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最大的“敌人”不是西医,而是“中药西方化”的错误路线

本文作者:冷月髒花魂

很多中医的支持者们认为:中医目前衰落的根源在于现代医学(被中医粉们称为西医)的长期打压和破坏然而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个事物走向衰落,根本原因一定要从内部找原因,而不是在外部找原因。

华夏中医学的理论,自《黄帝内经》诞生,确定中医学主要的理论体系以以来,就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为什么华夏中医学古代疗效非常牛,常有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功效,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最近40余年,大家感到“中医功效”越来越不行了?

冷月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生长在现代时空的中药材的“药效”越来越“不灵”了。由于中药材越来越不灵了,中医对人体疾病的治疗实际功效越来越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久而久之,大部分人就会形成一种观念:“喝中药没用,治不了我的病”,进而就会推导出“中医不行,太落后了,应该被淘汰”。

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断言:“中医将亡于中药材!作为华夏5000年文化结晶的传统中药材,本来是世间最纯粹的天地精华凝结,但是为什么现在不行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药材被人们吃下,却不管用了,生子不少治不了病了?

中医药的窘境其实由来已久,原因在于我们执行错误的“中药材西方化路线”,这种路线已经使得中药加速走向衰败。如果这种情况再让它继续下去,中药就无法挽救了,一旦中药材无法挽救,建立在天地间的华夏中医学理论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中药材西方化的错误路线是指:在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制药过程中,大量使用西方化的剧毒农药化肥,使用假冒伪劣中药材种子;为了尽快赚取高额利润,中药材的种植周期明显缩短,使用大量刺激性生长激素;中药材的传统入药过程和方式被几乎彻底摈弃,而是采用西方化的机械式制作制药方式!

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药都是经过精心炮制和炼制的。 但是现在的医院大多不炮制、或者乱炮制。


中医最大的“敌人”不是西医,而是“中药西方化”的错误路线


一位老中医说:“不能怨老百姓骂中医。现在中药材基本不灵了。价格涨得那么厉害,假冒伪劣又空前严重,老百姓怎么能不骂?从来没有见过中药材质量像今天这么差,过去三五服中药下去疗效就出来了,现在十服八服也没见疗效。”

中医理论目前在西方化的现代医学体系下千疮百孔,但是最可悲的事情莫过于,连治病救人的中药都“病”了。

一位老中医心痛地说:“我搞了50多年中药,现在的中药连我自己都不敢吃。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可能吃出问题。我吃中药,都得自己跑到药材市场亲手选药材,自己炮制。”

辽宁省中医师陈家功发现,一些号称来自甘肃岷县的当归,外观上明显粗大,也没有多大药效。这种当归在人工种植过程中,使用了一种生长调节剂,半年就可长出来,而传统种植的当归需要长5年以上。

当归是中医常用的补血、活血散寒药,当归身偏于补血,当归尾偏于活血。产于甘肃岷县的当归,被称为秦归,是公认的地道药材。

麦冬使用生长调节剂后,单产可以从300公斤增加到1000多公斤。党参使用生长调节剂后,单产量增加1倍。产量增加了,但有效成分普遍降低,有的降低一半甚至更多,药效可想而知!

中药材历来讲究原产地,是为“道地”。这是五千年来通过实践摸索出的规律。大量验证表明,一旦改变了环境,中药材的药效往往就不行了。

几十年前,中药如果需要异地种植,必须经过三代,考察是不是有疗效。用第一代的种子种第二代,第二代的种子再种第三代,直到三代药材的疗效和原产地药材一致,才允许移植。现在则随心所欲了,想去哪里种就去哪里种,想怎么种就怎么种,大量中药材被西方式的激素类生长剂催熟,成为拔苗助长的傻大个。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民间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常言道:“好土生好苗”。每味道地药材根据其性味不同,都有道地产区。中药药性形成是气候、土壤、生物、地形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同地方出产的药材,质量会有差异。

道地药材得到现代科学的证实。黄芪的道地产区在山西浑源,如果种植在黄河以南,鞭竿芪就变成了鸡爪芪(鸡爪状)。药材不只是形状改变,有效成分含量也不一样。

可见,各地有各地的道地药材,不能互相代替。道地药材拿到别的地方种就变样,质量不行,效果也不行。

中药材被西方式的剧毒农药折腾的已经逐渐失去了传统医学理论中的药理性。剧毒农药在中医药材的种植生产中被大规模使用。

中药材种植像一般农作物一样会受到病虫草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农药。因此,药材中有农药检出并不意外,使用农药不可怕,可怕的是滥用农药。

中药存在农药残留,一方面是药材生长过程中从环境摄入的,另一方面是农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黄芪、当归、党参等药材常发麻口病,潜藏在土壤中的线虫先是咬破根部的表皮组织,细菌侵入后根部开始腐烂,导致减产甚至绝产。为了杀灭害虫,有的农民就大量喷施农药。

滥用农药包括错误的农药品种、过多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使用时间和收获时间相隔太近。每一种农药的作用机理和防治效果都有针对性,如果选错药,不但不能防治病虫害,反而增加了生物抗性,白花钱还使残留无端增加。

销售的多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果使用时间距离收获期太近,药物没来得及降解,同样会引起残留超标。

药材中农药残留超标的真相更令人震惊,这也是我国中药材出口最大的拦路虎。从检测统计可以看出,我国中药材中农药残留污染具有普遍性,几乎在所有的样品中都有检出。

三十年前,为了消灭长白山上的松毛虫,曾组织飞机在林区大规模洒下666等剧毒农药,至今该成分仍不时在长白山区的人参中被检出。

中医的内行人都知道这句谚语:“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砍来当柴烧。”药王孙思邈更在一千多年前直接指出,不按时节采摘的中药材,有名无实,跟烂木头没有什么两样。

中药市场放开以后,药材变成了“农副产品”,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个上涨种哪个,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为了尽早上市,药农采收的天麻里面都是瘪的。桔梗生长两三年才能达标,现在人工种植一年就可以了。

杜仲等皮类药材,过去选择的标准是皮必须有0.3厘米厚,树龄一般10-15年,折断后杜仲丝拉都拉不动,那才有效。现在不管年限,也不管加工、研炒了,当年种的都拿来用,都是薄皮和枝皮的,也根本没有丝,疗效相差极大。

黄芩五寸长才能用,现在才长到一寸长就被挖出来了。甘草、大黄三年以上的才能达标,可农民一旦遇到价好的年份,就会提前采收。

可见,很多中医药材的种植生长自然周期被盲目的人为缩短,中药材凝结的自然天地精华元气大大减少,中医药材的疗效自然和以前的同样的药材效果比不了。

目前,中药材种质退化、种子种苗质量较差等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中医药行业健康发展。

种好苗好药材好,种子是中药质量的源头。长期以来,中药材的种子种苗多处于“就地采收—就地留种—就地再栽培”的原始循环状态,“只种不选,只选不育”,加之受种源不清、环境条件等影响,无法保证中药材稳定的生长性能和药用性能。多年生黄芪、甘草的发芽率仅在60%左右。阳春砂为多年生植物,如果不及时筛选提纯,易造成种质退化。

三七在北方安家、虫草在大田引种、黄连在平原栽培……道地品种在区域间的引种过程中出现混杂、退化现象,导致种子种苗与药材品质下降。野生种质资源在遗传上存在明显的多样性,不同的种群甚至个体,外观性状、化学成分含量等具有较大差异,以致产量与质量不稳定。

目前,我国中药材种子管理处于边缘地带,呈现种质混杂、种源混乱的状态。

而假冒伪劣种子、剧毒农药给中药材带来的危害是毁灭性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寡头在全球推动剧毒农药的泛滥,破坏各国的生态平衡体系,已经持续许多年。

美国曾经在20世纪在国内大规模推动农业杀虫剂战略,以剧毒农药杀灭害虫,但是导致巨大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并且导致美国人的癌症发病率显著增加。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正式禁止在国内使用剧毒农药杀虫,然而美国的垄断资本寡头们为了自身利益,开始疯狂向全球其他国家推销剧毒农药杀虫剂体系,中国也深受其影响,为了增产,国内长期使用剧毒农药杀灭害虫,中医药材同样不能避免,这极大地影响了中药材的药性。

确保种苗基原纯正、遗传性状优良是生产高品质药材的根本保障,加大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和推广的支持力度,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行业标准,才是中医药材的必然发展之路,如果我们再不警醒目前中医药材的乱象,华夏文明5000余年的中医学很可能将在未来毁于一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中药   中医   种质   华夏   中医学   当归   剧毒   种苗   西医   中药材   疗效   药材   农药   道地   种子   生长   敌人   路线   错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