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程的极限在哪里?

十年前,有人觉得是65纳米工艺,五年前有人觉得是22纳米工艺,两年前芯片进入10纳米时代,有人说,1纳米是硅基极限,这次一定是真的了,但随着这场芯片竞赛愈演愈烈,这个问题似乎又叒没有答案,如今各芯片巨头的制程技术在不断突破,蓝色巨人IBM,刚发布2纳米芯片制造技术,台积电则联合麻省理工,在1纳米芯片领域取得了关键性的进展,各芯片巨头都加大力度投入芯片制程的升级中,芯片制程真的有极限吗?制程真的越小越好吗?

芯片制程的极限在哪里?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芯片制程,要想了解制程这一个概念,得先知道芯片的组成单位晶体管,在晶体管结构中,电流从源极流入漏极,其中栅极相当于闸门,主要负责两端源极和漏极通断,也就是说,晶体管在芯片中起到开关的作用,能通过影响相互的状态传递信息。晶体管的栅极控制着电流能否从源极流向漏极,而所谓芯片制程就是用来描述芯片晶体管栅极宽度的大小。


一般来说,芯片制程数字越小,晶体管密度越大,性能就越高,例如台积电7纳米芯片,每平方毫米约有一亿个晶体管,而后五纳米,三纳米芯片将进一步将每平方毫米的晶体管数量提升至1.713亿个、2.5亿个,伴随制程的进化,五纳米比七纳米芯片性能提升15%,功耗降低33%,三纳米又比五纳米芯片性能提升10%至15%,功耗降低25%至30%,这不正好说明了,制程越小芯片越好吗?当然,不是!


虽然制程越小,性能越好,但人类对性能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就像拥有了2080super,也不会拒绝性能五五开的3070。言归正传,对于芯片业界,首先面对的就是芯片的电流泄露问题,随着晶体管尺寸缩小,源极和栅极之间的沟道,也不断缩小。当沟道缩短到一定程度时,即便不加电压,源极和漏极,也因间距过小而互通,既产生产漏电现象,晶体管则失去开关的功能,无法实现逻辑电路,实际上制程技术发展到22纳米以下节点后,平面晶体管就开始遇到源极漏极间距过近的瓶颈,这个时候那个拯救摩尔定律的男人出现了。

芯片制程的极限在哪里?

华裔科学家胡正明发明了3D鳍式场效晶体管,即FinFET技术,成为延续摩尔定律的革命性技术,FinFET的立体构造,将漏极和源极由水平改为垂直,沟道被栅极三面环绕,避免漏电现象的发生,相比平面晶体管,FinFET能做到更好的性能和电压缩放,切换速度和电流密度都有提高,但随着芯片深宽比不断拉高。FinFET同样面临物理极限,5纳米工艺便是硅芯片的一个技术分水岭。


这时候环绕式栅极晶体管,即GAAFET技术成为新的选择,不同于FinFET,GAAFET的沟道被栅极四面包围,沟道电流比三面包裹的FinFET更加顺畅,能进一步改善对电流的控制,从而优化栅极长度的微缩,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改善芯片制程的设计和制造问题,台积电的PPT甚至在1纳米下制程,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利用半金属铋Bi,并作为二维材料的接触电机,大幅降低电阻并提高电流,实现接近量子极限的能效,但问题是,采用先进制程,芯片能发挥出真正的实力吗?现实情况,好像不是这样。

芯片制程的极限在哪里?

虽然业界宣称采用最新制程的五纳米芯片,在性能和功耗上都非常优秀,但实际表现似乎并没有达到预期,在发热和耗电上,频频翻车,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来看一下芯片是如何耗电的,今天的功耗可以分为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动态功耗指的是电路状态变化时产生的功耗,静态功耗则是晶体管泄露电流产生的功耗,尽管每个晶体管产生的漏电流很小,但由于一颗芯片往往集成上百亿的晶体管,从而导致芯片整体的静态功耗较大。


最早商用的五纳米芯片A14搭载于iphone 12的这款芯片,晶体管达到118亿个,部分用户就遇到了高耗电问题,在没有开启更多后台程序的情况下,待机一夜电量下降20%甚至40%,当然最广为用户吐槽的,还属骁龙888,首发搭载这款芯片的小米11就被指出性能提升有限,而功耗直接飞升,特别是CPU X1,超大核的峰值功耗简直是突破天际,再加上小米11对性能的调度比较激进。更加放大了骁龙888的发热问题。这么看来,五纳米芯片现在还没发挥出真正的实力,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你们觉得一纳米是极限吗?

芯片制程的极限在哪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麻省理工   栅极   沟道   芯片   极限   晶体管   间距   功耗   小米   电流   纳米   静态   性能   工艺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