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中国并不仅仅是中原,它是由中原、草原、西域、高原等若干板块构成的体系,所谓的中国史,就是这个体系的演化史。


前述诸板块之间的互动界面,就是对中国历史至关重要的“走廊地带”,这里不仅仅将几大板块衔接了起来,还是中国古代众多新制度的创生地。


只有以走廊地带作为中心切入视角,来观察中国历史,我们才能收获对“何为中国”的完整认识。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中国山脉塑造的「走廊地带」

2020年8月开始,施展及其他几位学者各自带队出发,计划踏入塑造中国的六条走廊,开启六场“走廊”主题的户外学术之旅。

他们将回到历史现场,在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还原走廊间人们的日常生活,理解历史中的人如何生存,历史中的社会如何构成,历史中的中国如何走到现在。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走廊」主题行走 × 施展

太行山脉塑造的中国历史


7月31日至8月2日,施展与多位同行者完成“走廊”主题首站—政治走廊。共同前往太行八陉中蒲阴陉和飞狐陉的交界地区—唐子沟长城,尝试在真实的环境中去体会太行山脉在中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太行山脉之「文明初曙」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翻开历史地图,可以发现太行山东麓有古代中国的一系列重镇或都城,比如北京、保定、正定、邯郸、邺城、安阳等。自商周以来,至少有110个古国在此荟萃。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汾河流域某村落的布局示意图

为什么太行山东麓会成为文明高地呢?这就要从太行山脉的地理特点说起了。


按照海拔和地形,中国可以分为三大阶梯:



国内的主要平原大多分布在第三阶梯上。太行山处在第二阶梯到第三阶梯的分界线,它的很多历史意义就来源于此。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中国的基本地理格局

黄河从源头到洛阳,多半是在山谷中穿行,走向确定,流过洛阳以后就进入了平原地区,河道不再稳定,非常容易改道。黄河向北曾经夺海河而入海,向南曾经夺淮河而入海。整个华北平原都成了黄河肆虐的地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长期面临着黄河改道的威胁。


但华北平原又是古代最适合农耕的地方之一,所以人们需要在这里找到尽可能避免水患之地。太行山东麓地势相对高的地方就成了最佳选项。这里水土条件适宜,无洪水之虞,因此成为重要的孕育文明之地。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太行山脉与黄河流动影响着文明的发展

公元前5000多年,仰韶文化在太行山南部出现,当时的中国大地上,还有东北的红山文化、江南的河姆渡文化等。


到了约公元前4000年,这些文化开始发生密切的互动关系,逐渐发展成一个更大的文化相互作用圈,华夏文明的雏形出现了,太行山东麓能够沟通南北,太行山内又有一系列能沟通东西的通道,即所谓“太行八”。在每一陉的东口,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那一系列历史悠久的古都或重镇。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黄河在晋陕交界形成的5个S形大转弯

太行山脉之「天下之脊」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中国古代的王朝,无论是定都在长安还是北京,山西都是必争之地,而之所以要守山西,也与太行山紧密相关。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关中平原南有秦岭,东至太行山

先看一下长安的所在地—关中平原,关中平原号称“四塞之地”,北靠陇东高原,南有秦岭山脉,西边有六盘山作为屏障,东边则以函谷关而塞天下之兵,从各个区域进入关中平原难度非常大。


但是关中也有一个敞口,那就是太行山与吕梁山之间夹出的汾河谷地,汾河谷地与关中平原连为一体,从这里到长安之间唯一的阻挡就是黄河,但是渡河的难度并不大,长安朝向汾河谷地方向门户大开,几乎无险可守,所以,如果要定都长安,就必须要守住山西。谷地上最重要的城市就是太原,唐朝由此起家,后也将这里设置为北都。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唐朝地图

如果王朝定都北京,面临的问题也一样,北京北边以燕山为屏障,西边的自然屏障是太行山。燕山和太行山上因此都修建有长城。


草原游牧民族南下中原的时候,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突破,一个是古北口,另一个则是大同。从大同过来的游牧者既可以向东走,经由张家口、宣化,穿军都陉过居庸关,也可以经由东南方向,穿蒲阴陉过紫荆关,进入华北平原,直取北京。


因此,如果定都北京,山西同样是帝国门户,大同就是必守之重镇。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北京北靠燕山,西靠太行

如果站在上帝视角来看中国,就会发现,宋以前中原的人口、财富、文化重心都在长江以北,长江以北最重要的地区是三块平原,即华北平原、关中平原和汾河谷地,而把这三个平原地区衔接起来的枢纽则是太行山脉。


太行山脉的南端上党地区在古代被称为“天下之脊”,居此可以俯视各个方向,是兵家必争之地。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太行山

此次前去的唐子沟长城在蒲阴陉附近,蒲阴陉经历过上百次战争,北魏道武帝曾由此出发攻灭后燕,以此为基础一统北方中国,成吉思汗曾从这里进攻,打下金朝中都(今北京),瓦刺也在“土木堡之变”后从这里直逼明朝国都。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长城露营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户外生存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知识交付

太行山脉之「山西商贾」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大同是中原王朝必守之地,但是守大同也不容易,这里的资源不能自足地支持大军,要想守住大同,就必须保证后勤,源源不断地向大同补给物资。


而这一套补给物资的物流系统,朝廷自建的效率非常低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明朝廷创立了一套制度—开中法。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山西运城盐湖—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

简单来说就是,朝廷将向前线运送物资的任务外包给商人,商人把后勤运到前线后,可以获得盐引(古代官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


盐是古代的专卖物资,民间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而盐引就相当于给商人一个凭证,商人可以用盐引来换盐,有了盐,也就有了钱,就能获取高额的利润。山西西南部的运城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盐场之一,商人拿到盐引之后,相当一部分食盐就从这里获取。


用这个办法,明朝廷没付什么现钱,就建立了完整的北部军事后勤保障体系。而且北边有兵,南边有盐,整个后勤的财政逻辑也在山西境内运转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山西商人角色非常重要,获益良多,中国历史上三大商帮之一的晋商的出现,与此有不小关系。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晋商巨族居所—乔家大院

到了清朝,清朝皇帝经常需要到帝国西部进行一些远距离战争,对于这种远距离战争来说,最关键的不是将士有多么能干,而是后勤补给能不能跟得上。即能否进行大规模远距离的物资输送,这件事官方做起来往往效率很低。


而山西商人由于之前就有长期运输物资的经验,他们在建设这种物流系统方面是非常在行的,因此以山西商人为载体,大清建成了远距离军事力量投送所需要的物流系统,在这套物流系统的帮助下,帝国得以低成本扩展和巩固统治疆域。


可以这样说,没有山西,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辽阔疆域。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图丨山西地形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一条山河知故人。人类历史的起源和演变离不开上天赋予的条件。太行山脉,这条古老自然之脊,形塑着中国从古至今文化的足迹:



可以说,太行山脉深植于我们的千年历史,重回走廊,认识太行,让亘古之音在当代回荡。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太行山—燕山山脉的政治走廊,是“走廊”户外主题行走的第一站。接下来的五座山脉、五条走廊,我们将继续行走。


行走记录丨太行山脉隐藏的中国历史密码


9月17-20日,学者施展,河西走廊,继续出发!(详情咨询学术助手—小爱,微信号 eidos6719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太行   山脉   华北平原   太行山   关中   燕山   中原   黄河   谷地   山西   北京   阶梯   中国   平原   走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