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不知道大家还有没有印象,大概是去年的这个时间,英国少部分民众因「5G 信号能传播新冠病毒」的谣言,甚至纵火 5G 基站 —— 这新闻事件听起来非常地匪夷所思,但反映了不少民众至今仍闻「辐射」色变,网上甚至流传着防辐射的偏方,甚至是产品。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物理定义里,只要是带有能量的粒子或者电磁波在物理空间里由辐射源往外扩散的,都能算是「辐射」,因此所谓的「辐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地常见。


一般来说辐射有两类,一种是电离辐射,另一种是电磁辐射;简单来说,「电磁辐射」是能传递电能量或者磁能量的,而「电离辐射」是可以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


电离辐射的种类有很多,例如我们相对常见的 X 射线,还有γ 射线、α 射线、β 射线等都属于电离辐射,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福岛核废水倾倒问题里,民众最担心的是太平洋生物,甚至是人类会直接、间接地受到电离辐射的污染;生活中,医院照射的 X 光片、CT 彩超等都会有接触到电离辐射的可能,而天然花岗岩材质也有一定的电离辐射。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 电离辐射警告标


电离辐射对人体细胞甚至是分子、原子有较大的破坏能力,当人体接受到的电离辐射达到一定剂量后,容易受到灼伤、产生癌变等。根据国家制定的安全标准,一般民众一年不超过 1mSv(5 年不超过 5mSv),而眼睛晶状体不超过 15mv。


除了电离辐射,我们生活中更常接触到电磁辐射。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电离辐射虽然伤害强,但由于粒子质量较大,穿透能力差,相对容易遮挡;而电磁辐射,是电能量和磁能量复合而成的,它的能量由电荷移动产生,只要物体高于绝对零度(-273.15℃),粒子就会有动能,就会有电磁辐射产生,紫外线、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等电磁波都有电磁辐射,且穿透力相对较强。


其中的紫外线已被证实了对人体具有致癌性,过度照射容易诱发皮肤癌。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那么我们手机、Wi-Fi、移动通讯信号产生的电磁辐射,到底安全吗?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 射频电磁场」于 2013 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 2B 类致癌物,也就是「可能对人有致癌性,但证据不充分」的致癌物 —— 现没有任何证据能直接将移动设备的无线电辐射跟致癌画上等号。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另一方面,只要能在国内入网的移动设备,辐射量都是完全符合安全标准的。


国际上一般采用 SAR 来评定移动设备信号的「辐射量」,即比吸收率(Specific Absorption Ratio),人体平均每秒会吸收设备发出的电磁波能量,单位 W/kg;国内的标准与欧盟相同,都是不得超过 2.0W/kg。


即使是双卡 5G 手机的所有无线电满载,辐射量都必须在国标安全值内,用户完全没有必要担心。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而国家对信号基站也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例如生活区的辐射不应当超过每 6 分钟「0.4W/平方米」,甚至比美国的「6W/平方米」标准还要严格。


而实测距离基站 50m 的距离内,辐射只有 60μW,即使是站在基站下面 5m 的距离,200μm 的辐射量仍远低于标准要求。


当代数码生活真的需要「防辐射」吗?


另外因为信号是需要往外扩散的,其实站在基站的正底下,信号恰好是无法被直接覆盖到的地方,因此基站直接建在你家楼顶反而是最无需害怕辐射的,反倒是附近的建筑受到辐射更大(但也在安全标准范围内)。


所以说,日常正常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基本无需担心无线电辐射的影响,但如果你还是不放心,可能适当地减少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依赖,通话时可以选择耳机(有线或蓝牙都行),睡觉时可以将手机放在 1m 以外的距离,或者关闭 Wi-Fi 和移动网络等。


不建议购买那些防辐射贴,原理是通过金属来阻挡和屏蔽手机的信号,进而降低辐射,信号被降低了,那还如何快乐地上网;倒不如在不用手机的时候将手机放一边,这样既能减少手机辐射,又能让提升工作、学习的效率。


对了,各种仙人掌也并没有吸辐射的功效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磁能   辐射量   数码   电磁辐射   基站   电磁波   射线   粒子   安全标准   无线电   民众   防辐射   信号   当代   距离   设备   手机   电离辐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