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最近这大半年来互联网上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给我一种强烈的感觉,我们似乎又一次航行在通往未来的船上,没有人知道前方究竟是什么,但它很可能是一片新大陆,在地理大发现之后,人类很可能即将进入一次空间大发现。


回顾地理大发现的历史我们知道,新空间的发现,会直接取消过去的很多问题,同时又会浮现出很多此前根本想不到的新问题。


新空间的基础是数字秩序,先来看两个案例。


2021年初推特删除了川普的账号,Facebook封禁了澳大利亚政府,这些事情放在物理世界当中都是难以想象的,居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总统、主权国家政府,面对一个私人公司会无可奈何。


这几个公司用自己在物理世界获得的法律权利rights,获得在经营权上的自由,再把它兑换成在数字世界不受限制的power,让最有权势的人也在数字世界毫无还手之力甚至社会性死亡。这些都以很极端的方式提示着我们,数字世界的秩序绝对不是物理世界的简单映射,如果仍然以物理世界的法律逻辑去想象数字世界,是不会成功的。


但是在推特和Facebook之外,在我看来另一个东西更加值得关注,那就是比特币。进入2020年底比特币开始暴涨,从10月底勉强刚过1万美元,一路飙升到现在约6万美元。很多人觉得这个事情难以理解,觉得这是疯狂的、无理性的炒作,包括投资界大神巴菲特、芒格都在痛斥比特币。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在他们看来,比特币没什么物理性的基础,所以是沙上建塔,终究会在热闹过后沦落为一地鸡毛。出现这样的认知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我们真的已经航行进入了一片陌生的海域。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得再展开来说一说比特币更底层的逻辑了。很多人没有注意到,比特币实际上是一种副产品,产生比特币的是记账活动,而比特币的记账活动所依赖的是区块链技术。


人们都熟悉中本聪这个名字,他被称为比特币之父,尽管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谁;但还有两个美国人没有中本聪那么出名,却开发出更基础的技术,他们是区块链之父,分别叫做斯托内塔(Scott Stornetta)和哈珀(Stuart Haber),他们在90年代初开发出区块链,直到差不多20年之后,中本聪想出来在区块链上开发出比特币这样一种应用。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信任机制的问题,这是人类秩序得以成立的底层奥秘之一。


所以我先来说说区块链的故事。在90年代初,刚刚开始有些关于交易记录的文档被电子化,从斯坦佛博士毕业参加工作不久的斯托内塔很快就意识到,如何确保那些文档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个值得回应的问题。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图|区块链之父,斯托内塔(Scott Stornetta)和哈珀(Stuart Haber)

他就找到了一个精通密码学的同事哈珀,跟他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密码学的细节我们不用去搞懂,重要的是要知道,密码学在这里仅仅是一种技术,是用来实现特定的制度功能的,所以我们要去关注的是,密码技术被设计在怎样的一种制度里面来执行。


斯托内塔和哈珀两个人共同研究了几个月之后,找出一个保障文档真实性的解决方案,但这个方案需要一个第三方来监管,以保证不会有人恶意篡改数字文档。


问题是,如果这个第三方自己搞事情,恶意篡改了文档该怎么办?这就仍然是把记录的准确性寄托在人性的善意上,有点考验人性了,但人性从来都是经受不住考验的。所以这个方案并不令人满意,两个人就决定继续研究,看是否有不需要第三方监管的方案。


研究了很久都不得要领,哈珀认为很可能这是个在本质上无解的事情,那就索性从数学上来证明这个事无解。但出乎意料的是,正是在证明问题无解的过程中,发现了解。


发现的过程很有趣。他们俩人意识到,为了防止有人打算篡改数字文档,就需要有人来监管他,对这个人来说,问题很好解决,把这个人拉入伙就是了;制度设计者应该能想到这一点,就得再找第三个人来监管;这两个人再把第三个人拉入伙就行了;制度设计者也得想到这一点,那就又需要第四个人来监管……依此类推下去就会发现,你不得不找到世界上的最后一个人来做监管人,如果那个人也被拉入伙了,不就彻底没得监管了?这个问题因此无解。


但是问题到了这一步,突然脑洞就开了,所有人都入伙不就相当于所有人都没入伙吗?篡改文档是为了坑害别人,所有人都入了伙,也就没人可以入坑了,到了这一步也就不需要监管了。


也就是说,一旦让所有人都成为见证人,那么也就不会有人去篡改了,因为篡改就必须得瞒着要被坑害的人,可是所有人都在见证,也就无从隐瞒。


让所有人都成为见证人,实际上就是所有人都参与对于数字文档的记录,或者用一个更常见的说法,参与记账。这就形成了一个公共账本,同时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个账本的备份,任何人都可以随时查阅。这样一套制度设计,通过密码学技术把它实现出来,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区块链。


由于区块链的存在,使得人们之间达成的任何合作协议,参与方都无法翻脸不认、赖账了事,从而就能够促成陌生人之间基于区块链的直接合作,把相互之间的信任成本降到零,或者说,成本仅仅相当于运行区块链时所消耗的电费。


这在过去完全是无法想象的。所以,不要以为区块链仅仅是一套密码学技术,实际上它的精髓是背后的制度设计,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意涵,它带来了人类一种前所未有的合作机制,提供了对于囚徒困境的C选项。


博弈论当中著名的囚徒困境表明,人与人之间要想合作起来,而不是相互背叛,有多么困难,因为率先背叛的人会获得额外收获,这就让人有动力去背叛。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图|囚徒困境示意图

要想破解囚徒困境,在过去只有两个选项,A选项是反复多次博弈,从而为了未来更大的收益,人们会放弃通过背叛获得一次性收益的冲动,但反复多次博弈以熟人社会为前提;B选项是有个强大的第三方执行人,它会对背叛者做出严厉惩罚,惩罚带来的损失远远大于背叛带来的收益,人们也就不会背叛了。陌生人社会就只能靠这个办法了,在现实社会中,政府就是这个强大的第三方。


这也是斯托内塔和哈珀一开始陷入的困境,他们觉得无法离开这个第三方。但是把问题推到极致之后,突然发现问题反倒被取消了,每个人都是第三方的时候,就不需要额外的第三方了,于是陌生人社会当中的囚徒困境有了C选项这个新的解,陌生人也可以零信任基础地合作起来了。


因为我跟陌生人之间的合作-背叛关系不可擦除、不可篡改地记录在所有人都能看到的账本中,就相当于在陌生人社会中达成熟人社会的效应,这对于人类秩序而言绝对是场巨大的革命性颠覆。


但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bug,每个人都是第三方,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记账,可是记账这个事情还是要花精力成本的,这就又考验人性了,每个人都会希望其他人记账,自己可以省事偷懒了,结果就又变成了没有人记账,区块链刚刚给人类燃起的希望又破灭了。


好的制度绝不是靠考验人性成立的,而是要基于对人性的理解与把握才成立的。所以中本聪在区块链上加上了一个重要的制度设计,就是记账的人可以获得token作为奖励,这些token就是比特币。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只要有人在区块链上上传了记录,就会有人主动来为此记账,并获得区块链上发的token,或者说是这个区块链发行的数字货币;越多人参与记账,这个区块链上的合作就越是可信任,于是就越有人愿意到上面来活动,活动的人越多,这个链上发行的数字货币就越有价值,也就会激励更多人来参与记账,于是又会吸引更多人来链上活动。只要初始能够启动起来,之后就会形成正循环,整个区块链生态就越来越有活力。


所以,可以说比特币为代表的各种数字货币,是让发行该数字币的区块链生态能够运动起来的发动机。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是共生不可分的存在,准确点说,数字货币和公有链是共生存在。没有链就不会衍生出币,没有币就没人记账,这个链上无法建立信任,链也就活不下去。


比特币确实没有物理性的基础,因为比特币的基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合作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比特币的基础就是社会本身。比特币的基础不是物理性的,但比物理性的存在更有活力,某种意义上也更加永存。


区块链生态只要能够运转起来,就会催生一种史上前所未见的人类秩序演化逻辑,一种真正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秩序。过去我们所熟悉的大部分秩序逻辑,都会被超越。


马斯克在2021年初表示将考虑用比特币作为薪酬,之后又宣布将接受用户以比特币来购买特斯拉汽车;2月12日苹果公司的Apple Pay里面也开始接受比特币支付了,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公司会愿意接受比特币付账。那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在区块链上完成,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是以数字货币计价的。


我们把脑洞打得再开一点,我们这些人都属于区块链世界的移民,再过二十年,区块链世界的原住民也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中坚力量了,有可能在区块链上完成的经济活动占了经济活动的绝大部分;也许你觉得难以理解,实际上在区块链上的活动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在手机APP上的活动,十年前我们是无法想象,自己要办的绝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手机上完成的。


一旦大部分活动都在区块链上完成,那么链上发布的数字货币也就会成为经济当中的主要货币形式,现有的法币反倒可能成为补充性的存在。今天我们还是在以美元作为包括比特币在内的各种数字货币的计价标准,有可能二十年后就是以数字货币作为美元的计价标准了。这很像对今天打游戏的年轻人来说,在很多场景中Q币就是真正的钱,可以进行真实世界中的交易。


再换个场景想象一下,二十年前,传统的电信服务商画地为牢,拨打国际长途还是个普通人不大容易承受的消费;但是今天,智能手机、社交软件把电信商画出的边界给取消了,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空间秩序,随时随地随意通话。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区块链对于世界的改变,会比那些社交软件所带来的改变深远得多得多。它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个全新的空间秩序,二十年后,数字空间可能会成为人类秩序的主流,物理秩序反倒是补充。


这种变化就有些类似于,在社交软件上的通话成为主流,基于传统电信商的通话反倒成为补充;区别在于,新的空间根本就不会局限在通话这个领域中,而是会弥散到人类的各种活动领域当中。


这种新空间的基础,不再是物理空间,而是人们之间的共识。区块链在根本上就是一群有共识的人,基于密码学技术而形成的一种小共同体,区块链英文叫做blockchain,中文更有寓意的名字应该就译成“部落城”,部落、城邦;每一条区块链,都聚合起一个具有共识的部落城,区块链就是载着这个部落城驶向新空间的航船。


一种技术只要能够找到足够多有共识的人来使用,它就会成为大势所趋,不会被任何其他力量所实质性扭转。所以,我强烈地预感着,区块链正带来在我们眼前缓缓展开的空间大发现。


不过,区块链所带来的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间中的经济节奏是相反的。在物理空间中,先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金融等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产业才会发展出来;区块链空间当中,实体经济还啥都没有呢,各种类型的类金融产业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因为“部落城”当中的人们相信,区块链上迟早会发展出实体产业,既然如此,现在就需要提早在金融层面卡位。


但这种卡位的努力也带来一系列乱象,以至于今天一说到区块链、币圈,很多人会觉得上面都是割韭菜的。


然而,回看地理大发现会意识到,大航海时代的初期,海洋实际上是属于海盗的世界,但正是这个海盗时代,打开了一个更加伟大的世界和时代。

“区块链”实应译为“部落城”| 施展札记37

今天看到的区块链上各种乱象,就像是部落城的海盗时代,一个更加伟大的世界和时代,会在此中孕育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区块   斯托   密码学   囚徒   札记   货币   秩序   所有人   物理   人类   文档   数字   基础   部落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