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技术争夺,只为“领先”,激光显示技术还看中国

出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伙伴们应该都知道,电视、洗衣机、摩托车是当时普通家庭口里的“三大件”,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收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三大件的变迁史也是中国科技水平逐步提升的见证史,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视更是见证了中国科技实力的巨大飞跃。

60年技术争夺,只为“领先”,激光显示技术还看中国

1、“华夏第一屏”

1957年,国家决定大力发展电视广播事业,当时的第二机械工业部将研发电视接收机的任务交给了国营天津无线电厂,正式拉开了我国电视广播事业发展的序幕。

研发人员从最基础的电路理论基础知识开始了解电视机的技术规格、组成机构、元器件技术等,经过攻坚克难,1958年3月初,我国第一台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电子管820型黑白电视机诞生,3月17日19时北京电视试验台首次试播,这台电视机成功接收到电视信号。

黑白电视机随后投产,不过当时受限于国内的技术水平,配套元器件供应不足,技术水平要求高的显像管完全依赖进口,至1970年累计才生产39348台。当时随着国内广播和电视工业的发展,社会对于电视机的需求日益迫切,随后天津无线电厂积极实施技术改造,产量才得以大幅提高。

60年技术争夺,只为“领先”,激光显示技术还看中国


2、“特丽珑”和液晶

在中国诞生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0年后,索尼公司研发出了当时惊艳世界的“特丽珑”显示技术(英文名Trinitron)——这项技术的主要优点是:减少热量散布、相同耗电下更为明亮而且对比更佳和完全的平面荧幕。

这一技术的诞生让CRT显像管电视的画质有了巨大飞跃,随后,松下、三洋、东芝和索尼一起,使日本成为了CRT电视的王国,索尼一时风光无两。

在“华夏第一屏”还没研发出来的1954年,世界上第一台彩电就诞生了,它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CT-100,12英寸屏幕,比中国足足早了16年。1970年,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诞生,当时的天津可以说是中国技术的温床,不输如今的华强北。

就在索尼的特丽珑CRT电视畅销全球之时,美国无线电公司遇到瓶颈,液晶显示技术始终无法突破,日本精工虽然在1983年研制出了彩色液晶显示屏,但是大小只有2寸。

60年技术争夺,只为“领先”,激光显示技术还看中国

Thinkpad 700C

八九十年代是液晶电视显示技术的关键期。1988年,日本夏普、东芝等公司都已经具备了比较先进的液晶技术,不过依然没有大规模应用。4年后,IBM公司推出ThinkPad笔记本电脑系列,它的第一个产品700C采用了一块10.4英寸的彩色液晶显示屏,产品一经推出一下子引爆了液晶显示屏市场。

夏普、NEC、富士通等日企纷纷开建第二代液晶生产线生产笔记本显示屏。到1994年,全球94%的液晶显示屏在日本生产,日本人几乎独占了液晶市场。

就在日本人在液晶市场如火如荼的时候,隔壁的邻居韩国可是坐不住了。早在1968年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就宣布三星必须进军高科技产业,随后三星电子成立与日本三洋合作贴牌黑白电视机。经过几十年的穷追不舍,到本世纪初,三星和LG的5代线投产,韩国企业在液晶产业上彻底超过了日企,液晶电视的时代来临了。


60年技术争夺,只为“领先”,激光显示技术还看中国


3、技术封锁

在整个CRT电视时代,中国电视产业飞速发展,虽然名义上是电视大国,但是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依然是“用别人剩下的来装饰自己的明天”的水平,处于产业链受欺压的底层。中国电视产业有多辛酸呢。举两个例子:

北京电子管厂与松下合资建厂,从1987年成立到2009年停产,22年时间,企业倒闭显像管时代终结,中方却依然没能掌握彩色显像管的核心技术。

进入液晶电视时期,2013年1月4日,国家发改委经过6年艰难调查之后对外公开的一纸罚单和公告透露了不为人知的辛酸——2001年至2006年的六年时间里,三星、LG,奇美、友达、中华映管和瀚宇彩晶等六家企业,在韩国和台湾地区共计召开53次“晶体会议”。会议基本每月一次,主要是交换信息、协商价格,其中的关键一条是在中国大陆境内销售液晶面板时,几家一起作价,联合操纵液晶面板价格。

长久的技术封锁让中国家电企业明白,只有正面交锋掌握核心科技才是存活的唯一正道。

4、反超

2005年,液晶电视爆发式增长。韩国、日本等企业完全控制液晶面板,甚至一度要求将占电视成本15%的模组等核心器件一并集成,只让中国彩电企业做机壳、拧螺丝等组装活。当时,海信董事长周厚健前后五次建言——做模组是唯一可以阻断外企侵蚀自主电视制造业的办法。

在海信的努力推动下,2007年,第一条国产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投产,随着京东方、华星光电等更多产线投入使用,大陆的液晶电视产业才得以好转。

然后好景不长,在中国努力追平液晶显示技术的同时,日韩企业相继推出了OLED技术,这是一种更前沿的显示技术,日韩企业也想再次上演液晶面板时代的技术垄断和封锁从而谋取暴利。

在这一形势下,海信以成熟的LED技术为依托,发力多分区独立背光和Hiview画境引擎技术,以ULED技术正面狙击OLED,同时,海信加快了第四代电视技术——激光电视的研发步伐。2014年,海信全球首发100寸短焦激光电视,在第四代电视技术上,国内企业首次跑在了日韩企业前面。

60年技术争夺,只为“领先”,激光显示技术还看中国

5、解码激光电视

与自然光色域相比较,传统显示设备只能再现人眼所见颜色的30%,而激光显示方式可覆盖90%,达到90多万种颜色,使人们能够最接近真实、最绚丽璀璨的全新世界。激光显示这一全新的视觉解决方案,对于一直饱受日韩显示技术和显示产业控制与宰割的中国家电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也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

2007年,海信开始激光显示技术的储备,经过4年多的试错,2012年,一台体现海信激光电视雏形的DLP混合光源激光电视技术原型机在美国CES上展出,比LG同类产品早了一年。

海信实现了激光电视从0到1的突破,然而这距离可量产的产品还有一段路要走。海信的技术研发人员又经受了3年的“折磨”,2014年9月,推出了全球首款自主研发的100吋超短焦激光电视。

2015年1月,海信激光电视惊艳亮相CES。韩国《朝鲜日报》援引一位三星电子一位高层相关人士表示:没想到中国企业率先推出了技术卓越的激光电视。

此后,海信继续激光电视技术的研发,2016年7月,全球首款DLP超短焦4K激光电视由海信发布。2018年5月,海信推出80吋激光电视L5,上市即成爆款。

如今,海信激光电视稳居中国80寸及以上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在与索尼、三星等高端电视竞争中也丝毫不逊,激光电视也由海信影响到全球20多家企业跟进,成为下一代电视技术的核心。

从“缺芯少屏”到“任人宰割”,从“穷追猛打”到“奋力赶超”,60年的中国电视发展史是中国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国企业在激光显示技术上抢占的先机,并不只是国产电视厂商的机会,也是中国在显示技术上的一个重要机遇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三星   中国   超短   海信   激光   显像管   索尼   技术   韩国   天津   日本   液晶电视   液晶   数码   电视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