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科技不能解决的?

  带着问题去找书、读书,往往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生逢科技时代,我们对中国科技的了解有多少?

  中国为什么没有造航天飞机?中国科学家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之真相是什么?

  面对这些“高大上”的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黄庆桥编著了《科技成就中国》和《科技重塑中国》,在书中给出了答案,书中梳理了中国科技崛起故事。

  对科技颇有研究的黄庆桥,选择通过抖音直播推荐这两本书。黄庆桥希望,“能够帮助读者从整体上理解中国科技,进而读懂中国科技。”


没有什么是科技不能解决的?


  在过去的40年里,通过改革开放的国策,中国经济实现了长期地、高速地增长。

  黄庆桥曾说,“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艰难历程、伟大成就、历史经验等,不仅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所关心的,而且是全世界有识之士正在着力探讨的。无论人们从哪个角度阐释中国成就、中国道路、中国经验,都绕不过中国科技的发展与进步。”

  在长期从事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社会学研究工作中,黄庆桥发现,谈到中国科技发展,很多人不能做到实事求是。

  有人是“夸张派”,总是过分渲染和夸大中国的科技成就。有人是“矮化派”,总是过分矮化、贬低中国的科技成就,认为中国的“月亮”就是“不圆”。

  ”中国需要多一些‘实事求是派’,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也就是说,我们要理解中国科技真实的崛起过程,不能总是横向比较,而是要纵向思考。要知道中国科技‘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因此,黄庆桥按照时间脉络,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状况。无论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科技,还是以青蒿素、白血病研究为代表的医学成就,杂交水稻等农学成就,“哥德巴赫猜想”等基础科学成就,以及“两弹一星”研制、5G时代争锋等,都在书中有所展现。

  此外,在黄庆桥看来,发展科学技术,人才是关键因素之一。“没有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科技无异于空中楼阁,痴人说梦。”

  对于科技工作者群体而言,著名科学家无疑起着垂范作用。

  “这些科学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风范以及对于祖国的深深情感,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他们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黄庆桥强调,“要以‘科技论英雄’,要做中国科技发展的积极促进派、参与者,而不是反对派、旁观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哥德巴赫   促进派   诺贝尔奖   两弹   妄自尊大   基础科学   反对派   科技   实事求是   中国   科学家   过分   成就   经验   科技成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