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华晨的破产只是时间问题,而重组只不过是为了换血。但是,实质上已经没有办法能够让华晨起死回生。相比较华晨开创之时,还能够拥有自主创立的华晨汽车等作为发展血液,但是自从宝马入驻后,一直“吸血”宝马的精华而放弃自身品牌的建设,华晨已经开始了自取灭亡的后果。

而近日宝马中国将以16.33亿元收购“中华”汽车的相关资产,成也华晨,败也华晨,连母公司的部分资产也被牵扯其中。虽然已经开始了转变,但是宝马中国收购的可能性还是存在一定的变故。毕竟有些人脱下褂子成为摆设,自然不会有人答应。当大爷习惯了,此后可能变为“臣”,变为“民”,甚至被辞退也是没有可能。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所以对整个的收购方案分析并且梳理以后发现,财产管理及变价方案、成立债权人委员会两项议案,以及核心议案宝马中国收购“中华”汽车相关资产虽然艰难通过。但是因为华晨惹的事情将中华汽车的部分资产也带入进来,通过率并不是很高。并不意外,很多事情也是言不由衷的。

华晨的结局不是第一家,也不是最后一家

作为一家拥有20余年的汽车生产厂家,华晨的落寞虽然是悲情的,但也是情理之中的。以华晨为代表的国有公司,已经从最初发愤图强、为国产车正名、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等一整套的理念背道而驰。逐渐成为了代加工厂、舍近求远、利益至上、随心所欲等一系列操作,而落寞则是迟早出现的问题。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但是,以华晨为代表的国字号属性的车企倒闭不是第一家,但也不是最后一家。因为越来越多带有国字属性的车企都在经历着相同的路线,而且完全沦为代加工厂,步华晨的后尘只是时间问题。或许在某一个时间点会出现前赴后继的局面,那个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看,也不用惊讶,他们现在坐的,就是日后即将出现的。

以上汽和广汽为例,同样带有国字号属性。但是你会发现,两家有一个共同点:完全自产的车辆销量越来越差,口碑也一直在下降,而合资的车型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见长,甚至成为了两者的“顶梁柱”。以广汽为例,2020年全年销量突破204万辆,但是旗下自主生产的车辆仅看到传祺GS4系列的销量还算满意,但也仅有12万辆入账。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依此类推,自主生产的车辆仅占全年销量的6%而已,其余都是合资车。当然,不能否认其他的车型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相比较204万,12万辆的入账也就仅占了6%,而其余的加起来根本不可能占到10%。讽刺意味的是,广汽居然在过去的2020年实现了利润增长,这意味着代加工厂发生了实际性的变化,只要能圈钱,其余的都放后。这时看看,华晨当初也是这样的。

中国市场此后恐怕再无合资车,除非独资

是时候结束了,当初为了能够促进国产汽车的发展,以市场换技术,以股份换技术,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全部成全了合资车。要技术没有技术、要市场更是让合资车全面把控,然后再给合资车进行打工,促进了合资车的崛起,甚至将一些濒临破产的外国车企救活。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阵痛期更是惨痛的。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就像华晨一样,促使了宝马在中国站稳了脚跟。最后的结局是宝马一脚踢开,然后再寻求收购,但是要注意的是,宝马只要收购一部分的汽车生产资产,至于中华或者华晨这样的品牌,宝马估计都赖得要。负债如此,让人联想到了奇瑞汽车,从原先的29位管理层,到五道口入资以后调整为11人,太多的烂人把持着一个企业的命脉。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而华晨一样,随着外资的一步步蚕食,未来恐怕很难会看到合资车的身影,都是“借壳”收购部分生产资质,外来车企独资进行生产成为了可能。而国内的车企,尤其是带有国字号属性的企业,基本上也就没有被收购的命运,因为回头发现,自己啥也没有。要技术没有技术,要竞争没有任何力气回击,要面子,最后什么连脸都不要了。

新能源汽车助力,汽车市场的洗牌正式开始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今年以来很多合资车销量已经处于下滑状态,而国产汽车却迎来了近些年来的最大涨幅。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饱和,合资车的利润也被压榨,因为想要市场的份额就一定要降价销售。而对于国产汽车而言,利润的存在已经微不足道,只需要以现有的价格能够稳定住市场份额即可。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外加上新能源汽车的介入,使得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更加减少,而合资车大抵上都是传统燃油车。对于现在开放的市场而言,合资车依赖的技术资本已经成为过去式,很多国产汽车的技术已经不亚于合资车的技术。外加上消费者的理性消费,带有国字号属性的汽车企业打工也越来越艰难。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汽车市场的洗牌已经开始,华晨只不过是开了个头。就像广汽一样,全年的204万辆汽车中仅有30余万辆是旗下生产的,如果真的可以,希望早日能够到来。一个伪加工厂,何以要劳民伤财的打肿脸充胖子。2019年特斯拉冲击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到了2020年商用车取消了限制,2022年要将乘用车全面开放。如此做法,只会让宝马、奥迪、大众、奔驰等看到希望,不再依赖合资而盈利,完全可以自己单干。外加上互联网企业加入新能源汽车,不管是新能源汽车还是传统燃油汽车,汽车市场的洗牌已经正式开始。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而作为国字号属性的车企,有人在寻求改变,例如中国一汽已经开始分解旗下的业务组成而单独发展,北汽集团更是与国内很多企业进行合作,不再依赖外资,因为合资生产分担保这条路他们走了很多年也没有成功。而众所周知,东风和一汽都有自身的属性,所以一时半会奈何不了。

华晨的倒闭只是开始,这就是国企“代加工厂”最终的归宿

但是作为上汽、广汽这些企业,不仅面临着销售额的下降,更是长期严重依赖合资车的成功与否。并且自身没有过硬的产品能够抵御风险,华晨的下一个“接棒人”,或许就是他们中的其中一个。不要说不可能,什么事都有可能,自身堕落的时候已经有了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加工厂   宝马   销量   新能源   中华   国企   燃油   中国   归宿   旗下   属性   资产   国产汽车   汽车   市场   技术   科技   企业   华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