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全面开发可回收材料,预计 10 年内完成 100% 碳中和

2020 年 10 月,苹果对外公布:为了环保,将不再附送 iPhone 12 系列手机的充电器,同时推出售价 149 元的官方充电器。

对此有网友表示,同等规格的 20WPD 充电器售价不过 30 元左右,而苹果为 " 环保行为 " 新推出的充电器利润至少在 70% 以上。

图 | 产品材料回收报告(来源:Apple)

在 VivaTech 2021 峰会上,苹果 CEO 蒂姆库克(Tim Cook)透露:" 最新 iPhone 将取名 iPhone 13,并且未来新 iPhone 的生产将不再消耗地球资源,而完全依靠可再生资源制造。"

对此,库克解释:" 苹果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节能、减排实现成为碳中和企业。做出这项决定旨在进步当代人们对碳中和的理解,同时,希望能够在 2030 年全面实现从供应链到用户端的全生态碳中和化。"

虽然这并不容易,但已初见成效。目前,全球范围已有超过 40 个国家和地区的苹果零售店或数据中心正在使用 100% 可再生电力,并且从 iPhone 11 系列手机的触感引擎开始,相关产品的制造成份全部由 100% 再生稀土元素完成。

苹果官方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发布的所有产品,包括 iPhone、iPad、Mac 和 Apple Watch 均有可收回的成分,苹果电脑的制作材料铝可达到 40% 的回收率,而 iPhone 12 系列手机中的稀土可以几乎达到 100% 的回收率等。

不仅如此,苹果为了达到企业碳中和的目的,规划了未来近 10 年的企业部署。我们从近几年苹果不断发布的声明中可以了解到,为了能够更有效地利用产品和能源的创新来抑制碳排放,苹果未来的 10 年的重点或在:

低碳产品的设计:产品中持续增加低碳和可再生材料的应用,并更加完善回收领域的开拓创新。

继续提高能效等级:从 2011 年至今,苹果通过不断地探索新的途径,减少了其工作环境的能源使用。苹果运营的 10 年间,使其能源用量至少提高 4 倍以上,同时碳排放减少了 70% 以上,大多来源其再生能源技术的创新。

可再生能源:苹果在保持 100% 可再生能源的运营下,同时专注推动整个供应链的整个生态碳中和化。另外,目前已有 70 家以上的供应商向苹果承诺使用再生电力,共同实现企业碳中和。

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创新:为了可以减少排放问题,苹果产品在制造环节中对所需的材料和工艺不断改进、升级。在过去的几年中,苹果的塑料包装成分减少将近 60%,同时,在材料方面,苹果专门研发了一种 100% 可再生的铝材,用以打造 iPad、MacBook Air、Apple Watch 等产品的外壳机身。

图 | iPhone 12 更加轻薄的包装不仅可以减少运输次数,还大大减少了碳排放(来源:Apple)

据了解,苹果目前已经开始建立新、旧产品间的闭环,通过回收将旧产品的可利用资源置换到新的产品相关部件上。

在库克对外公布的书面声明中指出:" 企业有机会帮助人们建立更可持续的未来,一个源于我们对共同星球的共同担忧的未来。为我们的环境之旅提供动力的创新,不仅对地球有益,也会帮助我们让产品更节能,并将新的清洁能源带到世界各地。气候行动可以成为新时代创新潜力、创造就业机会和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基础。随着我们对碳中和的承诺,我们希望成为‘池塘中的一道涟漪’,创造出更大的变化。"

苹果全面开发可回收材料,预计 10 年内完成 100% 碳中和

图 | 城市碳排放(来源:Pixabay)

不过,对于苹果环保行为,并非全部人都认同买单。今年 3 月,因苹果取消手机充电插头,被巴西政府罚款 200 万元,理由是违反了当地的《消费者法》。

对此结果支持者和反对者泾渭分明:支持者以各大手机厂商为代表,表示非常赞同苹果态度,并相继投身于取消充电插头支持环保的队列。

而反对者是广大消费者,对于厂商是因为环保还是节省成本频频表示质疑和不满。有网友提出异议,是否环保就代表着先进、创新,这些是否表示成本的增加,未来或是产品涨价的伏笔?更有消费者提出,不换手机,是不是更环保?

客观来看,库克希望未来通过研发可回收材料、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实现苹果环保的愿景。但是,建设这些再生能源也需要不可再生能源的投入,比如建设风车发电站也不得不用水、电、火等。如果把这些相关成本转移给产品消费者的话,届时大部分消费者会清楚自己一部分钱用在了苹果环保上。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虽然实行 " 碳中和 " 会相对容易,但也面对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对此,大企业虽然也要面对全球供应链、生态等更为复杂的问题,但也只有巨头企业率先起头环保,才有可能带动更多的企业践行环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库克   苹果   回收率   材料   反对者   充电器   年内   对此   消费者   成本   能源   来源   未来   可回收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