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有些人似乎很乐意宣判平头塞的末日,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这样的观点也许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一种类似于狂欢的属性,使得说出这样的言论者显得更加符合这段时间的潮流,从而满足某种心态。

诚然,我并非否认现在是一个被入耳式耳机填满的市场,甚至在每一次大邪神书写一款平头塞的时候都会将这一冲突拿出来晒晒,可是我们真的非常了解平头塞在这一时期的出路吗?反正从各色各样的DIY老壳子平头塞上我找不到答案。诚然这个问题困难以至于让我持续思考到今天,直到我拿到了这款全新的钛铃Plus,便豁然开朗。

在正式评测之前,我还是想感叹一下,距离上一次评测“阴阳师”已经过去了一年左右,那时的我确实少了一些必要的经验,无甚思考,可能对于产品本身更加专注。然而到了现在,似乎越来越喜欢做分析,一个细节处的精妙设计能涌现出许多文字,固定了写作格式反而有更多的文字可以填充,也是一件趣事。可能越是静心写下的文字,越是静心才能感受到其真心实意;不过放心,我会尽量让这片长文章读来尽量“可口”。

接下来,凯声 钛铃Plus,参上!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设计与技术

要聊钛铃Plus不可避免的要提到钛铃,或者干脆按照淘宝店的现状,使用量产版钛铃的“阴阳师”作为参考,我们聊聊钛铃Plus所经历过的升级和提升。最基础的铃铛系列的外观和材质,直观看来是没什么变化的,尤其是经典的钛合金制作的腔体,使用CNC工艺和手工打磨相结合,呈现出一种最为经典的美感,同时因为设计相当精致,在我看来是最不挑耳朵的一种平头塞构造,从外观到佩戴都是十分圆润的感受。

因此,主要的变化还是发生在两个方面:发音单元、耳机线。

先说说耳机线,相比较“阴阳师”的5N纯银线,钛铃Plus使用的是手工编织的二次冶炼音圈铜箔基,后者在我们寻常玩家眼中似乎并没有十分熟悉,网络上可查的资料也十分有限,然而凯声品牌对其所抱有的期望实在是无法忽视,就当作是某种特殊工艺的顶级线材吧——对于钛铃Plus这样的不可换线耳机,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一次性将线材把好关,无论是5N银还是这个二次冶炼,我们不难看出凯声在这个方面所做出的投入,相对的,便是现在绕耳式耳机普遍存在的换线设计。事实上,换线设计虽然拓展了玩家在某一时期的可玩性,但是也为一些商家标配平庸线材尔后发布高价的升级线有了充足的理由,大邪神一年前就经历了这样的事情,很不爽——这里是个逻辑Bug,如果一次性就可以达到Max状态,也就无所谓可换线设计了。

另一个让我感受到开心的事情,便是与DD HIFI合作的可更换插头设计,这一设计在国产耳机中作为标配并不是很常见,大部分也就是作为升级线材来销售;讲真,不可换线的耳机搭配可更换的插头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硬件环境,从专门的音乐播放器到手机电脑,一支价格偏高的日常用耳机一定是更加稳定的存在,这时候,耳机插头的情况便成了最大问题,如今,可更换插头设计,问题解决。每一颗插头都是包裹着钛合金的外披,质感可以说是非常不错,更换起来手感和阻尼感都十分顺滑,点赞。

再来谈论下发音单元的升级,这一部分的升级是属于那种我们不好直接看到但是能够切身感受到的,专业性也比耳机线什么的要复杂的多,文字的贫乏很难详尽描述,因此放在本节的最后部分,作简要的讨论。

发音单元可以说是一个全面的升级,磁铁是N55,磁通量大于1.8个特斯拉,相比于阴阳师的磁通量是大于1.5个特斯拉,因此将两个铃铛放在一起,钛铃Plus会有一个明显的排斥和吸引,而阴阳师便不至于如此。振膜方面,使用了专利型夹钢式钻石切割悬边膜片Alpha+,这个名字相当夸张啊,但是明显可以看出来是阴阳师的专利型夹钢式结构膜片Alpha升级版本,撇去专业术语,我们从参数而言钛铃Plus的THD小于0.08%,相较而言阴阳师的0.1%,片面的看其差别可能并没有很大,但是放在声音表现上便没有这样简单了。单元的变化还体现在对煲机的要求,此前可能一百多个小时就够了,钛铃Plus则需要200个小时以上,这个确实就不容忽视了。

至于在实际听感中的表现,除了对前端设备要求更高以外,便是更高的潜力和更有趣味的声音体验,我们在下一章详细说说。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声音与搭配

耳机的任何设计从本质上来讲都是要服务于声音表现的,而评价一堆设计是否足够优秀的唯一标准只有一个,那便是其服务的声音是否优秀:面对诸多变量的处理中,存在着正向效果也就存在着负向效果,也有存在零和的情况。所以在我看来,面对大量变量而没有足够的经验去处理,其实还不如不去设置这些变量,但这也不过是一个“看似自谦的过来人”心态,因此对此我不想做过多的评价。

钛铃Plus显然不会给玩家留出太多的可控的变量,比如在耳机套方面也就剩下空心套和实心套两种情况,加上不喜欢戴套的也不过三种选择——按照排列组合,对于可换线的入耳式耳机那便是n种线材和m种耳机套的n*m中结果,而对于钛铃Plus这样的耳机,结果只有一个,3,老实说我还蛮喜欢这个数字的。

在官方的介绍中,对于空心套是一种均衡声音,实心套是一种氛围感的声音,对于无套佩戴并未有描述:这里明确说明,不建议无套佩戴,原因在两方面:舒适度和声音表现。纯金属接触人体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又是钛合金,也不是铃铛构造不适合裸戴,而是海绵套除了柔软的触感,还有对耳道前端的天然塑形,这样直接影响到耳机和耳朵的贴合感,进一步便是影响到其气密性,走风漏气都是小事情,更重要的是低频会因此而直接走型,基音基本保留,但是整个泛音以至于氛围都严重畸变,听来真的十分难受,相应的高频突兀,声音结构就显得不那么稳定了。

海绵套保证了贴合感和气密性,而海绵本身对于声学的作用应该主要在中低频到低频,或者说是对空气传音结构的打散,所以在海绵比例增加之后,也就是实心套,低频的氛围感确实会相对更好,而基音的形体会因此出现一些散失,这便是我理解的它的原理,所以理论上,自己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裁剪海绵套,会有各种有趣的效果。


钛铃Plus能够实现这些调整的一个必要条件便是其声音特点,这话虽然听来有点废话,但是只有满足了这些特点的声音才能如此具有可塑性:

1、声音密度大,因此对于乐器和人声的结像具有丰厚的肉感,所以许多变化直接体现在声音上面也就十分明显了。

2、声音三频比例均衡,结构稳固,这样的特点便是能够对无论是音乐变化还是调音材料变化作出应有的反应,这也是监听耳机的特点,而钛铃Plus毕竟不是专业用的监听机,所以对这些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容忍度,具体表现在,面对硬素质并不是那么过硬的前端设备,都会有一个相对不错的听感。

3、声场结构大而不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很多耳机调音都是在不足的声音密度下追求大声场,因此每每听来都是不够自然,声音结构也自然不会稳固,更别说前端条件不足的情况了。事实上,片面说法确实是声场大,其原因依然是声音密度所带来的红利;这一点的判断方式也很简单,听两首歌便可以,一首是录音棚混音的00年代的流行音乐,个人十分推荐林俊杰的“编号89757”,另一便是当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后者声场自然是十分宏大的,而前者因为年代和混音问题,声场并不会非常大——声场永远是应该源于音乐文件本身,而不是耳机的强行拉扯开的不稳固的声音,而耳机仅仅负责将这东西连同乐器应有的音色还原出来再经过调音加工,仅此而已。

在设备选择方面,我倾向于这两个原则:提升解码密度、适当提升耳放推力。因为对于声音密度大的耳机,它就是吃密度的,不给它喂饱实在是不够意思,也不是那种十分拥挤的调音偏向,那就,无所顾忌地加码就好了。耳放部分,毕竟钛铃Plus不是一个头戴式耳机,在考虑要不要“大力出奇迹”这一点还是保守一些,足够的功率储备是要得的,但是确实不能一味的往上整。

所以,在我个人搭配的过程中,曾经惊现用Xduoo的XD05Bal的双片9038Q2M作为解码,而用XD05Plus作为耳放这样的奇观。而我最终的成品搭配,也不过是将便携的9038Q2M换成了台式的双片9038Pro罢了。不过,确实让人感到惊喜的,确实这个XD05Plus来推钛铃Plus真的是刚刚好,音色和力气都很登对,面对前端的解码提升也是十分的敏感,这确实是超乎了我想象的,毕竟XD05Plus在我看来也算是太便宜的选择了,没想到效果这么好,至于我所实验的那些台式的耳放,效果各异,也就体现出来钛铃Plus确实是对前端比较敏感的一款产品,在此便不多言了。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评测」终结,亦非终结——凯声 钛铃Plus

总结一下,依据以上的文字,我们都能感受到,全新的钛铃Plus的魅力一方面体现在其对于技术的全新应用。诚然,作为一个电子产品,无论耳机是怎样一个符合艺术品定义的品类(即设计成本高于物料成本),仍然是脱离不了当下的技术水平作为最终限制。既然如此,也必将类似于其他品类的电子产品,将会使得技术水平本身作为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但是,耳朵毕竟不同于眼睛,不是我们最依赖的感受器官,也不会有非常多人在非必要情况下刻意对其进行训练;所以,即使相关技术持续发展,产品参数持续提升,我们在上耳的那一刻是否真的切实能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这些提升,我想才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

对于大部分喜欢混耳机群的玩家朋友,我们在玩耳机并且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发现,有相当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所钻研的永远是老耳机,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上个世纪的产品;对老耳机的专注,一方面来源于对于老派调音的深深喜爱,另一方面来源于对于那样一个时代的怀念,那是一个物质基础已然坚实,有余力的人们开始追求有品质的精神生活,而对于耳机行业便是各种各样的设计和技术野蛮生长的年代,基于基本的耳机构造思路,将各种奇奇怪怪的设计放进去,无论是技术服务于声音效果,还是单纯的求新求异,这些放在今天看来似乎早已淘汰的设计确实让这一部分玩家朋友如数家珍。

野蛮生长意味着有着大量的尝试可以落地生根,而多年之后回望其结果,也便是那些流传下来的成为了经典,未能留下的无论是技术本身的局限还是市场反响不佳,其结果无非就是俩字儿:没了。

所以,在我看来,技术是一直在发展,这一点尤其体现在品牌的旗舰款产品之上,无论这产品价格高低,都代表了品牌的最核心竞争力,即技术。似乎站在一个不断前进的时间流上,我们奉之为“旗舰”的产品也逃不了成为“老机”,而我们当下做出的所有技术上的尝试,预祝它们或是“新经典”还是“里程碑”,可能也就会在不远的未来也一同“没了”。这让人非常沮丧,甚至丧失斗志。我可以给自己写几万字的鸡汤文,试图让自己重新相信“人类的赞歌便是勇气的赞歌,不断地尝试与突破自我才是书写人生华彩乐章的不二法门”——是的,道理真的谁都明白,可是当真面对着这如黑洞般漆黑的现实,怎会有人无法体会到“一切皆无意义”的浓烈?

当我困顿之时,偶然间听到一首流传甚广的民谣,也是我人生中学会的第一首歌‘you are my sunshine’,这首歌真正的起源似乎都不可考,但却是这么多年来口耳相传,从没有断流,也在我所能预见的未来中不会失传——这便是一种经典,流传的经典。构筑这一经典的,并不是华丽的词藻、复杂的曲调,仅仅是人类一直以来对于爱情的最朴素的理解,在不同时代都能找到共鸣,也正是这样的简单与纯粹,勾勒出最为优美的乐章。

那些消失在耳机历史中的技术和设计,似乎真的在他们当时的背景下风光一时,但是我想这些玩家最终追求的,除了技术不断升级的蛛丝马迹,更是来自那个时代的调音的审美,那些经典的、老派的声音,即使是现在的耳机开发也会时不时怀念和复刻的那种声音。耳机是调音的艺术,以物质材料做支撑,用声音构筑起意识世界的灵魂的共鸣——也许耳机行业发展的生命力确实是技术的推进,但是耳机作为一个单体,其生命力一定是调音,链接了耳朵与听觉、声音与艺术、调音与审美的最终归宿。


对比钛铃和钛铃Plus,在那些个点上有所升级,声音却保有着某些层面的一致性,也许这便是凯声其品牌对于声音的理解。这声音很好听,让我在聆听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灵魂的宁静,让我可以在声音响起之时可以全神贯注去欣赏,调动耳朵的每一个感受细胞去体会每一个音符的奏响。这感受着实难得,就像是隐居在山野寺庙中修禅,耳机便是那焚的香、敲的钟、打的木鱼,诚然灵魂的安静取决于当下的心境,而这心境的构造绝对脱离不开外界的物质环境,试想沾染了奇怪杂味的焚香无可避免的会让人引起注意,念动心动何来心静?

这便是我玩耳机的初衷:以最佳的器物保证最佳的环境,以最佳的环境保证最佳的心境,由此全神贯注欣赏音乐。尽管在这过程中,我一度陷入了对于“器物”的执迷,迷了内心,乱了心神,走了弯路;否定之否定,当我最终回归了平和的内心世界,可能这一安宁是更加深刻的安宁,不易打扰的安宁。

迷茫的过程不好受,引用了那段时间的心情体会,也许就是简简单单在写评测的过程中想起来一些往事罢了,却能很快的安静回来——这便是我喜欢钛铃Plus的一点,排除了谁是谁的升级谁是谁的技术迭代,钛铃Plus就是一款调音足够经典的耳机,称其为经典的原因,便是它能让你在安心聆听之时全神贯注,在纷乱的世界找到一隅,只有音乐和我。

对于钛铃Plus,也许这样做是徒劳,在我眼里,这是一款足够成为经典的耳机,是一款能够流传下去的耳机,是一副好耳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声场   这一点   平头   低频   线材   插头   海绵   密度   耳机   确实   阴阳师   声音   效果   经典   数码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