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近日,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正式合并。其实,在深交所最初的规划中,中小板就是创业板的过渡机制,如今它早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如何看待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1998年,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提交了《关于借鉴国外经验 尽快发展中国风险投资失业的提案》,被认为是开启了在中国设立创业板的征程。1999年起,深交所开始着手筹建创业板。2000年10月,深市停发新股,筹建创业板。然而2001年初,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且国内股市频传丑闻,成思危提议缓推创业板。2002年,成思危提出创业板“三步走”建议,将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被高层采纳。
2004年5月,深交所为了鼓励自主创新设立了中小板,中小板与主板的上市门槛基本一致,只是定位上中小板侧重于服务创业型、科技型企业。中小板设立后,新股成批上市,大量优质的民营企业通过上市获得了融资,加快了发展,海康威视、牧原股份、比亚迪等大牛股都是借助中小板实现估值提升的,中小板指数从2005年至今累计上涨了9倍,投资回报比深圳主板指数要好得多。

如何看待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但是,随着2009年创业板设立,中小企业的上市门槛进一步降低,中小板的作用逐渐弱化。2019年科创板设立后,独特的定位和机制让其在资本市场上风光无两,早已经成为投资者眼中的明星板块。甚至有学者建议撤掉创业板,将科技企业划入科创板,虽是玩笑话,但也反映出新版块设立后,原有的版块功能失效或定位不清的问题,亟需改革。
在我看来,本次主板和中小板合并,就好像一家公司在进行架构调整,目的在于:理清定位,减轻管理负担,为注册制扫清障碍。合并后,也能提升主板的包容性,有利于主板做大做强,毕竟,主板已经连续多年没有新企业上市了。

如何看待深交所主板与中小板合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深交所   纳斯达克   主板   目的   民建   包容性   成批   新股   中国   门槛   版块   机制   指数   建议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