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制造更可悲,世界精英中国人居多,清华因此失去10亿拨款

芯片技术上的落后已经成为了国内企业的痛点,在学者的分析下,人才的缺少成了国内最应该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是没有人才吗?

实际上并不是。

根据统计,全球芯片材料的顶尖人才都是中国人,只是他们都在美国的硅谷,服务于美国的企业。

这就暴露出一个尴尬的情况,国内的人才都跑到了国外。

比芯片制造更可悲,世界精英中国人居多,清华因此失去10亿拨款

海归尹志尧对国产芯展望

中微半导体的创始人尹志尧博士表示,他对国内的芯片行业发展是十分有信心的,因为在他的印象中,芯片行业的顶尖研究人才都是中国人。

之前尹志尧博士曾在美国的硅谷工作了20余年,对于美国顶尖芯片公司的状况是非常了解的,所以他说的话是十分可信的。

但是遗憾的是,这些华人科研学者,如今都是在为美国企业服务。

这意味着,芯片行业的落后并不是我们没有人才,而是我们的人才都流失了。

清北是问题关键

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重视,国内的清华北大是国内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但是根据调查数据来看,从清华北大毕业的学子,大部分还会选择继续深造,而这个深造地点的选择,大部分人会选择到美国的高校。

但是一旦这些学子出国深造后,就会在之后留在美国相应的企业中工作。于是清华北大作为国内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却也成为了国内向国外输送人才的最大通道。

比芯片制造更可悲,世界精英中国人居多,清华因此失去10亿拨款

为了让相关的院校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国内已经对相关的学校进行了减少拨款的决定,根据数据来看,清华北大每年的拨款少了10亿左右。

而一些注重实用型人才培养,为国内培植人才的学校,拨款也有了相应的增加,就比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拨款增加了6000万。

除此之外,该学校还得到了教育部3.5亿的专项资金支持,着力于创办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产教一体化平台,目的就是将培养出来的集成电路人才投放到国内企业中。

人才培养周期

人才的培养是存在一个周期的,只有这种专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才能更快地解决国内的人才缺失问题。目前,清华北大也意识到了自身的问题,并作出了一系列的改变。

其中,清华大学还专门成立相应的集成电路大学,华为任正非也曾多次到国内的专业院校中进行访问,在他看来,国内花钱买来的进口设备中,实际上里面的构造都是出自华人之手,这是一种可悲。

国内经过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结果都成为了美企打压国内企业的筹码。

比芯片制造更可悲,世界精英中国人居多,清华因此失去10亿拨款

美国的企业为什么这么吸引人?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企业能提供的科研基础

这部分人才之所以选择出国深造,为的无非是两点,一是对于科研的热爱,这类人才需要的是企业能为他的科研提供充足的设备和资金支持。

和硅谷的企业相比,国内的企业确实在这方面有所欠缺。

另一种就是为了获取更好的待遇。

这种人才关注的就是薪资待遇,国内更多的企业还是在福利待遇等方面达不到国外的要求,所以更多的人才选择到国外求职。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国内的科研环境也迎来了很大的变化。在芯片问题之下,国内更加重视科研人员的留存。

比芯片制造更可悲,世界精英中国人居多,清华因此失去10亿拨款

更有一批新的爱国学子,将致力于芯片技术的学习,待到学成之际,这部分人才就会成为国产芯片研究的中坚力量。

在如今的形势下,国外的学者也有上千人选择了回国建设,其中就包括尹志尧、梁孟松等人才,开始在国产芯片的各个环节注入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芯片   硅谷   清华   美国   人才培养   集成电路   中国   学子   可悲   学者   清华北大   科研   国外   精英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