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前两天看了一部国内首档讲述儿童医疗的纪录片——《你好,儿科医生》,看完后感触颇深。


儿科医院,聚集了不同家庭的养育难题,既有人间悲欢,也有彼此治愈。


它不仅仅展示了国内儿科医生职业现状、记录了多个情理之中与意料之外的医疗故事,更让我们看到:儿科医生,不仅治孩子,更是治父母。


作者:西贝贝呗。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说到育儿,没有一位家长会觉得这是一件轻松活。


养育孩子,除了孩子带来的治愈瞬间外,来自教育、亲子陪伴、职场压力、孩子的健康等各方面的焦虑时刻,也会时常伴随着父母。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三岁小孩下体被踢坏

施暴者居然是亲妈


“从医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有碰到过家长对孩子下手这么重的。”


这位儿科急诊患者的伤情,让现场医生都感到不可思议。


患者是一名3岁的小男孩,下体受了严重的外伤。如果不及时处理,以后排尿、生育等,都会受到影响。


到底是谁伤害了这个小男孩?知道真相后,医生更震惊了。


不是别人,正是孩子的亲生母亲!


原来,儿子米多刚到满3岁,他那个望子成龙的妈妈就给他报了5个辅导班——英语、平衡木、美术、钢琴和一个早教班。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年仅3岁的米多,每天在家被妈妈逼着写作业写到深夜,双休日还要面对排得满满的课程。


孩子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开始找借口请假不去上课,抵触学习。


谁料想,妈妈立马就发火了,一脚踹得儿子包皮系带撕裂出血。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这竟然还不是妈妈盛怒之下无心伤害。


面对镜头,她坦言:“没有,我直接踹的,猛踹。我就是这个打算,今天就想治一下他,让他长点记性。”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听完这话,医生都开始怀疑她到底是不是孩子亲妈了。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甚至妈妈就连听到孩子需要打麻醉、做手术时,她的第一反应也不是后悔和心痛,而是问医生:“做手术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商?”


她最关心的,不是包皮系带断裂会不会影响儿子以后的生活,而是做手术打麻药是否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学习。


米多妈的故事,让我们感到深深的无力,有一种“大人生病,孩子吃药”的无奈。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焦虑可以解释,她几乎已经是一种偏执的状态。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不少人感叹:这种人居然能养孩子,当父母果然是零门槛。


确实,有的父母因工作不顺、婚姻不幸,或只是心情不好,就把怒气发泄到孩子身上。


可是,孩子不是出气筒,不是替罪羊,更不是满足家长期待的工具人。


父母“持证上岗”的确很有必要,所有父母都需要学习做合格的家长。


以前养孩子,可能吃饱穿暖、安全就好。


现在养娃,还要引领孩子有强大的心智、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不可能每一位家长都是完美父母,但最起码的,你要做一个合格的父母。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脖子被撑衣杆戳出一个洞

孩子身边,究竟有多少意外伤害?


有一类家长,倒是不会像米多妈一样过于关注孩子的动态,但过于疏忽,对孩子缺少监管。


第四集中,一位小朋友刚离开妈妈的视线不到一分钟,就出现致命危险:在和朋友打闹时,撑衣杆直接在小孩脖子上戳出了一个口子。


创伤的深度,超出医生的想象:伤口完全超过胸锁乳突肌,刺到了颈总动脉的表面。


只能说幸好是斜着进去的,如果直着进去,一旦叉到颈部内静脉上,后果不堪设想。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还有一位妈妈,因小孩吵闹哭喊,在孩子吃熟花生米的时候,大声骂了几句,导致孩子呛到气管。


支气管异物使这个一岁半的小孩呼吸困难,长时间窒息缺氧的话,将会有生命危险。


这样的意外事故,并不少见。


我们隔三岔五就能看到小孩受到意外伤害:


家长把孩子忘在车里,孩子在车中被锁X小时;


小孩因好奇,往鼻孔塞东西导致鼻子出血;


溺水、触电、误食危险品、烫伤、气管异物等……


目前,意外伤害仍然是全球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


这样的新闻让人心痛,但也提醒着家长们:一定要加强对小孩的监管,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虽然意外伤害很常见,但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只要家长教育得当,让小孩有很好的安全意识,很多意外伤害都会被规避掉。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孩子永远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如果说家庭暴力可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那么孩子天生顽皮捣蛋的特性导致的各种安全隐患,则会让父母缺乏安全感。


看完这部纪录片,最大的感受是,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身心健康,不再遭受病痛的折磨。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儿科医生身兼数职

不仅医治孩子,还要医治父母


曾经有一位儿科医生说,给孩子治病,要治两遍,一次治孩子,一次治父母。


他们身兼数职,不仅要医治小孩,更多的时候也花在了批评教育家长上。


有人过于焦虑鸡娃成魔,有人却只能放手一搏立地成佛。


一岁半的晨晨,做了两次大手术,爸爸妈妈都没有出现。


晨晨有很严重的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又引起了肠梗阻,住院很久了,一直都是奶奶在照顾小孩。


直到第三次手术,父母才出现。


众人一致以为,这是一对极其不负责任的父母,亲子陪伴严重缺乏。


后来才了解:父母都是医务人员,夜班人少,自己只能平时多上班,才会攒一点假,平时基本上都是奶奶在带娃。


孩子生病以后,这对父母就没休息过。


连着上了一个多星期的夜班,才攒了一点点假期。


这次来医院陪娃,也是一夜没睡,上完夜班就直接来了,疲惫不堪。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孩子做完手术没多久,爸爸妈妈就匆匆忙忙赶回去上班。


上一秒还在教育这对父母要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的主治医生,下一秒立马就理解了他们:“我们医务工作者,确确实实陪伴自己小孩的时间,太少了。”


我相信每一对父母,都想停下来,慢慢陪孩子长大。


但是成年人的奔波就是如此,普通人只能像陀螺一样,不停连轴转。


拿起工作陪不了你,放下工作养不了你。工作、家庭如何平衡,让不少父母感到头疼。


但为家庭担忧的,何止是肩负压力的家长。


八岁的小男孩浩浩在手术前一天,单独找到医生办公室,问医生:“动手术需要多少钱?如果手术需要很多钱的话,我就不做了。”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浩浩患有先天性畸形疾病,他的肚子里,有非常大的囊肿,手术是治疗这个病的唯一方式,但手术风险比一般的囊肿要大很多 。


看到他自作主张放弃手术治疗,医生觉得很疑惑,决定和浩浩谈谈心。


原来,浩浩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妈妈每天上班都很晚回家,一天也只能赚几十块钱,这让他很心疼妈妈。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肚子反反复复地疼,但他一向都是忍着,从来没去过医院。


因为父母觉得肚子疼并不是什么大事,还经常教育浩浩:“男子汉要坚强,不能总是喊疼”。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所以,浩浩有什么事情、什么委屈,都憋在心里。


听完妈妈的话,医生立马批评父母:“他再坚强,你们也要重视啊!这么小的孩子,带着精神包袱,肯定不利于第二天的手术。”


这对家长一味强调难孩子要坚强懂事,殊不知,当懂事被定义为褒义词,有时掩盖的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


3岁男孩被亲妈踢坏下体:在儿科医院,我看到了这扎心的一幕

写在最后


儿科医院里,每天都上演着父母们第一次当家长的措手不及、家庭事业如何兼顾的艰辛、痴迷于土偏方的老一辈家长带娃的无奈故事。


这里,也有一幕幕让人感动得泪流不已的亲情故事:


有担心治病费用拖垮整个家,全家人放弃治疗患病孙儿的奶奶;


也有担心患有先天疾病的新生儿不被家里人接受,独自背负所有压力求医问诊的父亲;


还有因女儿先天性畸形、有多种基础疾病,坚持记录女儿生活起居日常坚持了两三年的母亲。


他们的肩上,扛着绝望,但也心怀希望。


从教育到人身安全,从亲情陪伴到职场压力,儿科医院里的人生百态无不让人感叹:做好家长,实属不易。


为人父母,注定是一场修行。


观看链接:https://v.ixigua.com/dNtfP7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儿科   儿科医生   都会   下体   夜班   焦虑   小孩   手术   家长   父母   男孩   压力   医生   妈妈   孩子   家庭   医院   故事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