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一说起双语学校,人们就会想到“快乐教育”、“探究学习”;一说起中国体制内教育,便联想到“死记硬背”。


如今这些刻板印象正发生改变:体制内教育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双语学校则保持原有优势前提下,按体制内学科要求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国际教育下半场,中西教育取长补短,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上海德闳学校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国际化双语学校在积极拥抱国际化教育方式的同时,能更有效传承并深化本土文化,发扬中国基础教育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好成绩,走得出去又回得来。


本文作者:蝎子号


........................................


变化莫测世界,

我们该为孩子选择怎样的教育?


2020年的一场疫情给全世界按下了暂停键,对不少家庭也产生了巨大冲击,在孩子教育规划上变得摇摆不定:



正如经济学家何帆所言,我们这代人经历高速发展的和平年代,但从历史长河角度来看,动荡才是“天经地义”。


回望半个世纪之前的1968年,这是另一个变革和反思的时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国内反战情绪高涨;马丁•路德•金遇刺,民权运动达到高潮;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意识形态矛盾加深……历史何其相似!


如何让世界变得好起来?怎样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


彼时,瑞士日内瓦国际学校深受当时教育、心理学界的“大神级”人物约翰·杜威、让·皮亚杰、A·S·尼尔(夏山学校创始人)等人理论的影响,孕育出IB教育。


五十多年来,IB教育一以贯之的使命是:“培养勤学好问(inquiring)、知识渊博(knowledge)、富有爱心(caring)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respect),为开创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贡献力量。”


了解IB教育诞生背景,你会理解为什么IB要强调爱的教育、跨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主张和平、慈悲善良并且尊重异见。你也会意识到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下的意义,对处于迷茫状态下的家庭来说,IB教育是一剂“解药”。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IB十大学习者培养目标


德威国际学校是一所源于400多年历史英国公学的国际学校,京沪家长圈中无人不晓,知名度更多来自“明星代言”。很少有人知道,2019年全球IB考生平均分为29.62分,德威集团中七校IB平均分却高达37分,是一所名副其实“学霸校”!


令人心服口服的是,好成绩不是靠淘汰生源做到的,只要紧跟德威体系,所有学生都能把这个“国际最难课程”的硬骨头啃下来。


2017年,上海德闳建校。德闳继承了英国德威公学400多年教育创新和追求卓越的传统,同时大量引进德威先进教学方法、学术资源和教育理念。从德威特色的SE21、艺术、戏剧和大学升学指导课程,到参与德威集团所有的课外活动项目,使用德威标准选拔和培训教师,上海德闳的学生能在不放弃中国优质教育精华的基础上,获得德威全人教育的体验。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上海德闳校园环境浓浓“德威风”


成立三年以来,德闳小学学位一票难求,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超高。 2020年,选择上海德闳又多三个理由: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如果你还在为孩子的教育规划之路摇摆,不如跟着我的记录,看看这所国际化双语学校如何积极拥抱“世界上最好的国际课程”同时,又能有效传承并深化本土文化,发扬中国基础教育优势,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成绩,接受高质量的全人教育。


中西融合:

中国国内课程的价值被低估了


现在有一个流行说法是“国际教育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上半场奉行“拿来主义”,照搬西方课程体系;如今面临下半场,中西融合。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双语学校必须完成中国课程标准,最初双语学校确实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


这引起了部分家长顾虑:我把孩子送进双语学校,是希望他们两条腿走路,中西教育取长补短。但学校疲于应付国内课程,英语课不足,学习效果就差强人意了。


的确很多家长、甚至学校都会把中外教育认作不同体系教育,彼此对立。但德闳却不这样认为。德闳教育总监Lesley Meyer明确告诉我:“中国国内课程的价值被低估了。”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对比中国国家课程(CNC)和IB学习者素养,两者目标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中有很多要求是重叠的,都在倡导全人教育理念,在指导思想上不谋而合。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其次,中国课程具有体系上的完整性,覆盖所有的作为中国人以及参加高考所需要的知识点,以非常科学的方法循序渐进进行教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IB体系里也有历史课程,但作为一个观照全球的国际课程,它是不学国别史的。IB的历史课以不同课题为学习单元,在同一个课题中选取不同国家的历史进行学习和讨论。在学习军事领袖(military leaders)这个课题时,就可能会比较学习“成吉思汗与蒙古国”和“英王狮心理查”两个案例。


在学习成吉思汗这个案例时,学生有机会对12-13世纪与蒙古国发展有关的中国历史有一个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但这可能是学生唯一接触到的中国历史部分,对中国历史的其他阶段可能一无所知。


如果我们从初中阶段就用IB课程取代中国课程,那学生对中国历史就缺乏一个完整的体系性学习,会出现IB高分学生不知道唐宋元明清的现象,这显然是学校、家长和学生都不能接受的。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第三点,中国课程重视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强调通过端正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反复练习巩固学习成果来帮助学生达到精通水平。这些方法在学习具有标准答案的基础知识方面是极为有效的,同时也是能在IB学习中获得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


以记忆为例,IB全球统考中很大一部分是闭卷笔试,在所有文科类的考试中,几乎都要求引用原典作为论据,而这些“引经据典”是不可以当场查阅书籍的,要进行大量的背默。很多家长抱怨中国教育中背默多,其实这种“童子功”对IB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德闳教育理念高度吸纳中国教育优点,结合国际教育的核心方法和理念,实现中西教育合璧,让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在任何情况下都游刃有余。


培养目标背后的课程设计



德闳初中生每周大约一半时间以英文为媒介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包括:英语、体育、音乐、艺术、科学试验等。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疫情期间,五年级刚刚上完历时一个月的“文明”单元,英文组负责人Kathryn向我们介绍在使用英文媒介进行学习时,孩子们如何进行探究——


课程开始老师先带着学生观察一张图片,并回答三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三个开放的问题成功引起了大家好奇后,Kathryn老师播放了一个视频解开了谜底!这原来是古罗马的渡槽,也就是城市里架空的引水渠系统。


这节课的探究主题是“古文明与当今文明联系”,孩子们在老师的提问和引导下一步步挖掘出图片背后的故事和意义,但课程可不是背景介绍,对学生的要求也不会那么简单。


古罗马2000年前建立的引水渠系统,为何现在还在使用?那么厉害的系统需要考虑到哪些因素?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学生能不能动手自己设计一个简易版的?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自己制作简易版的沟渠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同学制作的课程小报,对所学知识点进行点评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初步了解、发现更多、分类整理、深入探索、提出结论、实践行动,实现了探究型课程学习的良好循环,探究性学习的单元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在课程设计者眼中,初中版的EML可说是浓缩版的MYP(IB体系中的初中课程Middle Year Programme)。在四大跨学科主题下,教研团队每学期选择2-3个主题,每个主题下有几个探究单元,由多科老师共同商定进行英文的探究学习。


每个探究单元都不可能覆盖这个话题下所有的知识,在这个知识领域里选取事件,进行讨论,加深对大概念的理解。按年级递升深入主题探讨,并与学生的个人体验和真实生活紧密联系。



德闳学生的另一半时间使用中文来学习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地理、历史等学科。


在常规的语文课之外,德闳还有国学课、中文经典阅读课,象形文字课等。启迪课程(校本选修课)中的学术类,一半课程都跟中文或中国文化有关。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即使在遵从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的语文课上,老师也没有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是把课文和现实社会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深地理解学科知识。


中国疫情爆发早期,谣言漫天飞,7年级语文老师Anita设计了一堂“谣言与我”的语文学习项目。课程从复习文言文《穿井得一人》和学习新的文言文《三人成虎》入手,了解古人如何提醒人们不要轻信谣言。


熟悉课文后,同学们充分展开联想、思辨、反思,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各式各样与谣言有关的问题:



在这堂语文课上,学生不仅完成文言文的学习,还学习了议论文的写作基本构架与写作手法,更深层训练学生思辨、判断、沟通、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6年级到9年级,德闳的学生一方面通过中国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一方面通过双语探究课程培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而在10年级这一年,则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把知识和能力整合起来,并有针对性地加强他们独立学习、自我管理、思辨研究、解决问题、合作创新等能力,让他们为最后两年的DP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IBDP课程难度非常大,阻碍中国学生获得DP高分的,其实并不全因为英文水平,而是思维和学习习惯。因为衔接问题,让有条件学习这个优质课程的学生错过是非常可惜的。


10年级的Pioneer课程模拟大学的课程体系,分为核心课程和模块课程两部分。


核心课程强调中国国家课程和IBDP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过渡,跟IBDP的六大学科组(语言与文学、语言习得、个人与社会、科学、数学和艺术)一一对应,每周会占据学生3个上午和2个下午,还有强调口头表达能力的课程和升学指导课程。


模块课程则强调跨学科技能、软技能的全面发展。学生每周的2个上午和3个下午会被用来精准对接IBDP需要的各项综合能力。


双语学校向中国课程学习?国际教育下半场,全人教育之路殊途同归


畏难情绪的障碍或许比IBDP本身难度更难逾越。


小结:

疫情暴露了部分中国家长对国际化教育理解的片面,所以才会出现“我还要不要让孩子接受国际教育”的纠结。


国际教育不等于出国的教育,不是某国的教育,更不是“去中国”的教育,而是如龙应台所说:“它不是把我变得跟别人一样,而是用别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诉别人我的不一样。”


因此每每世界变局,才更需要国际化的教育,只有理解才能弥合裂痕。对个人来说,未来也只有那些掌握了别人听得懂的“语言”,告诉别人“我们不一样”的人,才能真正获得理解,掌握先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全人   中国   海德   课程   双语学校   殊途同归   英文   下半场   谣言   中西   国际教育   家长   体系   孩子   学校   学生   历史   国际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