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众所周知,如今硅基芯片已经进入5nm时代,甚至即将步入3nm时代,但是想要进入1nm时代,硅基芯片将会逼近极限,这就意味着,硅基芯片无法继续使用,必须寻找比硅基芯片更加优越的替代品。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近期,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在2021集成光子大会中明确指出,海量信息感知、传输、计算处理也在速度和能耗方面对电子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尺寸减小,量子效应影响加剧,硅基芯片已经逼近极限,亟待寻找更加优质的替代品。

这也就意味着,谁掌控了新的替代品,那谁就是未来芯片的领航者。新的材料必然会是半导体市场的香饽饽,人见人爱啊。只要中国先人一步掌控这种新材料的研制方法,那么中国半导体行业必将迎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企实现技术突破,有望取代硅基芯片?

硅基芯片在达到3nm制程工艺之后,就已经逼近极限,想要更进一步,无疑是难于上青天。所以寻找新的材料,就成了芯片行业的重中之重,这是关系未来的发展,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国外虽然未有发现新的替代品材料,但是在中国不断有好消息传来,这个实在是令人发自内心的激动和欢呼,这说明中国比外国先一步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材料,未来就有可能比国外提前进入1nm时代。

不久之前,中科院研发出了石墨烯芯片,有很大概率成为硅基芯片的代替品,但是技术尚未成熟,无法量产实现商用目的。虽说稍有遗憾,但也是一个值得兴奋的好消息。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随后不久,中企英诺赛科半导体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该公司已经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在可替代材料”硅基氮化镓“上已经完成了量产,甚至还建立了生产线,量产了8英寸的硅基氮化镓晶圆。在生产线完成建设后,能够实现年产78万片。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据可靠消息称,这是全球第一座“氮化镓芯片”生产基地,而且中国企业已经掌握了相当成熟的技术,这无疑给中国企业打了一剂兴奋剂。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华为提前布局,或将领先全球?

饱受西方制裁的华为,为了摆脱困境,已经正式进军全新的芯片技术领域,以此实现弯道超车,不再轻易被西方卡脖子。

华为在2019年被西方制裁后,芯片紧缺,从那以后,任正非就下定决心,华为必须自主造芯,绝不能再次被动的挨打。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去年12月份华为在武汉首座光子芯片厂已经正式封顶了,而且各项基础设施已经筹备完善,相关的制造设备也是一应俱全,只待组装完毕。

早在三年之前,华为就提前部署了相应的战略决策。华为当时已经决定与英国的剑桥大学合作,然后在英国建立光电子芯片研发中心和制造中心。华为决心利用剑桥汇聚全球高端人才的优势,为华为的战略目标服务。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而且该场地今后将会成为华为光电子业务的全球总部,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快光电子芯片的研发,从而迈入实现自主造芯,不再受制于人的新时代。

华为提前布局,眼光之深远,由此可见一斑。毕竟在芯片领域,中国企业不得不由衷地承认,比起西方国家来说,的确是有着不小的差距,需要时间去缩小差距。即使是我国最先进的中芯国际,目前也只能生产14nm制程的芯片,而国外已经到了5nm,3nm,距离1nm也只是时间问题。

硅基芯片已逼近极限,中国院士公开发声,华为早已进行布局

倘若我国继续按部就班地追赶,那真的是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在我们追赶的同时,西方国家也同样在进步。所以,不能够按常理出牌,唯有出其不意,另辟蹊径,方能实现弯道超车。

于是,布局光电子芯片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正确的选择。对此,诸位是如何看待的呢?欢迎诸位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华为   中国   布局   芯片   氮化   弯道   替代品   量产   中国企业   光电子   院士   半导体   好消息   极限   材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