传有一个名叫封德彝的人曾经亲眼目睹过许敬宗早年向宇文化及乞求活命的样子,他非常蔑视许敬宗,许敬宗因此而怨恨他,他在史书中刻意丑化封德彝。后来事情败露,众臣都因此瞧不起他。

结语:众所周知,古代达官显贵逝世之后皇帝都会给他定一个谥号,而从谥号中就可以看出社会主流思想对这个人的总评。而根据史书记载,在确定许敬宗此人的谥号时还发生了这样一件故事。由于许敬宗生前多行不法,所以虽然他位高权重,是武则天的党羽,但是他死后仍有不少的正直的大臣站出来揭露他,他们强烈要求朝廷给他一个恶谥,许敬宗的党羽对此自然不满,为此高宗主持下朝堂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许敬宗的谥号被定为“恭”,意思是“有过能改”,只能算是一个中义的谥号。由此可见,公道自在人心,不管你的权势有多大都不能左右社会对你的公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长孙   瓦岗军   后嗣   谥号   奸佞   贤臣   党羽   权臣   京城   贪生怕死   国史   叛军   奸臣   宰相   名流   朝廷   大臣   唐朝   皇后   皇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