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头部的时代,求变或死。



原创 | 和牛财经(ID:mumushengyi)
作者 | 经纬张颖


和牛财经注:张颖,经纬中国的创始管理合伙人。拥有18年创投经验的张颖主导投资的项目数量达到400余个,曾投资过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猿辅导等多个明星项目。与其他投资人不同,张颖组建专业的投后支持团队,更关注创始人的成长,被不少创业者称为投资界“暖男”。


而十几年前的张颖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光鲜。少年时,他跟随父母住在车库,曾在美国旧金山最破的学校里读书,一直是欺负链的最底层,他开始培养与各种人打交道的能力。他说自己是fatalistic,面对困境的心态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他喜欢越野摩托,曾骑着摩托游历非洲七个国家,他会为自己的越野摩托车技术不如世界顶尖水平而遗憾,但也会用“至少我在中国早期投资人里,排名靠前”这样的话宽慰自己。他常常提醒自己“老天已经对我够好的了”,他懂得知足,但在自己热爱的事情上极度认真。一切经历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在投资生涯中的特有魅力。


他在微博简介中介绍自己说:“一头特立独行的猪;人冲傻孤僻一根筋”,张颖也再向外界展露着他真实鲜活的一面。本文整理了张颖近年来在公开场合的谈话,包含他在经历里总结出对人生、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看法。


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01过往的痛苦是杀出重围的利器


我们当初上的高中是全旧金山的最烂之一,公立高中,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暴力事件,白人欺负黑人,黑人欺负拉丁人,拉丁人欺负亚裔,亚裔里面再欺负abc,abc欺负香港人,香港人欺负广东人,广东人再欺负其他地方的人。我就是来自于中国的其他地方的人,属于欺负链里面的最底层。


这个高中给我带来的,是能跟各个种族的人打交道的能力,在这里面你学会怎么生存。这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意义。


当初我们家在美国住的房子是在车库里面,非法的,华人买的一栋房子,两层的,我们就住在地库改的房子里面,地板就是水泥,人家马路上的一个咳嗽我都能听见。看不到希望。


当初做投行的有些时刻非常煎熬,我并不是一个冲突性人格的人,有一段时间,在投行里面做得非常憋屈,有几个非常绝望的时间点。比如每到周五的时候,我都会像逃难一样,想各种各样的方法躲起来,不想被别人去分配工作。有时候躲到车里面,有时候躲在厕所里面,我曾经在厕所里面站在马桶上待过两个小时。但是不管你怎么躲,人家都会找到你给你安排工作。


但是这些东西加起来,我觉得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对后面做投资判断人,判断人性都有很大关系。跟创业者的互动过程中,不欺负别人,真正的让他们认为你跟他们是平等的,日复一日地去做,就能产生巨大的优势,就能建立很强的个人的口碑,建立起跟别人的差异化,在创业者心中孵化,就能够真正地变成一个护城河。


罗永浩处于低谷的时候,我很疑惑,他怎么能承受得住这样的压力?我作为一个见惯腥风血雨,在商场上经历了很多的人,我都承受不了。他跟我说,这是一个脱敏的过程。他的每一分钱都投到公司里,我对这种人很佩服,因为我做不到。


我更感兴趣的就是持续的卓越,投到好的公司赚更多的钱,更多的钱变成更多的筹码,影响更多的创业者,你跟他们很信任地交流,带来的这个快感是无法描述的。


今天已经跟 10 年前不太一样,10 年前遍地机会,你埋头苦干,能杀出重围;今天创业难很多了,你要吸引到优秀的人帮助你,再去实现你的梦想。今天的 90 后、00 后,他们对人的这种认可,是要很多元化的,他不会对你盲目认可。所以我觉得作为创始人,你要提升自己魅力、气场。


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02把每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两年


2003年底我回到中国,然后靠着老天爷的恩惠找了一份工作,也许是因为过去被“暴打”的经历,我慢慢发现自己非常适合做投资。


再加上中国TMT行业的爆发,自己很幸运遇到了徐传陞,我们的团队最开始包括左凌烨、Harry,大家一起配合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不管是顺势而为还是老天爷的恩惠,我觉得今天这手牌变成了一副绝佳的好牌,我就应该把它给打好,努力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这次疫情的发生让我觉得,不能因为疫情而改变生活跟工作方式。我从来不相信,要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那么活,这简直就是扯淡!你想如果今天是你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怎么活?你就在家里面陪着家人,老老实实什么都干不了。但是我觉得可以把每天当做人生中最后两年来活。因为最后的两年,你可以想象你自己可以坐在马桶上看美剧看两个小时,你可以想象你呆在咖啡厅里面,一下午什么事也不做看看书,你可以想象你出去玩……当做人生最后的两年,把它活得精彩,有意义


努力工作,拼命生活。这一直是我深信的价值观。


工作方面,对投资这个行业来说,就是凶悍厮杀,抢到最优秀创始人。


而生活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件事情,这是一件与工作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


经纬是我职场上、人生中最重要的平台,但我也喜欢纪录片,喜欢越野摩托车,喜欢看世界,我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想去实现。


2019年1月11日上映的纪实电影《燃点》,经纬和我参与了纪录的过程。创业是永不停息的人间战场,我们认为这是一件极其有意义的事,这个时代可以被纪录下来,也值得被纪录,特别是在当下。


2017年3月,我把本来是在市场小组孵化的、一个每年带CEO出去交流的事情独立出来,做了一家公司——经纬出行。核心的模式就是,通过新经济领域里优秀创始人的高端出行,放大漏斗,认识更多的CEO。等这个量放到一定程度,我们会有自己的社群和生态,最终延展出一些商业的“撮和”以及一些跟投的可能性。


把高端出行、社群生态、商业延展等三项打通,形成一个三角型的商业模式,在今天,这是一个完全的蓝海。


这件事本质上蛮重要的。现在一个创业者或者职场高管,工作压力和环境都不叫恶劣,而是越来越极端,是需要一些东西去解压的。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宽松一下自己的心态,安抚一下这种焦虑,然后充电,回来再去发力。


每个人都应该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只有这样子,创业这条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03优秀的公司,

最大的差异在于创始人的成长速度


如何降低未来最头部明星公司的错判率;我如何在今天见到10年后的下一个王兴、下一个张一鸣、下一个程维。这在今天基本是无解,因此我从三个维度尝试去解决。


第一,从平台决策的层面,希望在流程上、在方法论上、大家的讨论上,在所有不最重要的几个节点上,是否能提升平台决策的效率。


第二,是行业小组的层面,如何去匹配好行业小组?从合伙人到VP到投资经理之间,匹配好最良性的组合,让他们在量跟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同时错过的东西又有一定的回访机制,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最终抓住过去错过的一些早期项目,降低错判率。


第三,合伙人的个人成长。今天,在任何一家公司,个人成长的节奏都开始不一样了。有些人开始明显地撞到一些天花板,有些人在迅猛地提升自己、证明自己的价值与产出。在这一层面,我如何帮助每一个单独的合伙人取长补短,拽着他,一起成长。


关于这几件事情,我每天都在努力思考,但是没有明显的效益。在我的脑海里,我一直在想还有什么大刀阔斧的方法,比如相信直觉去掉没有价值的人,又或者大胆地放权给年轻人,但最终,我还是觉得要靠老天爷。


我非常清晰地认知到,我们每天已经筛选和提炼掉很多不值得见的人和公司。但于我的层面来看,每天80%的时间是在浪费的,所以才导致我现在的焦虑、失落。只有20%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这20%的时间大概能帮助我们赚超过75~80%的钱。只有在3年、5年之后的回访,我才看得出来哪些是无效的,这就是真相。


一个优秀的公司,除了在运营上的优秀,核心业务上你看到的差距,更重要的一点是创始人在快速地发展过程中,他不断地吸取外面的营养,与他人互补。


我希望你们是这样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自己记录自己,比如你是否可以每天、每周去记一下对轻重缓急事件的判断,每周我要做的重要的事情是哪些,看看有没有成长,真正的提升在哪里,具体哪些事情推动了我的成长和进步,我是否做出了正确的决策,然后不停地反思调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方法,一方面从外部跟比自己强的人多聊天,吸收他们的能量。另一方面更多地还是来自于内部,自己对自己感性、理性、数据支持的判断的总和。


经纬张颖:如何在今天找到下一个王兴、张一鸣

04头部的时代,求变或死


想要融资,创始人要证明自己有潜力成为行业巨头,也要有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公司具备相应的能力。我给经纬系的CEO们的建议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办法变成行业的头部。


每一位创始人都要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一方面要通过理性的数据和诚实的比较来分析,另一方面要通过感性维度,比如团队迭代、自己的成长、打法策略来思考。


如果是头部,怎么保持这种竞争力,继续拉开与第二名的距离?


如果不是,我怎么调整方向变成头部?


大家要知道,正确的变革一定是非常激烈和刻骨铭心的。但如果你能变成头部,又能保持持续的执行力,这两个元素加起来随着时间的迁移,就会变成非常可怕的组合,让你达到你意想不到的高度。


创业者的基数有可能越来越少,但我觉得这是对的,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创业。可能在今天这个时间点,很多人会冷静下来去思考,意识到我不适合创业,我现在也融不到钱,但是我能加入一个公司变成高管,能辅助创始人成长,同时也成就自己,也能赚很多钱,也能对家庭、公司负责,为什么要每个人都去创业呢?


今天,像寒冬一样冷的行业,我觉得里面都还有巨大的机会,就看你能不能在别人放弃、别人失败、别人关门的情况下,继续坚持,然后把某一点给打透,耐心地去把它做好。


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大多数人会陷入“自我屏蔽”的状态,放大失败中客观因素的比重。实际上,与自身努力与否相比,客观困难不足以成为止步不前的借口。所以成功的人往往是直面挑战、长期坚持的行动派。


恐惧和痛苦决定了一个人的边界。很多人面对生活的重击,可能轻易就放弃了,但成功感最高的那批人选择了接受痛苦,打破恐惧,因为这才是赢的真谛。


参考资料:

【1】微博动态,经纬张颖

【2】《经济转型期创始人如何破局》,张颖,混沌大学

【3】优秀的公司,最大的差异在于创始人的成长速度,经纬张颖,亿万学院

【4】极客公园张鹏、B站科技UP主半佛仙人对话经纬张颖,“Rebuild 2020 Move on!”


The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经纬   旧金山   创业者   中国   头部   创始人   层面   事情   优秀   时间   方法   更多   行业   工作   科技   公司   张一鸣   张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