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自行车玩到一定程度,自然会发现原车的各种不足,最简单的,升级一下套件轮组,就能带来不错的体验,若是对车架材质和几何尺寸也有要求,量产成品又无法满足需要,基本上都要玩自组了,毕竟太个性的要求,在销量上有风险,所以商家很少投入。

有人会觉得自组的车可能便宜点,但这要看情况,如果不考虑品牌因素,只看配置,用一些功能差不多的廉价品牌来组装,整车可能就比品牌车便宜点,但更多的时候,同样配置的自组车会比成品车更贵:商家的零配件都是批发价格,而自组车的每个零件都是零售价,甚至关键的车架、涂装等还需要特别定制,价格可能就比量产车高出很多。

当然,能玩到自组这个阶段的,都是骑行多年的老手,对自己需要什么车架几何十分清楚,对套件调整也并不陌生,加上网络上各种组装自行车的资料和视频,对整个组装过程都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但是第一次出手组车,难免还会遇到一些实际问题,而且网上的资料也未必全面,很多大神们不屑提及的细节,都可能让你困惑很久。

比如看视频,人家安装齿盘曲柄就那么简单,往中轴上一套,拧紧螺丝就行,但自己上手或许根本就套不进去!

所以,作为自组新手,这里将自己组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记录下来,供各位参考。

(插入广告语做分段:写作就用快手师爷!sd89.net)

首先是齿盘曲柄的安装

本人选择的车架都是BBR60旋入式中轴,安装相对于压入式简单很多,直接按照中轴上面指示的方向旋入两侧培林即可,中间的塑料管也放入中轴里面,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尘防水作用。

如图,中轴培林有左右的区别,上面有左右标识,按照箭头方向分别旋入车架五通左右两侧,中间的塑料管也放入五通,使培林保持连接状态,以便防尘防水。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中轴培林分为左右,上面标识有旋入方向。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BBR60中轴

旋入过程就是直接用手,拧到拧不动为止,也可以垫上一块布增加摩擦力,以便拧得更紧,直至培林紧贴中轴边框,此时再用工具也没有太大意义了。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螺纹五通

带有螺纹的车架五通,支持BBR60旋入式中轴。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螺纹五通

旋入中轴拧紧后,插入齿盘曲柄。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插入齿盘曲柄

接着就是插入齿盘的中轴,齿盘中轴与车架中轴上的培林是紧配合,所以要用力插入才行,等左侧中轴露出来,右侧的中轴还可能没有完全插入,而且靠人力很难继续插入,此时需要再用橡皮锤砸入才行,当然作为偶尔的业余玩家,未必就有橡皮锤,没关系,拿着铁榔头,在齿盘上垫一个厚点的拖鞋也行,放心砸,直到齿盘中轴全部进入车架培林中,并且紧贴培林为止。

此时齿盘中轴会从车架左侧培林完全露出,对准中轴上的小孔标志套上左侧曲柄,压入防退卡片,旋入曲柄盖,用工具拧紧,再交替拧紧左右固定螺钉即可。

注意,如果防退卡片无法压入,说明曲柄位置不对,检查右侧曲柄轴是否完全砸入。

左侧曲柄盖要先旋入,再固定曲柄上的螺丝,否则曲柄盖就不好旋入到头了。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套上左边的曲柄

套上左侧曲柄,拧紧曲柄盖,可以用曲柄盖工具拧紧,再左右交替拧紧曲柄上的固定螺丝。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旋入曲柄盖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拧紧固定螺钉

完成后的曲柄各部分配合紧密,曲柄运转十分流畅润滑,没有杂音。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配合紧密,转动顺滑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前拨的固定

现在车架很多都是直装式前拨,安装很简单,关键是上下位置,禧玛诺前拨上有一个红色贴纸,上面印着几个齿轮形状,将其对准齿盘,就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前拨位置,不过个人觉得预留的空间有点过于紧凑,觉得再向上一些,让链条在大小齿盘上都能从前拨中间通过更好。

按照贴纸标注的齿形对准齿盘,前拨的上下位置基本上就可以了。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按贴纸标志定位前拨高度

注意前拨的左右位置,与链条运行方向平行即可。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注意链条运行方向

后拨固定也很简单,将后拨固定螺钉旋入尾钩,让车架尾钩可以卡住定位销,确保不会被链条拉走即可。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注意定位销钉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安装链条

链条长度的确定

将链条穿入前后拨,套上小飞和小齿盘,此时应该是链条最松弛状态,再多的链条也没用了,所以在这个状态下,稍微收紧一点链条,让后拨略微有些张力,这就是链条最长的长度,多余的必须截掉。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截取多余链条

截链器质量直接影响能否正常截链,如果大力拧紧都无法顶出链条销钉,那肯定是截链器尺寸误差太大,我手里就有一个截链器,链孔太小,根本就无法顶出销钉,换个截链器就好了。

下图,左侧的截链器质量太差,拧到最紧到无法退回,也截不断链条。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左侧为伪劣产品

由于截掉后的链条必须保证能跟预留的外板接上,所以截取的都是双数。

我安装的两个车架,后下叉都是405的长度,一个截掉4节,一个截掉6节,都能正常使用。

安装链条时要注意,链条上带有字母的一面要朝向车架外侧,而且从链条前进方向来看,外板一定要向后包裹内板,同时插入预留的销钉时一定要插到头,固定住对侧的链板,否则会产生跳链。

下图,带有预留销钉的外板链条,在齿盘上方位置运行时,应该是向后包裹内板链条,而且链条字面向外,否则就会产生跳链,而且无法调整。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注意链条安装方向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刹车和变速线的安装

车架几何和规格确定后,车架尺寸就固定了,剩下的就是坐管高度,坐垫位置的确定,而这些早在以前的骑行中就心中有数,所以也不是问题,那么确定把立长短和把横高度就成了关键。

根据自己以前的骑行参数,可以大致确定把立长度和把横的高度,多余的前叉上管必须锯掉,这个也简单,用普通的钢锯就行,最好在地上铺一层塑料布,以便后期打扫。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用钢锯截掉多余的前叉上管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线管长短的确定

由于是给自己组车,车架几何基本固定,后期调整的范围不大,可以尽量缩短线管长度,显得外观简洁漂亮,但还是要兼顾到后期的进一步调整,首先要确保当前尺寸下,线管长短足以保证车把可以左右自由转动,再适当留些长度,以便后期加长把立,适合更激进的骑行姿势。

自组的线管长度明显比车店销售的成品车短了很多,看着更简洁。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线管长度适当

后拨变速线管。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后拨线管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刹车的安装和调整

刹车的安装和调整,对老车友来说都不是问题,关键是左右手的前后分配。

个人觉得,刹车以右前左后为好,一则右手更敏感,前刹也更重要,另外左手变的刹车线可以随着左侧变速线一起,都能从上管左侧穿入,不仅外观简洁,也减少了对头管车漆的磨损。

如图,两侧的线管可以尽量不接触车架,以减少对车漆的磨损。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线管最好不接触车架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变速线的安装与调整

刹车线穿入手变很简单,直接从前向后即可穿入,变速线则是从手变内侧小孔向外,从一个带有塑料片的窗口引出来再向后穿入。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变速线从内侧小孔向外穿出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注意这个塑料片下面的线孔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由此穿出再向后穿入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从后面引出变速线

有些套件商家会预先穿好变速线,那就省事儿了。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线管的安装

内走线的破风车把上,线孔直径有限,要同时穿入刹车线和变速线的线管比较困难,可以尝试先穿入变速线管,再穿入刹车线管,因为变速线的线管较细而硬,刹车线管较粗而柔软,便于后期插入。

线管长短确定后,用钳子截断时要注意整理断口的钢丝,保证拉线不受阻碍,再套上线头,有条件的使用切割机更好。

车架上有预留的引线管,将变速线和刹车线分别插入相应的引线管,从各自对应的位置引出,抽出引线管,再把拉线插入线管到各自位置,即可进行后期调整了。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对老玩家也不是问题,但还是有一点要注意,开始的时候,你的变速器很可能不灵,这是因为车架中的拉线太多虚位,要反复固定拉线并操作手变几次,才能逐渐拉紧。

当然如果经验丰富,也可以很快就拉紧到需要的力度,后期调整就简单了。

后面的操作大家都明白,网络资料也较多,就不啰嗦啦。

祝大家玩得开心。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www.sd89.net)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多窗口高效写作软件《快手师爷》

自组公路车,你可能遇到这几个问题

写作就用快手师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销钉   贴纸   曲柄   师爷   快手   引线   车架   螺钉   链条   长短   刹车   后期   长度   公路   位置   中轴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