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用户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教您四招,彻底防范

有时候您购买的商品会比别人贵?您被大数据“杀熟”了!那作为普通人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呢?

普通用户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教您四招,彻底防范

提起大数据,无论出行打车,点外卖,或者购物等等都离不开大数据,都有可能被“杀熟”,虽然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新科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产品或服务,但是与此同时也更便于商家利用大数据进行价格杀熟,有些商家通过大数据反馈的信息,对用户画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提供给用户商品进行价格的浮动调整

普通用户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教您四招,彻底防范

近年来,这种现象也是频频发生,大家可能也在电视上或者网上看到过这方面的报道,那到底什么是大数据杀熟呢?很多人还不了解,“大数据杀熟”就是有些互联网商家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利用自己所拥有的用户数据,把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项服务,展示给老用户的价格往往要高于新用户,也就是同一个平台的同一款产品或者服务,每个账户看到的价格有时是不一样的,而且老用户的购买价格往往比刚注册的新用户价格贵一些。举个例子,比如说新用户看到的可乐价格是两元,老用户看到的就是3元。我身边的一位朋友是某购物平台的会员,而他的同事不是会员,他们同时想购买了一款包包,她的同事看到的价格居然比她便宜了300元。这大数据“杀熟”真的是“看人下菜碟”呀

普通用户如何避免被大数据杀熟?教您四招,彻底防范

那他们是如何杀熟的呢?一般来说有5情况:

1.通过您搜索的服务和商品的频率,判断你是“有意向购买”还是“随便看看”或者是“心意已决”,决定购买,从而一些商家会基于这些信息进行动态浮动加价。

2.通过您的收入水平与消费记录实现“杀熟”;比如您是高收入群体,消费频率高爱花钱的主,卖给你的东西就会有价格溢价的调整,

3.通过地理位置定位杀熟,如果你附近商超或商店比较少,显示给你看的商品就会有价格溢价浮动,还有,如果你住的地方都是有钱人,卖给你的东西也会进行一定幅度的加价的,不加个几成他都感觉对不起大数据。这就是app要求允许定位权限的用处之一。

4.你有没有注意到?如果您是新用户,商家可能会给一些新人体验券,或者是较高的优惠券,而且最终购买的价格可能会低于老用户。

5.通过机型调整价格,我们想使用某些app时,都有有一些权限允许,其中就有一个设备标识允许,就是为了对你使用的机型进行评估,然后确定推荐给你的商品的价格,苹果手机看到的价格可能高于其他的普通手机。也就是说机型价格越贵,那您看到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

所以说像高消费用户。活跃用户,会员用户。尤其要注意被杀熟,那作为用户,怎样做才会尽量避免被杀熟“溢价”呢?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四种方法去避免被“杀熟”

一是我们不要登录,可以通过游客的身份去通过不同的浏览器、不同的手机,比如用家人的手机,到我们要购买商品的网站或者app搜索这个商品,还可以到其他平台查看这个商品的价格,然后记下报价,并进行比价,一定要做到“货比三家”心里有数。

2.通过搜索多个不相关商品,让大数据无法了解我们真正的意图,无法定位我们的用户画像。也就是说,当你要买衣服时时,再同时搜索一些不相关的食品类、图书类、饮品类等,用不相关数据掩盖你的真实购物意愿数据。这样做,可以降低您的用户画像准确度,因而你被“熟杀”的可能性也随着降低,不过平台给你提供的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可能会降低。

3.通过做一个对“价格敏感”用户。就是说您总是能记住您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如果你能够被定义为价格敏感用户,可能商家平台给你推送的价格就不会低很多,或者还会有其他的优惠券补贴之类的。

4.一定要尽量保护好自己的隐私信息。尽量不要在社交软件,娱乐软件,网站,手机终端,app以及其他社交网站暴露得太多个人信息。

最后,我要提醒大家一下,我们下载App时,尽可能地不要让你的手机设备标识,手机定位,通讯录、相册等等隐私被获取。一定要看清楚他都允许了那些权限,关闭掉一切非必须的定位许可,设备标识许可,通讯录许可,照片读取许可。这样就会减少被杀熟的可能,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您也可以转发分享给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了解如何避免被“杀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数据   可能会   溢价   高于   优惠券   画像   新用户   机型   标识   商家   商品   价格   用户   数码   手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