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的菊与刀


丰田与大众,最近又上演了一幕冰与火之歌。


一方面,丰田宣布全面停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


另一方面,大众宣布,未来自家纯电动汽车要占总销量的50%以上。


丰田的菊与刀

早在几年前,面对燃油车到电动车的时代转折,大众便表现的就比老对手丰田更为坚决。不仅全线研发独立的电动化平台,就连旗下的高端品牌奥迪,也索性直接放弃对燃油发动机的研发,彻底在电动化的路上赌上全部身家。


几番操作下来,大众集团旗下的主要品牌和销量担当,大众、奥迪、保时捷等,纷纷祭出了自己的电动化产品,尽管反响参差不齐,但都是在高调的表示,大众兄弟团要痛痛快快的与燃油时代say goodbye。


而作为与大众同样世界唯二的汽车巨头,丰田在如火如荼的电动化浪潮中则表现的较为安静。这不仅是基于节能的初衷,丰田已经有了傲视业内的混动技术;也是由于日本国家及供应链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氢燃料是更具先天优势的技术路线。


丰田的菊与刀

然而,随着中、美、欧等汽车核心市场的渐次“电”化,越来越多的声音质疑以丰田为代表的日系车,是否在此次技术洪流中点错了“技能树”?


没想到,当粉丝们的争论尚未停休,丰田已主动为氢燃料电池画下了戛然而止的省略号。


一 日本企业的“软弱病”


自从上世纪90年代起, 不知缘何,曾经主导世界科技版图的日本企业纷纷“卸甲归田”。芯片领域接连被英特尔、三星超越,在音乐方面卓有建树的索尼偏偏错过了MP3的风口,一度在国际市场大杀四方的日本手机也在智能手机的转型中集体落败,甚至也牵连了本土相机巨头的衰落,就连原本最为稳固的家电优势也光环褪去……


在如今的整个消费市场,日本似乎只剩下了汽车与药妆,对了,还有任天堂的游戏机。


在此之下,丰田对电动化从犹豫不决到后知后觉,似乎也不算例外,亦不意外。


很久之前,多云君就朦朦胧胧的觉得,日本的很多企业都仿佛患上了一种“软弱病”。


即失去了开拓进取勇气,面对心知肚明的剧变,总是习惯于沉湎在以往的成功中修修补补,患得患失又瞻前顾后。


丰田的菊与刀

《菊与刀》中曾剖析过日本的民族性,其中指出日本拥有一种“自身的锈迹”,如一把生锈的刀,磨砺之后确实无比锋利、所向披靡,但很快就又锈迹斑斑。


这也完全契合了很多日本企业的特性。它们的确能在某次的巨大突破中如日中天,浑身上下都散发着蓬勃的创新精神,但持续不了多久就又暮气沉沉,不再拥有当初壮士断腕一般的革新胆量。


这种作风其实在商业语境中被称为“寻找局部最优解”


丰田便是典型。


日本汽车奖评委御堀直嗣曾批评丰田和本田的混动技术尽管一骑绝尘,但依然只是属于迫不得已的过渡产品。


也就是说,丰田从一开始对于汽车的能源转型,寻求的是一种局部优化,而非彻头彻尾的去做整体优化。


丰田的菊与刀

当然,这并不是否定丰田在混动领域的成功与贡献。而是希望以此说明,局部最优解并不等同全局最优解。


例如我们最为熟知的诺基亚,在每个发展阶段都能找到局部最优解,从而领先对手一个身位,比如塞班系统、给手机装上MP3、推出全键盘机型……一路过关斩将,每一次都赢,最后却输在了终点。


把目光放眼到全局,我们会发现,包括诺基亚在内的很多企业,在每个关卡中都谋求到了局部最优解。但这局部最优解,却往往不是全局最优解。


这也就是所谓的“战术上的连胜导致了战略上的完败”。


不仅在技术路线上丰田偏向局部优化,对于产品布局亦是如此。


以丰田的实力和丰富的产品线,完全可以将雷克萨斯打造成自己的奥迪。既然在营销策略上已经将雷克萨斯与奔驰直接对标,那么就应该匹配相应的产品矩阵做到一一对应,做到输人不输阵。


丰田的菊与刀

然而我们知道,雷克萨斯诞生几十年来依然只有那屈指可数的几款车型。这便是丰田在高端化的策略中,只对局部的产品线进行优化升级的结果,使得雷克萨斯始终处于一个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


丰田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那就是控制成本,保证利润率。这不能说错,但充其量也只是选择了一个相较而言比较容易的方向,而不是去攻克一件最对的难事。


被很多人鼓吹的丰田“工匠精神”,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件件局部优化的表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属于一种变相的形式主义,过于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思辨和纠结无数的细枝末节,从而陷入由自我感动所催生的自我满足之中。


内卷告诉我们,表面的精细、复杂、讲究不等于高级,更不等于先进,那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假象,一种黑暗中无知的消耗,一种悲哀的精神寄托。


二 最大共识点才是市场起点


除了只做局部优化,类似丰田这样的“软弱”,还体现在不敢对外搞别人,只敢对内搞自己。


这其实也并不是一种贬义。这种行为其实也是我们最为熟知的一种价值观:修心,一切从自己内部出发。


丰田之所以受困于局部优化,恰其因此。


作为日本的第一大企业,它的任何风吹草动,只能接受来自日本内部吹来的风。一开始,丰田之所以没有去下赌电动汽车,便是考虑到日本本土并不具有支撑整个电动产业的金属元素资源,甚至也不掌握哪怕只有一两个金属元素的大额产量。


丰田的菊与刀

这就让丰田不得不基于国情的资源禀赋出发,去选择锂电池之外的技术路线。


对于锂电池是否环保的问题,多云君在《蔚来联姻中石化》中做过阐述,在此就不赘述了。


诚然,任何企业都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但实际上,如果主打消费市场,其实留给企业的选择并不多。


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打过一个比喻:一大堆美女去参加选美比赛,作为观众的你,如果猜中哪个美女会获得冠军就能拿到大笔奖金。你会怎么选?


直觉上:你觉得谁最美就会选谁。


而在现实中,你获胜的策略只有一个:那就是去了解大部分人对美的共识是什么,不管你的选择最终是否遵从自己的内心,只有选择了大部分人都认为美的那位选手,你才能赢得奖金。


同理,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消费,不在于丰田如何理解,而在于全球范围内的公众对此的消费共识是什么。


丰田的菊与刀

连年来,从政府到其他车企的接连教育,电动汽车已然成为人们的新能源共识,这就注定了丰田的氢燃料战略必然只能独立于小众市场,偏安一隅。


在去年下半年中国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其中明确提出,到了2035年,纯电动车要成为新车销售的主流,起码要达到50%以上的占比。


这与欧洲、美国对于纯电动汽车的政策导向与要求类似。


当全球最大的三个汽车市场都形成了“纯电”共识,就算丰田在氢燃料上掌握了神仙秘技,又能细分出多大的市场呢?


因为市场共识的大小将直接决定了产业配套的多寡。当充电桩的数量是加氢站的几百倍,甚至上千倍,消费者自然就会拿脚投票。


丰田的菊与刀

《菊与刀》中分析认为,日本人其实不太在意外界的种种变化,只会盲目地相信一切都在轨道上,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无须思想。至于这轨道是通向天堂还是地狱,日本人自己不会去想。


不知道这是否也恰恰解释了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汽车巨头,丰田为何对已然发生的沧桑巨变无动于衷。


这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所有人,任何一个消费级的领域,一定要从该市场的“最大共识点”出发,而不单单只狭隘的从某个技术点思考。


当然,丰田已经有动于衷了,放弃了氢燃料路线,也选择比亚迪为自己代工纯电动汽车。


丰田的菊与刀

“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这是多云君对丰田最大的祝福。


越成功的企业往往越容易软弱。但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对丰田说三道四。


毕竟,在软弱这件事儿上,我们都一样。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三星   丰田   奥迪   大众   日本   新能源   共识   燃料   软弱   局部   电动汽车   汽车   市场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